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宋代人比,星巴克简直弱爆了! 2019-05-23 13:52
朋友们,你们知道这年头高质量的社交平台是哪里吗? 是知乎吗?不!那是豆瓣吗?不对!那绝对是微信群?也不对!真正快速高效的社交平台,是各地的小区和公园!为什么?因为,没钱又没时间的人才会云社交! 在社交软件不发达的时代,有人的地方就是社交平台,比如电都没有的古代,一起喝茶能让你快速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如今大家习以为常的泡茶法,是在明清的泡茶法上发展起来的,在这之前,中国古代的饮茶经历了汉代煮茶、唐代煎茶、宋代点茶几个阶段,是宋代的点茶将茶文化推到了巅峰。 在宋代,不论你是在街头…… ![]()
还是在野外…… ![]()
就算是不认识的人,只要他提溜着茶壶,你就可以凭一句“哥们,斗茶吗?”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 “斗茶”是什么?斗茶,就是比茶、赛茶,看看谁的茶比较好,这个听起来很有竞技精神的项目怎么个玩法,宝哥哥借由两幅画来给大家科普。 ![]()
(传)刘松年 《撵茶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据传是宋代刘松年工笔白描的《撵茶图》,描绘了宋代点茶的用具及场面。 ![]()
▲碾茶 左下角一个人坐在矮几上,正在转动茶磨磨茶,石磨旁横放着一把茶帚,是用来扫茶末的。接下来他将会用桌上的茶罗筛茶,并将筛好的茶储存在茶盒里。 ![]()
▲碾茶 另一边站在桌边的人,正手提汤瓶在大茶瓯中点茶,他左手桌旁有一风炉,正在煮水,右手旁边是贮水瓮,上面盖着荷叶,桌上摆放着茶盏、盏托、茶筅等工具。 ![]()
▲品茗读书 画面右侧则是文人雅士品茗读书的日常。通过这幅画,我们对点茶的也有了个初步的了解: 宋代点茶工序 1、炙茶:炙烤茶饼,去除水汽 2、碾茶:将茶饼茶团碾碎成粉末 3、罗茶:再用绢罗筛茶 4、候汤:选水、烧水 5、暖盏:注少量热水,温热茶盏 6、调膏:碾茶成末,注少量水调膏 7、点茶:边注水边击拂,打出泡沫
![]()
▲点茶流程示意图 点茶的茶具有风炉、汤瓶、茶碾、茶磨、茶罗、茶匙、茶筅(xiǎn)、茶盏等,其中茶筅是打茶时所用,有金、银、铁制,大部分用竹制,文人美其名曰“搅茶公子”,其作用等同于打蛋器。 ![]()
▲茶筅 点完茶后,茶盏边壁上不留有水痕即是最佳状态,茶的优劣,则是要根据茶面泡沫散去的时间长短来判定:泡沫洁白,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即泡沫越晚消散越好。 点茶最关键是要把握好水的用量,茶少汤多,则云脚(泡沫)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如何把握好这个点?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有一段详细的论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
如今人们还把点茶玩出了新花样,他们在泡沫上画有趣的图案,没错,就是我们俗称的“拉花”! ![]()
▲在点好的茶面上绘图 在宋代,点茶是饮茶的主要方式,慢慢地,茶圈里开始流行比拼点茶水平的活动,即斗茶。 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侣,下至商贾绅士、黎民百姓都喜好斗茶,参与者会以对决的方式来品评茶叶质量,有着比技巧、斗输赢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
▲南宋 《斗浆图》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 这幅以花青、赭石、藤黄为主要色彩《斗浆图》,通过明暗烘托以增强立体感和空间感。 画中就是六位在斗茶的人,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提着茶瓶倒茶,有的边提茶瓶边夹炭理火,有的端茶于嘴边细细品茶,有的手提茶盏似乎在交流着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