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印边境反击战精彩战例:解放军2个营歼灭印军2个营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6 03:47: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印边境反击战精彩战例:解放军2个营歼灭印军2个营                                         2018-11-15 22:11                                                          

                  

1962年10月16日,在忍无可忍之下,中央军委决定对执行“前进政策”、步步蚕食中国领土的印度军队进行反击。决心以西藏军区部队在中印边界东段歼灭侵入“麦克马洪线”以北克节朗地区的印军,并准备连续作战,攻歼可能由纵深来援的印军。中印边界西段也要配合,以新疆军区部队扫除侵入传统习惯线以东的一批印军据点。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至此拉开了帷幕。

克节朗地区位于中印边境东段的西端,西接不丹,东临娘姆江曲,是一道从西北至东南走向的山谷,因流经其间的克节朗河而得名,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有林中草场68个,是西藏自治区错那县勒村的夏季牧场。这片地区本来位于“麦克马洪线”以北,印军却在1962年6月越过麦线,蚕食占据此处,企图继续由此推进到麦线以北11公里的拉则山脊,以达到改变麦线走向的目的。为制止印军的侵略,西藏军区边防部队奉命进至克节朗地区进行反蚕食斗争,与印军形成了武装对峙。然而印度尼赫鲁政府错估了形势,认为中国军队不敢反击,为了达到其想象中的“理想边界”,竟然下令印军在中印边境东西两段同时推进,要将他们认为的所谓“印度领土”上的中国边防部队“驱逐或清除”,在边界上造成既成事实。印度人一再得寸进尺,终于把毛泽东惹急了,决心打印军一下,要打狠打痛,要一仗“争取十年的边境安定”。

侵入克节朗地区的是印军第7旅、阿萨姆步兵第5营和炮兵、工兵一部,共4个步兵营约3000余人。其左翼的枪等、卡龙、扯冬、绒不丢及其以西地域兵力比较密集,并靠近第7旅旅部,布置了拉加普特联队第2营及第9廓尔喀联队第1营、旁遮普联队第9营、阿萨姆步兵第5营各一部。其中第9廓尔喀联队第1营成立于1823年,士兵多来自尼泊尔,从古代起就有善战之名。该营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意大利战役,“曾在第三次卡西诺战斗中立下不朽的功勋”。拉加普特联队第2营成立于1798年,士兵剽悍勇猛,战斗力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该营在非洲和中东战场作过战,颇有战功。印军前陆军参谋长蒂迈亚上将曾夸赞说:“拉加普特人是印军的骄傲,哪里的任务最艰巨,哪里就有拉加普特士兵。” 旁遮普联队第9营成立于18世纪中叶,曾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印度独立后的印巴克什米尔战争。上述几支印军部队历史都比较悠久,部队中有实战经验的老兵多,枪法准,只是年纪偏大,体力较差。

根据西藏军区命令,步兵155团归“藏字419部队”(原西藏军区前进指挥部)指挥,向入侵“麦克马洪线”以北克节朗地区左翼的枪等、卡龙印军实施主要突击。该团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8军52师155团,是52师中的老部队,基础好,能攻能守,作风勇猛,战斗力强,为军、师第一主力团。在二野进军大西南的战役中,155团衔命直追,孤军深入,打垮了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湘鄂边区绥靖司令官宋希濂率领的残部,配合友邻部队将宋希濂生俘,建功赫赫。1951年7月,第18军奉中央军委命令进军西藏。全军指战员一路艰难穿越高山雪岭,忍受高原缺氧的折磨,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10月26日进抵拉萨。随后52师继续向前推进,相继进驻江孜、日喀则、亚东等地。155团在师序列中以无畏勇气向“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进军,于1952年1月23日进驻边防要地山南地区隆孜宗,为悍卫祖国领土完整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时,155团团长为刘广桐,政委为乔学亭。这二人都是军中悍将,又是老搭档,17年后将再次携手出征越南。

老将刘广桐

老将乔学亭

步兵155团奉命主攻克节朗印军左翼重点部署之敌,是419部队的主要突击方向。任务是首先攻歼枪等、卡龙印军,尔后攻歼扯冬、绒不丢印军。待歼灭上述各地印军后,再向色兄朗沟发展进攻,聚歼入侵该地的印军。当面印军依托高山设防,多以连或加强连为单位分散配置,构成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各据点均筑有坚固的工事。其整体部署前重后轻,正面较宽,纵深较浅,点与点之间间隙较大。针对印军的防御特点,刘广桐、乔学亭决心从中间突破,集中兵力同时攻击枪等、卡龙之敌,撕开口子之后,再向纵深发展。在战斗部署上,以1营攻击卡龙印军;2营配属8连攻击枪等印军;歼灭两处之敌后,1、2营再协力攻歼扯冬、绒不丢印军;3营(欠8连)为团预备队,适时跟进,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根据印军的布防态势和阵地体系,419部队指挥部预计155团将用3天完成战斗任务。

高原作战自然环境恶劣,突发情况甚多。为此,刘广桐、乔学亭号召全团“多手准备一举成功”,把困难想在前头,精心组织战斗准备工作。为了对付印军地堡群,部队准备了炸药包、爆破筒、40火箭筒、火焰喷射器和手榴弹等多种攻坚火器,并设计了不同情况下的炸碉堡方法;为了做好连续作战出现断粮的准备,组织人员认真调查了战区的各种植物,使部队弄清了哪些野菜、野果可以吃,哪些植物可以作为临时食物;为进一步掌握地形、敌情,还组织了班长以上骨干秘密抵近印军阵地进行侦察,并就地开展军事民主,研究打法。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得知后,感慨地说:“我打了多少年仗,还没见过像你们这样看地形的!”

1962年10月20日7时30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正式打响。419部队由120迫击炮、82迫击炮各12门组成的轻便炮兵群和各团属炮兵的82迫击炮,对克节朗地区的印军目标实施了15分钟火力急袭,将印军的炮兵阵地和工事摧毁一部。7时45分,155团第一梯队2个步兵营发起冲击,迅速从卡龙、枪等之间渡过克节朗河,分向各自预定目标展开进攻。

1营直扑卡龙,这里是一块林间牧场,驻有拉加普特联队第2营营部带4连共140余人。其东侧是扯冬牧场,驻有拉加普特联队第2营2连和阿萨姆步兵第5营1个排共130余人。其东南紧邻绒不丢牧场,驻有第9廓尔喀联队第1营1个加强连共140余人。印军的三处据点成犄角之势,能够相互策应,火力配系较严密。

1营集中2、3连向卡龙印军侧背攻击,因迂回途中草深林密,3连1排与扯冬西南方向的印军遭遇,双方发生激战。3连干部果断改变决心,向扯冬印军发起攻击。战斗中南侧的绒不丢印军居高临下以火力向3连侧射,威胁很大。为保障3连侧翼安全,营指命令营预备队1连迅速前出阻击绒不丢印军。而穿插到位攻打卡龙印军的就只剩下了2连。这样,战斗未久,形成了1营3个连各打印军1个连支撑点的态势。由于1营各方向兵力都不占优势,印军又凭借坚固碉堡群顽强抵抗,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

2连(欠3排7、8班,误插至扯冬加入3连方向战斗)攻打卡龙时,2排长帅全兴率领5、6班并肩向前猛插,仅用3分钟就突破了印军前沿阵地,尔后逐个摧毁印军碉堡。在连火力掩护下,5、6班连克印军18座碉堡,自身无一伤亡。2连连长高有贵决心乘胜发展进攻,全歼卡龙之敌,遂令各排向敌纵深猛插。冲击中6班班长阳廷安喊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率领全班8人猛打猛冲,直逼印军营指挥所。在守敌的疯狂抵抗下,阳廷安不幸中弹牺牲。副班长曾禅智立即接替指挥,不久曾禅智重伤后牺牲,战士杨秀洲、李世国继续带队冲锋。全班英勇奋战,前仆后继,最后只剩下新战士刘汉斌一人,又主动加入5班继续战斗。在5班的配合下,6班先后攻克印军碉堡27个,歼敌55人,缴获火炮2门、轻重机枪4挺、90火箭筒2具、各种枪支55支。战后,6班被西藏军区记集体一等功,并被国防部授予“阳廷安班”荣誉称号。

2营攻打的枪等也是位于山坡上的一处林间牧场,驻有拉加普特联队第2营3连、旁遮普联队第9营4连和阿萨姆步兵第5营1个加强排,总兵力270人,分为东西两处据点进行防守。2营采取了避开正面、攻敌侧后、集中兵力多路进攻、各个歼灭的战法。以4连、5连、8连迅速实施穿插迂回,从三面包围了拉加普特联队第2营3连(加强1个重机枪排)防守的枪等第一据点,尔后分多路向印军发起攻击。为防止第二据点印军逃跑,2营同时令6连隐蔽迂回,与4连协同对旁遮普联队第9营4连驻守的第二据点形成包围。2营主力方向的战斗打得很利索,5连担任主攻,一个碉堡一个碉堡攻打,逐点清除,在8连一部配合下,用了一个半小时就将第一据点印军歼灭。先后打掉碉堡56个,歼灭印军140多人,其中俘敌20余人,包括1名中校和1名少校。其后,2营将营预备队8连主力投入战斗,与4连、6连协同从三面向第二据点印军发起攻击。经过一个小时战斗就歼灭了守敌,击毙旁遮普联队第9营4连少校连长。在第二据点西侧1000米处警戒阵地防守的阿萨姆步兵第5营1个加强排也遭到攻击,损失惨重,后与枪等部分残敌弃阵北逃。6连1个排迅速追击逃敌,在炮兵分队协同将这股印军全部歼灭。

2营只用了3个多小时就将枪等印军全歼,打得非常漂亮。共击毙印军228人,俘敌42人,攻克地堡112个。2营在战斗中伤亡55人。

因2营方向战斗进展顺利,刘广桐果断决定将团预备队3营(欠8连)投入1营方向,加快战斗进程。在此期间2连各分队继续勇猛追歼残敌。3排只有9班插到卡龙,于1、2排之间加入战斗向印军营指挥所冲击。在连续打掉印军5个碉堡后,9班遭到印军营指挥所核心碉堡密集火力封锁。战士曾文付前出进行爆破,运动时中弹牺牲。班长谢道银随即拿着手榴弹向印军碉堡接近。这时担任掩护的机枪发生故障,火力中断,从正面接近受阻。谢道银急中生智,拾起曾文付遗留的炸药包,迅速绕到印军碉堡背后,一举爆破成功,自己也身负重伤。9班战士刘世元立即率领其他战士冲向印军碉堡,俘虏印军拉加普特联队第2营营长瑞克中校以下军官5人。他们命令印军军官喊话,迫使残余印军全部缴械投降。当3营赶到卡龙时,2连经过艰苦奋战已基本将卡龙印军歼灭,战斗即将结束。刘广桐接报后,改令3营继续向扯冬和印军7旅旅部方向攻击前进。

经过3个半小时的激烈战斗,2连全歼了卡龙印军,以伤亡55人的代价击毙印军92人,俘敌51人,攻克碉堡64个,独立完成了原定全营的战斗任务。战后,2连荣立集体一等功。

3连攻打扯冬印军也非常艰苦,为防敌逃跑,副连长带1排插到扯冬东南侧断敌退路,连长张国品率2排进至扯冬西南侧,2个排加强3排7班同时攻击守敌。印军依托碉堡群坚守,交叉火力非常猛烈。激战中,连长张国品牺牲,指导员张少松负伤,全连伤亡接近三分之一,2排打到只能编为1个班。在2连歼灭卡龙之敌后,刘广桐率团指挥所部分人员前移到扯冬附近继续指挥战斗。观察到3连的战况后,刘广桐命令3连3排长带7班分组攻击,先集中火力将印军封锁住,尔后居高临下从后面向前打,连续攻克印军3个碉堡,自己无一伤亡。3连各部不顾伤亡,越战越勇,打到11时终于消灭了残余印军。战斗中共歼灭印军133人,3连伤亡36人。1连进入战斗较晚,同时展开3个排向绒不丢印军发起多路攻击。因地形复杂,1连未能对守敌达成合围。各排勇猛攻击,哪里有枪声向哪里冲杀,连克印军碉堡20余个,并与反冲击的印军拼开了刺刀,坚决将其打垮。在3连攻歼了扯冬之敌40分钟后,1连也攻占绒不丢,歼灭第9廓尔喀联队第1营1个加强连大部,击毙印军80人,俘敌32人,缴获各种迫击炮6门、各种枪支83支(挺、具)和电台5部。1连在战斗中伤亡47人。

1营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敢于独立作战,孤胆作战,仅用4个多小时就攻歼了卡龙、扯冬、绒不丢印军1个营部带3个连另1个排共360余人,俘获拉加普特联队第2营营长瑞克中校和第4师通信团长泰瓦利中校,为全歼克节朗地区印军做出了重要贡献。1营在这场战斗中啃的是硬骨头,攻坚打得很艰苦,全营共伤亡138人,敌我交换比为2.6:1。“藏字419部队” 司令员柴洪泉接到1营的战报后,高兴地说:“胜利者不受裁判。”

这样,原来预计3天的战斗任务,155团仅用了4个多小时就完成了。与此同时,154团攻歼了克节朗印军右翼的沙则地区之敌,157团1营迂回到了印军在克节朗地区的指挥、补给中心章多。419部队第一天作战即大获全胜,为歼灭印军第7旅、收复达旺河以北地区奠定了重要基础。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9 03:33 , Processed in 0.00737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