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故宫文物能够躲过历次劫难的背后有何真相?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6 07:05: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故宫文物能够躲过历次劫难的背后有何真相?                                                         2019-05-06 08:09                    
                  

吕海峰
话说,只要我们提起古代的皇帝,就会想起我们北京城的故宫,以及故宫当中那许许多多瑰丽的宝贝(文物)。那么,如今在几经风雨之后,当初故宫当中的那些宝贝(文物)还在不在呢?如果在的话,它们又是如何躲过一轮又一轮改朝换代的劫难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
首先,我们先共同回首一下故宫的简况。故宫一般是指我们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它位于我们中国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艺术之精华。占地面积至少有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目前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列为世界五大宫。

为此,在我们整个国家的文化体系当中,北京故宫都有着极其独特的地标意义。无论是“故宫跑”“故宫精神”还是“故宫制造”“故宫大修”等等,都能在很长时间内,成为我们中国文化领域的一个个热点。众多走进故宫的外国政要、国际友人,在此举办的诸多国际论坛、展览,则更让故宫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符号”。
当然,正是由于从古到今几百年来,北京故宫都是我们中国皇权、文化、政治的象征。为此,它里面的文物众多,各种奇珍异宝是数不胜数,至少也有1,862,690件。甚至,可以说,从文物到建筑再到我们中国历史变迁的波澜起伏,故宫,都给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带来了一种巨大的推力。比如,18世纪乾隆年间,一位宫廷画师,也就是著名宫廷画师郎世宁的学生的学生,在乾隆皇帝给自己80岁的母亲崇庆皇太后祝寿时,受命所画的一幅画,就价值连城,以至于有后人、就从这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开始,写了一部小说。
而这部小说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以众筹的方式卖出了12万册,共计2020万元人民币。并且,从2018年11月发行至今半年时间,就已经印制了48万册以上,而这个纪录到现在还没有被打破,所以,仅仅就售书而言,这本书的销售可以说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当然,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好的效果,都是源于故宫文物的一种辉煌魅力和超强影响力。
当然,在笔者的眼里,最珍贵的一件文物还是应数《塞宴四事图》,当时清朝皇帝乾隆的42后妃当中至少有7位都出现在了这一幅画中。从画中我们可以感知到这些后妃的美丽。至于传说中的“香妃”,我们就更可以从这一幅画中感知到她的某些蛛丝马迹。
然而,故宫的文物虽然妙不可言,“楚楚动人”。但是,在清朝灭亡,末代皇帝溥仪离宫之后,却遭到了一轮又一轮的劫难。我们先不说这个期间那些贪婪的军阀,即使在日本人的势力逐渐进入到我国东北之后,北京故宫的文物都随时面临着灭顶之灾。当然,幸运的是,九一八事件发生之后,基于圆明园被付之一炬的惨痛教训,从1933年开始,故宫数以百万计的珍宝被当时的民国政府和许多文物保护者加以保护和予以南迁。正因如此,故宫的许多宝贝(文物)目前依然静静地躺在故宫的怀里,中国的怀里。
当然,这个保护的过程尽管说来简单,但事实上却是极为坚辛和危险。比如:依据《故宫国宝话沧桑》一书的记载,当北京故宫的文物被转移到南京之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就爆发了,南京也有被日军随时占领的危险。于是,故宫当中的许多珍贵文物,便又被当时的民国政府和文物保护者转移到了重庆,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这些故宫中的瑰宝才逐渐又被移送回了北京。
总之,故宫文物能够躲过历次劫难的背后有何真相?源于几百年来,无论是哪朝哪代,尤其是民国时期的诸多文物保护者的不断努力。(吕海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17:38 , Processed in 0.00848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