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越反击战,杨得志上将指挥的西线云南方向战场略谈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2 02:57: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对越反击战,杨得志上将指挥的西线云南方向战场略谈                                         2018-11-21 20:48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打响时,西线云南方向作战由昆明军区主持,总指挥是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所属部队有昆明军区第11军、第14军,成都军区第13军、第50军149师,云南省军区独立师,边防11、12、13、14团,炮兵第4师,高炮第65师等,共10个步兵师加云南省军区4个边防团另3个边防营,加上其他配属兵种单位,总兵力为23万余人。

相对于东线,西线是比较次要的战场。首先,地理上离首都河内较远,对其威胁较小,越军不容易大规模来援;其次,越军在西线的部队较少。一线边境当面的就是345师、316A师,二线是326师、344师,其他都是生产师、训练师,以及省独立团、县中队、公安、特工、民军之类,可歼击的集团目标不多。不像东线,除主要歼击对象一线的346师和第3师外,亭立地区有338师,广宁省有327师、325B师,太原和河内还有308师和312师这样在越军中排名第一、第二的王牌步兵师,主力部队猬集;第三,从战略上看,中国军队是要浅近纵深作战,速战速决,速歼速回,不宜劳师以远。西线有战略价值的城市老街、柑塘离中越边境较近,适合作为战场。再向南打如安沛就离得太远了,又是越军二军区指挥部所在地,动静太大,不宜考虑。因此,西线的作战纵深要小于东线,战场地理情况也不像东线那么复杂,作战难度比东线要小。中国军队在这里放了10个步兵师,加上4个边防团另3个边防营,对一线越军已经形成5:1以上的兵力优势,对一、二线越军形成了2:1以上的兵力优势,兵器火力上也远强于对方,且握有战略主动权,小打小闹已经够了。

西线的主要作战地区是越南的黄连山省和莱州省。又以黄连山省为主攻方向。较有战略价值的城市大都在红河附近,越军345师就驻在柑塘周围的红河两岸。因此,沿红河两岸发动突击,成为中国军队的首选。在越军主力步兵师中排在第五位的316A师也号称“王牌”,驻在莱州省平卢地区。中国军队进攻老街、柑塘,打345师,316A师肯定会出援。为牵制其东援,保障主攻部队的侧翼安全,有必要在莱州省方向进行打击,从北面向316A师施加压力。

因此,西线中国军队主攻方向是沿宽大正面的红河两岸发动突击,向西扫荡越军在坝洒、谷柳、岳山、谷珊设置的防御体系,向东拔除拔坡、班老、发隆、孟康的越军侵略据点,夺取老街、柑塘两个市,歼灭越军345师,相机歼灭316A师;次要攻击方向是莱州省的封土地区,歼灭浅近纵深越军,牵制越军316A师东援,相机继续前出。

西线部队中的第13军、14军是此次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主力。这两个军前身为陈赓指挥的中野4纵,多年独挡一面,打晋南、进豫西、战淮海,功勋赫赫。因为架子大,1949年一下整编为两个军。渡江后又跟着陈赓南征8000里,歼敌十几万,一直打到云南边境。后长驻西南,参加过1960年代的两次中缅边境戡界警卫作战和丛林大练兵,有热带山地丛林战经验。建国以来历经多次裁军,这两个军到现在也是八风不动,确实有两下子。

第11军不是原来中野3纵改编的那个11军,而是1969年中苏关系紧张期间为备战而重新组建的新11军。是一个简编军,下辖31和32师两个师。这次用在莱州省封土方向发起牵制性进攻,属于独立作战方向,因而加强了云南省军区独立师和边防14团。

第50军149师原为西藏军区陆军第52师,其下辖部队曾在1959年西藏平叛作战和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均有优异表现,是一支功勋部队。1969年底与第50军149师对调防地和互换番号。此次作战加强到西线作为预备队,从四川赶赴云南战地,先是火车输送,再转为摩托化行军,长途近千里,烟尘未洗即投入作战,表现出了顽强的意志作风。

主攻方向上,13军和14军的作战地域划分是杨得志决定的。以红河为界,两军并肩突击。13军在西岸,扫荡红河西岸的越军防御体系,攻占柑塘,歼灭越军345师,然后相机前出和歼击316A 师;14军在东岸,夺取老街,保障13军的侧翼安全,协助13军歼灭345师和前来增援的越军。

红河源自云南省中部,中国境内称为元江,从河口县入越南境内后叫做红河。红河自西北流向东南,旱季河面宽70-150米,水深1.5-3米,水流约1米/秒,不能徒涉。在老街以北地段,中越边境与红河平行。因此,13军必须先从中国境内的东岸强渡至越南境内的西岸,然后再发起攻势。14军方向也有一条界河,南溪河,自东北流向西南,和红河交汇并与中国河口县形成一个夹角。欲进攻老街,14军也要先渡南溪河。

发起对越作战的那几天,连降暴雨,红河水位暴涨,河面已宽达200米,水深流急。2月16日夜,13军攻击部队秘密进抵河边,用冲锋舟、橡皮舟和折叠舟在7个渡口开始偷渡红河。至17日凌晨4时,过河部队建立了登陆场,开始架设渡河浮桥。此时,红河南岸的越南守军发现了13军的渡河企图,立即开火阻击。过河部队即发起攻击,夺取前沿要点,保障军主力抢渡红河。舟桥部队官兵冒着弹雨顽强作业,至17日早7时,13军已有4个步兵团、3个加强步兵营及7个步兵连的12000余人渡过了红河。

红河多年来是中越两国传统友谊的象征,是真正的一衣带水。这次中国军队大举杀过红河,不能不让人感慨国际政治的吊诡。经过近31个小时的战斗,13军在长达48公里的地段实行了全线突破,歼灭越军1000余人。与此同时,14军也抢渡南溪河,向老街外围发动攻击。

西线主攻方向上的第一阶段作战,从1979年2月17日进行至25日。

越军在红河西岸设置了纵深防御体系,西起坝洒,东至谷柳、保胜。一线防御部队有黄连山省队192团、黄连山省独立第2营、老街市队及武装民军、青年冲锋队;靠后有345师121团、190炮兵团等部。13军则将3个师一字排开,从宽大正面发动猛攻。西路为38师,以主力进攻坝洒地区。考虑到平卢地区的316A师会东援老街,要走10号公路,便以该师114团向谷柳侧后10号公路南北两侧的奔西爱、威龙松地区穿插,断敌退路,阻击来增援的越军;中路为39师,主攻岳山和谷珊西山地区,另以该师116团向柑塘附近的朗格姆进行长途穿插,直接割裂柑塘防御体系;东路为37师,集中主力向谷柳、保胜地区发动猛攻。各部打得干脆利落,战斗至21日下午,三天多时间就全歼了黄连山省队192团、黄连山省独立第2营和老街市队,共歼灭越军2000余人,旗开得胜。其中38师112团、113团连续战斗31小时,歼灭黄连山省独立第2营、1个公安屯和武装民军一部,被称为是“自卫还击作战的第一个歼灭战”。在13军西侧协同进攻的云南省军区边防13团还打出了一个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李成文。若干年后倪匡把李成文的事绩写进了卫斯理科幻小说里,不过却是以嘲讽的口吻。

摧毁红河西岸越军纵深防御体系的作战,13军打出了感觉。中国军队单兵作战能力不如越军,优势在于兵力数量和炮火。13军这次摆开3个师打越军不到2个团,每处都集中了优势兵力,以多打少,穿插迂回,务求必胜。在炮火上,全军炮火分别编组成军、师炮兵群,呈纵深梯次配置,集中与分散结合,灵活转战。近打敌前沿工事,远打敌运动增援,远近结合,严密压制,较好地发挥了炮兵威力,给了越军沉重打击,支援步兵不断攻击前进。在战术上,成功运用小规模迂回穿插越军侧后,小群多路,边打边插,打插结合,力求歼灭战,也打出了歼灭战。虽然规模不大,但积小胜为大胜,不断锻炼实战能力,不断改进战术打法,为下一步歼击柑塘地区越军345师积累了经验。

13军军开了一个好头,这也为西线作战方式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东线打高平胃口大,企图运用大纵深穿插作战一举将高平越军全兜进去。还是解放战争打国民党军那种思维,并不因朝鲜战场受挫而发生改变。朝鲜战场大纵深穿插作战没打好,因为美军在火力和机动性上占有绝对优势,中国军队腿短够不着人家。越南战场呢,火力上倒是中国军队占优势,但对异国敌情掌握不准,加上后勤保障和通讯联络上的短板,劳师费力,却捕捉不到越军主力。而且打远了掌握不住部队,敌情不明,四面挨打,还要断粮饿饭,部队减员很大,战果却很小。13军的初战得胜表明,像越南这种山岳丛林地带作战,进行浅近纵深的插穿迂回,稳扎稳打,是比较适合的作战方式。至少,在中国军队大规模提高后勤保障和通讯联络能力之前是这样。

在13军作战的同时,14军也直取老街。老街是越南黄连山省省会,位于红河、南溪河交汇处,与中国河口县相望,有公路连接柑塘至莱州,水路可直达河内,既是越西北战略重镇,也是对中国进行挑衅的前进基地。打下老街,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老街这一仗打得很激烈。越军在老街及侧翼的小曹地区放了地方军2个多步兵营的500余人,以红河为屏障,依托高地凭险据守。在老街市周围越军也构筑了大量堑壕和火力点,布置了比较强大的火力。14军以40师主攻老街,战法是侧翼突破,分割包围,先打小曹,再攻老街。2月17日凌晨发动进攻,主攻部队与越军反复争夺,将小曹地区的十几个高地打成了一座座血丘。18日下午40师攻进至老街外围,开始了1979之战中的第一场城市攻坚战。越军兵力虽然不多,但抵抗得非常顽强。40师逐点攻击,将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的62式轻型坦克也拉上去,插入市区分割越军的防御体系。步兵快速跟进,像打同登鬼屯炮台那样爆破老街的越军坑道和防御工事,一步步扫除越军据点。战斗至2月19日下午13时,老街终被攻克。这一战14军40师击毙越军433人,只俘敌4人,可见越军之顽强。

老街被克,14军41师也打下发隆和孟康,42师夺取拔坡、班老,红河以东越军在边境地区的防线被砸碎。13军和14军联手捕捉柑塘地区越军345师的态势已经形成。

柑塘是沿红河通向河内的重要枢纽,附近还有盛产磷肥的矿区,战略地位和经济地位都很重要。越军既要“一线决胜”,就不能容这里有失。黎笋已亲自发话,要“死守柑塘”。越军345师从红河以东调部队来加强柑塘地区防御,在谷珊、典那、磷矿一带展开部队,设下阻击防线。而驻平卢的316A 师果然走10号公路东进沙巴,准备增援老街,前锋148团已至代乃。

13军攻克谷柳,向东南沿公路推进即到柑塘。而谷柳到柑塘公路之间,又交汇一条10号公路向西南通向沙巴,代乃即在谷柳和沙巴之间。当初38师114团要迂回穿插到10号公路附近的奔西爱、威龙松地区,就是要先一步抢占要点,阻击316A 师东援。只因在穿插途中受阻,才未能完成任务。如今要进攻柑塘,必要先挡住316A师。13军紧急部署,令39师攻占代乃,阻击316A师,保障军主力侧翼安全;37师在左翼,38师在右翼,以钳形攻势突击柑塘。同时以50军149师和11军配属过来的32师95团作为军预备队。

这316A师前身叫316师,是抗法战争时由中国援助装备组建的越军第五个主力步兵师。这个师在西北战役和著名的奠边府大战中表现不错,后来又在抗美战争中屡建战功,所属多支部队获得过越南武装力量最高荣誉“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1975年5月,越军从316师抽调部分骨干组建了316B师,原来的老部队才改称为316A师。这次316A师紧急东援老街,其前锋148团于2月21日赶到代乃,但已来不及了,老街19日就被14军攻克。148团即于代乃地区控制要点,掩护该师后续部队陆续进至沙巴地区,准备伺机东进。

39师116团原本要进行80公里长途穿插直取朗格姆,要在柑塘防线侧后插上一刀。因沿路战斗受阻,穿插困难,未能完成任务。根据13军的作战部署,39师转变116团的战斗任务,命其向代乃穿插,截断公路,以117团随后跟进接防。2月22日下午,116团先头的2营插到代乃,经过激战于当晚攻占代乃及其周围的要点,然后转入防御。316A师见与345师联系被断,急命148团进行反攻。这就就打出了著名的代乃阻击战。39师116团和随后赶到的117团共4个连队并肩作战,前后激战六昼夜,重创316A师148团,毙伤俘越军900余人,挫败了其反攻的企图。打不开代乃,增援老街和柑塘的计划就泡汤了。316A师通过几天的战斗已经有所感觉,当面中国军队实力强大,继续东进恐难取胜。然而该敌仗着机动力强,并未迅速脱离战场,而是沿10号公路布防,企图尽量迟滞中国军队向纵深挺进。不过这一招也有风险,两处越军都已陷于孤立,中国军队只要打下柑塘,下一步就要吃316A师了。

柑塘之战从2月23日晨一直打到25日下午。越军345师是战前不久才由生产师改为作战师,战斗力较弱,还不如高平的346师。13军将师属以上火炮编组为7个炮兵群,加上团、营属的82毫米以上火炮,在6公里的进攻正面上布置了564门火炮支援步兵进攻,战斗发起后仅一个小时就全线突破。345师兵无斗志,很快崩溃。37师和38师连克要点,边打边插,实行两翼合围,穿插朗箭,强袭柑塘火车站,抢占外波河吊桥,突进越军纵深20余公里,胜利攻占柑塘,歼灭345师及地方军共2600余人。345师师长麻永兰率师前指及少数兵力仓皇逃过外波河。

13军打到外波河,已基本完成了此次自卫还击作战任务,转为防御态势,各部在战区内清剿残敌扩大战果,不再向南进了。下面,该轮到316A师了。本来316A师东援老街不成,靠近柑塘也不成,回头跑就完了,中国军队也不会追。偏偏316A师判断不清中国军队意图,不进不退,自己送上门来,那就顺手牵羊了。

西线主攻方向上的第二阶段作战,从1979年2月26日进行至3月5日。

根据昆明军区前指和13军的命令,以预备队50军149师指挥32师95团,加强炮兵和坦克一部,打向沙巴,向316A师展开围歼。沙巴在老街西南约40公里,山地纵横,洞穴和悬崖峭壁较多,易守难攻。50军149师2月24日晚刚进入越南境内集结,25日晨就紧急向战地开进,时间仓促,未及休息。而且战场情况不熟悉,天又下起了大雨,真是很困难。但149师迎难而上了。攻击集团兵分三路:149师447团走右路,从坝洒至谷柳公路向西南,走乡村小路经班佛、格盖苗插向沙巴侧后的黄连山垭口,控制公路,切断316A师的退路;149师445团2营走中路,从班佛、格盖苗之间的乡村小路向东南插向大平、达聘苗,从北面侧攻沙巴;39师117团向奔西爱以东发动攻击,为149师主力打开进入战斗的通道;149师主力从4号桥地区投入战斗,从正面沿公路向沙巴推进;32师95团在149师左翼一同推进。

这一仗打得很是艰苦。越军依托公路沿线的野战防御工事进行顽强地阻击和伏击,双方在公路沿线各高地上连番激战。316A师的148团和174团都拼了命,149师攻击部队艰难推进。446团和445团(欠2营)血战4号桥,遇袭而阵脚不乱,奋力克敌,在沙巴之战中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右路穿插的149师447团连经格盖苗遭遇战、新寨北侧山垭口血战,克服疲劳和断粮,不顾牺牲,连续穿插作战7天,终于占领了黄连山垭口,切断了公路。所部红2连打得只剩能战斗的25人,1连也只剩下43人,全团伤亡达548人,表现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只可惜316A师警觉较早,除留部分兵力节节阻击外,主力已先期向西撤过了黄连山垭口。经过连续7天苦战,149师沿10号公路攻进33公里,终于攻克沙巴,重创316A师174团、148团、98团7营和沙巴独立营,共歼敌2300余人。149师也在战斗中伤亡了1300余人。

沙巴守不住,316A师残部只好西撤。这一战316A师的2个主力步兵团遭到重创,说明在堂堂正正地临阵对决中,即使是越军的精锐部队,也还不是中国军队的对手。越军的长处是游击战,但在有限时间的低烈度战争中,游击战起不了决定性作用,左右不了战争大势。

50军149师千里转运,未及休息就投入战场,地形不熟,天降大雨,远道奔袭,强攻越军密集防御体系,不顾伤亡,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沙巴之战的胜利,表现出了很强的战斗力。以一个远道兵疲之师,击败一个以逸待劳之师,149师可以自傲了。

红河东岸的14军在攻占老街后,继续向纵深扫荡,切断红河两岸越军联系,保障13军左翼安全。经过连续一周进攻,相继攻占龙徽、丰年、班甘、郭参、郎忠、铺楼、朗多等地,歼灭345师一部及地方军共2200余人。

至此,西线主攻方向上的作战结束。

在13军和14军扫荡红河两岸的同时,11军也向越南莱州省的封土地区发动牵制性进攻,策应主攻方向。这封土地区向属中国千年,明朝初年时归宁远州管辖,到明宣宗年间才被安南占去。清朝乾隆年间封土和莱州以北地区脱离安南内附,重新回归中国。清末中法战争后,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中法重新勘界,清朝以封土和莱州以北地区交换麻栗坡以南的都龙、猛峒地区,封土地区由此成为越南领土至今。

11军的作战规模较小,以31师加强边防14团为主攻,在楠那河以北突破巴南棍、麻栗坡、木桑一线越军防御,向巴沙山口和封土县城正面突击;配属的云南省军区独立师在楠那河以南攻击楠沙、马鹿塘、刘发烟、布多等地,然后再以主力向封土方向进攻,协同31师歼灭守敌。同时以一部兵力攻占巴丹,切断封土之敌的退路;32师在正面向西罗楼地区突破,然后全师东调转为军预备队。

31师和云南省军区独立师配合作战,纵深穿插,交替跃进,横扫越军一线防御体系,打下巴沙山口,攻克封土县城,歼灭班绕散地区越军,重创在封土地区设防的越军莱州省队741团和316A师98团一部,胜利完成了作战任务。其中31师91团在穿插船头、攻打木桑、迂回巴沙山口和奔袭班绕散之战中均表现出色,副团长廖锡龙也一战成名。

在西线作战第二阶段,32师接昆明军区前指命令,转赴河口地区出境,配合14军和50军149师作战。其中32师95团配合50军149师攻打沙巴,在左翼沿10号公路进攻,攻克1663高地,激战威龙松、珍珠琳,一直打到9号桥,保障了149师的侧翼安全;32师94团和96团归14军指挥,在栋光一线投入战斗,沿7号公路发展攻击,清剿残敌,连续作战5天,攻占敌阵地20余处,占领重镇郭参、春斗等地后回撤。32师随战役的发展先后向金平、河口、麻栗坡方向机动10次,行程1500余公里,斗志相当顽强。

11军共作战22天,攻进越南境内纵深34公里,歼敌2901人,己方战斗减员2700余人,损失比很接近,可见封土之战打得也并不容易。

打到这时,东西两线作战接近尾声,预定要攻占的重要地区已基本被中国军队控制,歼灭了大量敌人,惩罚作战的目的已经达成。3月5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不要越南一寸国土,中国边防部队全部后撤回国。3月6日起,各部队加快清剿作战,尔后相互掩护撤回国内。云南方向于3月13日全部撤军完毕。

在整个西线云南方向作战中,中国军队攻进越南境内纵深40多公里,攻克老街、柑塘两个市,以及孟康、沙巴、坝洒、封土和保胜5座县城,前出到郭参、铺楼、外波河、黄连山垭口、封土地区,共歼灭越军16481人,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摧毁了西线越南浅近纵深境内的大量军用、民用设施。同时中国军队减员1万出头。

综观整个西线作战,战役纵深比东线小,双方投入的兵力比东线少,作战规模也小于东线。西线中国军队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和困难不如东线,伤亡少,相应战果也小。从战术上说,西线中国军队成功运用浅近迂回,分割包围敌军,稳步推进,小型歼灭战很多,积小胜为大胜,沉重打击了越军。西线没有使用大规模坦克部队出击,坦克多是支援步兵进攻和拔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无论进攻还是防守,西线部队都打得很有章法,掌握部队较好,没有出现东线41军121师和50军150师那样的大规模失踪现象。参战各军发挥都还不错,相对而言,13军攻强守固,战果大而伤亡小,表现更出色一些。昆明军区前指专门发出表扬通报,号召所有参战部队“要向13军看齐”!

打到这时,东西两线作战接近尾声,预定要攻占的重要地区已基本被中国军队控制,歼灭了大量敌人,惩罚作战的目的已经达成。3月5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不要越南一寸国土,中国边防部队全部后撤回国。3月6日起,各部队加快清剿作战,尔后相互掩护撤回国内。云南方向于3月13日全部撤完;广西方向原定15日撤完,后延至16日。3月16日,所有参战部队全部撤回到了中国境内。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9 03:36 , Processed in 0.00805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