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千年官帽传奇,梦寐以求的头等大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8 07:06: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两千年官帽传奇,梦寐以求的头等大事                                         2018-11-17 20:18                                                          

让我们从最牛的官帽说起。
古代地位最崇高的帽子一定是冕冠了,成语“冠冕堂皇”说的就是这个东西。冕冠又称“旒冠”,老百姓把它叫做“平天冠”。始于周代直至明朝。最早天子、诸侯都能戴,只是规制不同。慢慢地变成只有皇帝能戴了。

这平天冠造型奇特,其实讲究不少。它是个平顶,所以叫“平天冠”。顶部前低后高,意为皇帝亲近子民;冠的前后挂着两排门帘子,多碍眼啊。“门帘子”的学名叫“旒”,它就是为了让你看的不舒服的。意为“目不斜视”。平天冠的两侧还挂着两块挡着耳朵的小玉片,叫做“充耳”。充耳不闻就是指这东西,意思让皇帝不要听信谗言。

冕冠上旒的数量代表身份地位,帝王十二、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冕冠是祭祀时的礼服,日常皇帝也不戴,主要那东西费脖子,脑袋不能随便动,一动动静太大。
那皇帝日常戴什么帽子?通天冠是秦始皇创造的,又叫高山冠或卷云冠。是皇帝日常上朝戴的帽子。这种款式在封建王朝一直流传,除了元、清,历朝均有。在级别上仅次于“冕冠”。

汉代多了一种长冠,也是皇帝祭祀用的,是刘邦创造的,所以又称刘氏冠。高七寸。汉代诸侯通常戴的叫委貌冠,是“委曲有貌”之意,又叫玄冠,以黑色的丝织特制而成。
汉朝的规矩是:皇帝平常上朝要戴朝天冠,诸侯戴委貌冠,文官戴进贤冠,谒者、仆射戴高山戴,五官左右虎贲、中郎将等戴武冠,卫士戴却敌冠······

到了东晋,在皇宫中的人都戴一种黑帽子。后来这种黑帽子慢慢流行到了民间,就是乌纱帽了。
很久以来,乌纱帽其实都是一种老少咸宜的东西。上至帝王下至黎庶,人人都戴,所以既是官帽也是老百姓的帽子。到了隋朝,为了区分阶级,当官的在乌纱帽上佩戴玉饰。从一品的九块到五品的五块,六品以下就不戴了。

到了宋朝的时候,太祖赵匡胤发现下面臣子不守规矩。上朝时经常交头接耳。等他查看时,一个个又装得像没事人一样。赵匡胤太损了,他把乌纱帽旁做出两个又细又长的帽翅。你扭头说完话,人能“装”,这个帽翅不能“装”,好长时间都静止不了,谁又在“上课说话”一看就知道。
乌纱帽的真正上台阶是明朝以后。朱元璋定规矩:百官上朝一律着圆领衫、束腰带、戴乌纱帽。而且只准当官的戴,老百姓不许戴。于是乌纱帽终于成了官僚阶级的专有标志。

很多人说元朝时候的帽子就像草帽。其实真差不多。这种帽子唐朝就有,叫大笠,宋朝人遮阳避雨都用它。大概蒙古大草原日光强烈,所以这种斗笠很吃香。忽必烈的皇后改进了样式,改成当中是个扣着的鸡蛋,顶上还有个金属钮。四周一圈帽檐,前圆后方。这东西的学名叫“钹笠冠”,意思是像“钹”一样的斗笠。

清朝大家都熟悉,顶戴花翎。顶戴是帽子,花翎是帽子上的装饰。看一个人的身份主要是看帽顶上的顶珠。清初期都是用各种宝石,如红、蓝宝石、珊瑚、水晶石等等。到了雍正朝,将宝石改为同色的玻璃来制作顶珠。如,称一品为亮红顶,二品为涅红顶,三品为亮蓝顶,四品为涅蓝顶,五品为亮白顶,六品为涅白顶。

花翎也是一样。清初,花翎极为贵重,唯有功勋及蒙特恩的人方得赏戴。施琅平台立下大功,却不要封侯只要戴花翎。即便这样的要求也要康熙特旨开恩才行,可见花翎的珍贵。
但到了道光之后就不行了,花翎可以花钱捐,这就和卖官鬻爵差不多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30 17:36 , Processed in 0.00863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