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朝有位和尚,毫无名气却写了首流传千年的诗,很多小学生都会背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26 21:51: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宋朝有位和尚,毫无名气却写了首流传千年的诗,很多小学生都会背                                    

            

        2019-07-25 23:17                    

                          中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人们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宝藏,尤其是在诗歌领域。在古代,只要是读过书的人大多都会写诗,这是读书人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因此即使是一些比较奇怪的职业,也能够写出一些优秀的诗。

比如在宋朝时期就有一个法号志南的和尚,此人写出了一首仅仅只有28字,但是却描绘出最美的春天的诗篇《绝句》。
  《绝句》
  南宋僧人志南(法号)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对于这首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诗人在参天古树的浓荫下,系了带篷的小船,拄着藜做的拐杖,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仿佛是故意要沾湿他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风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心旷神怡。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我们脑海中便会涌现出春天的美景。而这一首绝美的小诗,写出了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的第一句为“古木阴中系短篷。”而这里的短篷很明显指代的便是小船。也就是说,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但是当他走到老树下感觉下雨,便戴上小草帽,继续过桥在细雨中欣赏前方美景。

诗人十分有意思,年纪大了的他不得不拄杖春游,但是他却说“杖藜扶我”,将藜杖当作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或许在常人的眼中,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诗句之中的“杏花雨”指的是早春的雨,而“杨柳风”则指的是早春的风,给予了风雨不一样的意境。“沾衣欲湿”则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怎样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通过这首诗,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心中的愉悦之情,对于春日美景的享受,对于惬意生活的满足。而这,是一种令人羡慕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能够引起人们欢喜的景色。
对于志南和尚的生平,除了宋人赵与虤《娱书堂诗话》稍微提及之外,几乎不见于任何史料。不论是其生平,还是其生活状态,皆不可考。

后人唯一能获取的资料唯有这一段来自《娱书堂诗话》的文字:“僧志南能诗,朱文公尝跋其卷云:‘南诗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蔬笋气。如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予深爱之。”但是,志南和尚也是幸运的,因为他就凭着这短短的一首诗,让自己的名字载入了宋代诗史。

参考资料:《娱书堂诗话》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3 06:30 , Processed in 0.00748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