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花40万买了七幅字画,全假!却意外得到2000万的故宫流失珍宝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04:06: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他花40万买了七幅字画,全假!却意外得到2000万的故宫流失珍宝

     收藏大视界  昨天06:43

   
   人们在谈论捡漏的时候,总是提到要有高超的眼力和丰富的经验,却忽略了一点更重要的因素:运气!没错,当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运气也是属于实力的一部分。有时候在追求好藏品的时候,运气反而会使人达到一种无心插柳的效果。今天要说的就是一个这样的故事,堪称人人都羡慕的捡漏奇事!

郑板桥《瘦竹四条屏》
2010年,来自扬州的收藏家杭从明接到朋友的一个电话,说是在他的家乡吉林通化,有一位邻居黄先生收藏了不少字画,而且全都是一些名家作品,质量上乘,问他有没有兴趣。身为“画痴”的杭从明听说在这些字画中,竟还有郑板桥的作品《瘦竹四条屏》,当即来了兴趣。二话不说就随朋友来到了吉林。随后联系上那位姓黄的老藏家,让他带着藏品来旅馆,以便验货交易。

装字画的老包装箱
这位黄先生带来了一个很老的木箱子,里面一共装了七幅书画。除了之前说的郑板桥的《瘦竹四条屏》,还有诸如郎士宁的《犬挂轴》、明代文征明的书法长卷等七幅名家作品,在和杭从明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仅仅花了41万元就全买下来了。要知道光那幅郑板桥的作品市场价就十倍都不止!杭从明对于价格非常满意,但他还看上了另外一副清代宫廷画家钱维城的《山水画页》,这幅画的包装箱上面还贴有“吉林通化革委会”的封条,表面有个貌似宫廷用的黄绸缎包裹,画作非常细腻精致。这一幅就开价达到了80万,最终37万成交。差不多相当于另外七幅画的总和了。杭从明本来有点犹豫,价格太贵风险有点高,但实在太过喜爱这副画,最后还是咬牙买了下来。总共花了78万元,满载而归!

蒋文光专家
回扬州之后,杭从明迫不及待的请来著名字画鉴定专家蒋文光教授,把自己购买的这几幅画都拿出来请他掌眼。没想到的是,先拿郑板桥等清代名家的三幅作品出来,仔细一看,全是高仿!都是假的!不死心,又把另外四幅作品拿出来,一鉴定之下,还是假的。杭从明这就很郁闷了,难道自己大老远跑了一趟踩到“地雷”了?抱着唯一的希望,他把最后那幅37万购买的《山水画页》拿了出来,这时候蒋文光教授的眼睛都突然亮了!这幅规格22×16.5厘米的画上书“钱维城山水册页真迹神品”字样,匣内装着“国民党行政院”的珍藏手记,画风极其独特细腻,极有可能是真品!

《山水画页》资料图
要确定这幅画是否是钱维城的真迹不仅仅要看画工和材质,因为高手造假也在这些方面入手,更要看上面的印章痕迹。经过仔细观摩鉴赏,最终确定,画上的多枚乾隆衔印均为清代宫廷的专用印泥原料。这些印泥的特殊之处在于,无论存世多久,上面的色泽都很难发生变化。此时也得感谢乾隆皇帝是个“盖章狂魔”,上面像“石渠宝笈”等几枚衔印,都是国宝级文物,很难仿制出来。最终确定这幅《山水画页》就是钱维城的真迹,最保守的市场估价也能达到2000万元,如果参拍,可能价格更为夸张!

溥仪在东北
那么又有一个问题来了,这幅画本来是藏在北京故宫的文物,怎么会莫名其妙跑到东北的民间藏家手里去了?其实这事说起来,还得说到末代皇帝溥仪身上。当年清王朝被推翻之后,溥仪被赶出皇宫,他在出宫之前偷偷打包了大量的珍贵文物一起出逃前往东北。在逃亡的路上,花钱大手大脚的他和随从们很快就弹尽粮绝,没办法之下,只得把宫廷带出来的文物字画大量贱卖,最惨的时候甚至一幅画只能换一个馒头!由此也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国宝散佚案,其中光字画就超过1200多件!所以说民间可能还深藏着不少当年故宫流失出去的文物呢。

本来主要是去购买郑板桥的作品,结果花了41万全是假的!最后却花了37万意外捡漏到价值2000万的故宫流失珍宝,这份运气,不得不说太让人羡慕了。不过这样的故事还是少数,收藏界的水很深,当时杭从明如果只买了几幅假画就收手,那么面对的结果可能就完全不同。古玩收藏有风险,切不可盲目投资啊!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8 05:58 , Processed in 0.00793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