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宁都起义,一万七千名参战将士中涌现出31位开国将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27 16:49: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宁都起义,一万七千名参战将士中涌现出31位开国将领                                    

            

        2019-05-27 15:01                    

                   文/王国栋  在一般军史爱好者眼里,似乎国民党部队起义投诚只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其实不然,在红军时期,西北军孙连仲部一次就起义投诚1.7万人,组建了著名的红军第五军团,史称宁都起义。新中国成立后,参加宁都起义的幸存革命者中,有31人被授予共和国少将及以上军衔。今天,小编就和军史爱好者分享一下宁都起义的始末经过。
1931年1月,开赴江西围剿红军的第26路军孙连仲部因为士兵水土不服,又连续遭受战事失利,损失非常大。总指挥孙连仲是一个北方大汉,不习惯南方潮湿闷热的气候条件,打摆子病倒了,只得将部队指挥权交给参谋长赵博生代理,自己回北方养病。孙连仲离开后,蒋介石命令第26路军主力进驻江西重镇宁都,伺机对红军展开大规模围剿(历史上称第三次反围剿)。同年9月,九一八事变爆发,26路军官兵不愿意继续打内战,向国民政府请缨到东北抗日。蒋介石不准,严令第26路军继续执行围剿红军的作战任务。

第26路军与国民政府产生了严重矛盾。而令国民党高层意想不到的是,第26路军内部有很多高级军事将领都是共产党秘密党员,甚至包括代理26路军总指挥的赵博生(时任第26路军参谋长)和刘振亚(时任第26路军中共党支部书记)、董振堂(时任第26路军73旅旅长)、季振同(时任第26路军74旅旅长)等人。他们遵照上级指示,秘密进行起义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1931年10月,孙连仲将第26路军的指挥权交给反动的第26路军25师师长李松昆代理。李松昆是一个非常反动的国民党军官,与赵博生等人平时就矛盾重重。此时代理了第26路军总指挥职务,更是竭尽全力的执行围剿红军的任务。

1931年11月底,中共第26路军特别支部在南昌的接头关系被国民党破坏,部分文电被查抄。蒋介石急电孙连仲缉拿共匪。孙连仲当时不在宁都总部,电令落在主持军务的赵博生手里。赵与特别支部成员紧急商讨应急办法,决定趁孙连仲和第27师师长不在宁都的有利时机,一面发出"遵令即办"的电报敷衍蒋介石;一面派人到中央苏区向军事委员会报告准备发动起义的有关事宣。中革军委批准了起义计划,并派王稼祥、刘伯坚、左权到宁都城东南的固厚圩就近联络指导;同时部署红4军第12师进至宁都、广昌间的会同地区,监视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策应起义。12月14日下午,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按计划指派部队控制电台、指挥机构等要害部门和通往苏区的交通要道,加强城内城郊的警戒。

1931年12月14日傍晚,赵博生以26路军指挥部的名义,将26路军团以上军官召集起来开会。在宣布了武装起义的决定后,部分军官不肯跟随部队起义,被予以逮捕关押。26路军代理总指挥李松昆事前听到风声,率领少量部队在25师师部负隅顽抗,后经过短暂交火,起义部队攻入25师指挥部,李松昆翻墙逃脱。赵博生带着26路军主力1.7万人及2万多件武器,投入了红军的怀抱。起义部队到达中央苏区后,经过休整补充,该部被改编为红军第五军团,成为红军部队中一支能征善战的主力部队。
红军第五军团下辖第13、14、15三个军,由季振同为军团总指挥,董振堂为副总指挥,赵博生为参谋长。后又调任萧劲光、刘伯坚、左权等优秀将领担任第五军团军团部及下属各军的政治委员。

1936年至1937年1月,由红军第五军团改编而来的红军第五军在西征途中折翼于甘肃高台县城,除少数指战员幸免于难外,包括军长董振堂在内的大部分人员均壮烈牺牲。
1949年后,根据统计,参加宁都起义的将士,在1955年至1964年间,共有31位被授予解放军将军军衔。他们是:
上将一员:李达
中将五员:王秉璋、孙毅、孙继先、李雪三、韩振纪
少将二十四员:王谦、王振祥、王蕴瑞、刘放、孙润华、李毅、李化民、谷广善、汪洪清、苏进、侯世奎、张汝光、张步峰、张松平、张明远、孟庆山、徐国珍、郭卓辛、黄德魁、熊伯涛、鲁瑞林、曹灿章、靳虎、靳来川。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11:06 , Processed in 0.00859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