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巢湖往事:千酿豆腐干子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8-5 02:12: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巢湖往事:千酿豆腐干子                                                         2019-08-05 00:01                    

                          

以往虽然家家种黄豆,豆制品却难得喫一次。什么千酿(千张、百页)、豆腐、干子以及豆腐果子,都是专门待客用的食材。因为其制作有一定的特殊性,没法子自给自足,不是寻常能有的。

家里有个大事小情需要招待的话,得提前谋划,好与逢集的日子相契,那样好去买肉类和豆制品来家配菜。附近的清涧与方集,逢哪个集就赶哪个集,倘若不凑巧两个集都不逢,那就得起早上街,长途跋涉到柘皋去了。当然,平常偶尔也有人挑着豆制品走街串巷,但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里,大多数人家是不会“无事捺甘”掏钱买菜的,那叫卖声也只能是乡村生活的一个点缀……总而言之,买一次,不容易;喫一次,不简单。

正因为平常较少喫到,物以稀为贵,所以才稀罕,越稀罕人们就越珍惜,轻易不喫。假如请人喫饭剩下一块豆腐、一张两张千酿,那是舍不得自己喫的,豆腐要切成小块用盐码起来,腌做小菜,千酿得切成丝晒干,留作以后招待人。记得我家以前就晒过晒过千酿,可惜没注意,一塌眼让几只山和尚喫了个清净。

越稀罕越珍惜,人们往往就越喜欢,这个是颠扑不破的道理。北乡有句俗话,尽人皆知的,就生动体现了人们喜欢喫的程度:“千酿炒韭菜,谗死杨仁泰。”炒个千酿,能馋死人,可见其美。

——当然,这样的情形,实际上反映出当时当地经济状况很不好,说明人们的生活很不容易。想想这种情况,真的要珍惜当下,“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有客人、过节,一般到集上去买豆制品,到了过年,则请师傅来家里,磨豆子、熬豆浆、点石膏、压制成形,忙得一套二十三,磨个一桶或者一缸豆腐,用水养着,正月里喫。但这仅仅以豆腐为主,个别人家也会附带做一点干子,至于千酿,那是没有的,家里不似作坊,条件毕竟有限,做不了千酿,还得买。所以,那时“猫里不东”炒个千酿,往往会有点儿过年过节的气息。

现在情形天翻地覆了,半夜三更想喫个什么东西,也难不倒人。当年当作宝贝一样的豆制品,也一下子从云头上跌落凡间。偶尔换换口味买点千酿、干子,还要一本正经地问,“是哪拐地?”什么西峰庵臭干子好、汪家桥香干子好,什么淸水涧千酿好、柘皋镇这个好那个也好……

这次路过柘皋,先去喫了拌千酿,然后去北闸老街,打算买点豆制品带着,有名气嘛,没办法。跑去一看,老街整修,教堂那家豆腐作坊搬走了。跟着又去了桥西街,桥西街上也有一家作坊,它也因老街改造挪了位置,但仅仅是从街南挪到街北,门对门的,对于我们来说等于没有变化。于是满载而归。

只是买回来后,豆腐果子烧肉也烧了,千酿炒韭菜也炒了,干丝也切了,千酿疙瘩也打了,心理上感觉是比县城里的好,却怎么也喫不出理想中的味道,喫不出过去的味道,喫不出物质匮乏时的味道,喫不出童年的味道……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20:32 , Processed in 0.00787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