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太宗李世民的欢饮守岁和女皇武则天充满追思的两个春节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9 06:47: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唐太宗李世民的欢饮守岁和女皇武则天充满追思的两个春节                                         2019-01-08 11:51                                                   

  春节是中国人情感世界绕不开的重要节日。农历戊戌年的春节就要到了,我来说说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年间的欢饮守岁,和女皇武则天充满追思的两个春节。
李世民登上皇帝位置之后,唐朝社会持续向好,经济不断繁荣,国力逐步强大。春节到了,皇宫里外氤氲在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中,唐太宗触景生情,写下了《守岁》诗。“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春风乍起,冬雪消融,喜气的灯火似乎吹散了寒意。深宫内外,红烛高照,温美的火舌似乎绽放的花团。在除夕守岁的酒席上,君臣举杯痛饮,辞旧迎新,达旦歌舞。

后来有人点评唐太宗李世民的这首诗,“唐代诗人包括唐太宗有很多关于守岁的吟咏。这首关于守岁的五律清新可读,是初唐难得的好诗之一,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才。”
是呀,在经历了隋末的战事、初唐的四方征战和玄武门的刀光剑影之后,李世民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在苏轼看来,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等四个人,是统一天下的圣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不滥杀无辜,德治天下。苏轼甚至唐太宗李世民在纳谏方面的表现跟圣人一样。苏轼说的没错,唐太宗李世民以隋代的灭亡为教训,给谏官以重权,扑下身子寻求治国良方。那时候的魏徵、王圭、褚遂良等都直言进谏,唐太宗也能喝得下泔水。关键是,大臣把意见提了,皇帝能听得进去。在这方面,李世民的徳贤也无人可以比肩。苏辙后来说:“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已。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见其比也。”
这时候,大唐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好景象。李世民自然是高兴得不得了。除夕夜里,君臣欢饮、载歌载舞、心底舒爽,我们岂能理解《守岁》传递的唐代宫廷除夕气氛,实际上大唐贞观时代的影子在呢。

无独有偶,唐太宗李世民还有一首《正月临朝诗》,“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百蛮奉遐赍,万国朝未央。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晨宵怀至理,终愧抚遐荒。”大年初一,唐代皇帝临朝接受大臣们的贺喜。在新年的喜悦气氛里,看见大臣们喜气盈怀,李世民禁不住心头的高兴劲,写下了这首诗歌。虽是功业初成,万国来朝,但是他觉得自己和尧舜夏禹相比,仍然差距很大。李世民觉得自己不能满足于眼前的小成功,仍然得励精图治、砥砺前行,很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味道。
那个春节,李世民在辞旧迎新的时候,给自己定了一个未来努力的方向。
我还想说说武则天在春节时的相思之苦,这两次相思之苦都因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李治。
从637年武则天进宫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到649年李世民驾崩,在十二年的才人生涯里,武则天一直没有得皇帝的宠爱,她过着黯淡无光的日子。唐太宗走了,她被发入感业寺当上了一名超度亡灵的尼姑。
但在先皇李世民病榻之前,她和当时还是太子的李治萌生了爱情的嫩芽。宗法礼教,似乎要熄灭她心头的那点亮光了。649年的春节,听到寺院外零星的爆竹声,武才人想起已经成为皇帝的李治,泪水再一次簌簌而下。“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快一年了,她对唐高宗李治的相思比日子还要长,整天魂不守舍、恍惚迷离,常常将红色看成绿色。以致于食不甘味、身体憔悴。如果皇帝你不相信我日日以泪洗面,那将来就请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
这一年春节的迎新灯火,映照着一个思妇的泪光和幽怨。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后来,武则天再次入宫之后,越来越受到唐高宗李治的宠爱,日子慢慢光鲜起来。
时间到了684年的新年。丈夫李治在离开人世之前,留下了“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的遗言。假如没有真爱,丈夫唐高宗李治能把她从感业寺的青灯下接进宫中?能扶持她从昭仪到皇后,扫平她上升的一路障碍?能让她走出帷幔而临朝参政?能以大唐意志的方式确立她的实际掌控权力?
前思后想,六十一岁的武则天不禁情不能禁、潸然泪下,在洛阳烛火高照迎新年的时候,武则天写下了追思丈夫——唐高宗李治的著名文章——《述圣记》。泱泱五千言的《述圣记》从缅怀先祖先皇的丰功伟绩开篇,简要追述了先帝高祖和太宗从晋阳首义到平定天下的史绩,着重记述了高宗李治的一生,特别是自太子监国到驾崩前的重大历史贡献。
虽然今天我们看到的述圣记不过一千五百多字,就在这一千多字的文章里,我们感知得到武则天对唐高宗李治的挚爱。在武则天的心中,唐高宗“有梦象之附体”,是天生的国君。她评价丈夫一丝不苟、敬业认真;仁厚孝悌、治国有方。通过“五材兼运,杖仁义以明威;七德同敷,资□兵而□□;藏刃韬弓,归牛散马”。“兴百王之绝典,播十纪之高躅”等文辞,我们看到,唐高宗李治在武则天心中的形象很是高大。
关键是在李唐帝国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唐高宗李治信任的是自己的老婆——武后。
这点点滴滴,让684年武则天的新年,又一次经历了相思之痛。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3 07:35 , Processed in 0.00745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