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往事悠悠情难舍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14 00:09: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往事悠悠情难舍                                                         2020-09-13 08:51                    
                          现代科技网络拉近世人的距离,即便远隔千山万水,朋友也心心相知。一个网名叫“金色太阳”的人既是我虚拟世界的好友,更是生活中的朋友。他就是我的学生朱盱,因为他从小就喜欢太阳,想做太阳,不惑之年给自己起的网名;如今他人生事业早已如日中天。提及朱盱,我与他一家的交往颇深,往事时常浮现在脑海里。

我与朱盱年纪相差也就十来岁,那年他父亲从县中调我校任教导主任兼语文教师,搬进了我家的隔壁,成了我的邻居,他也从实验小学转到我校。校内人家不多,小孩也少,朱盱特别喜欢跟我在一起,因此有许多甜蜜的回忆。比如,他第一次知道有一种很香很好吃的东西叫“方便面”。那时没有小包的方便面,只有大包装的。我正准备国庆婚礼,回南京置办东西,作为还是单身汉的我,从南京带回新产品,能简便、快速解决生活的东西,我给他尝方便面后,他后来在家里没少吃过它。我从南京买了一台十二寸的“熊猫”牌黑白电视机,到了晚上,周围的人都聚在我家观看,小屋挤的满满,当时十岁的小朱盱,像条鱼,整日里活蹦乱跳,他帮我安排来看电视人的坐位,维持小朋友的秩序。他很可爱,让人讨喜。白净的脸上靠嘴角有一对深深的小酒窝,端正的五官,名副其实的一个小帅男。读三年级的时候我教过他,小小的年纪,心地善良,对人温柔纯朴。
1981年暑假里的一天,我儿子在县医院出生了,第二天临近中午的时候,朱盱居然一个人找到妇产科病房来看我小孩,给了我意外的惊喜。酷暑天里小小年纪能跑过来看望,何况从家里到医院也有不近的距离。他怯生生地从裤子口袋里拿出一个塑料袋,里面装有一点点麦乳精,因为天热,已变成粘粘的一小块。一个孩童居然做出只有成人才能想到的人情世故之事来,令我十分惊讶和感动。我微笑着对他说,孩子刚出生,只能吃母奶,长大些了才能吃这些东西,不过我代表我的儿子向你表示感谢!麦乳精那时是精贵的补品,在家里,他母亲每次也只倒一点杯子里冲给他喝,每天两次。我在想,这次他是怎样从杯子里倒进塑料袋的,一定是趁大人没在意……
朱盱出生在革命烈士家庭,祖父参加过中共地下党组织,组织学生会运动,“七七事变”后,自发组织队伍抗日保家,成立了涟水第一支民族抗日独立营。后并为八路军115师第八团二营,他任营长。1942年在泗阳与敌伪作战时壮烈牺牲,时年33岁。有书记载烈士一生,题为《盘肠战日寇,英血染准海》。祖母,这位光荣母亲,饱经风霜完全写在脸上,她性格刚强,对下辈要求很严,说一不二,儿媳妇对她很尊重,把她照顾的很周全,从不违拗老人说的每一句话。朱盱时常依偎在老人面前与她说话,扶她到操场散步。朱盱父亲师范毕业后分到盱眙教学,朱盱生在盱眙而起名叫朱盱。他母亲在南京浦口读书,卫校毕业分在江浦医院。故大儿名叫“朱浦”。排行老大的是女儿叫“朱群”。
朱盱父亲在我校是出了名的厚道人,教学工作认认真真,教导主任工作勤勤恳恳,没有架子,为人处事以笑脸相容。爱校如家,暴风雨夏夜,我见过他穿着军用长雨衣迎着风雨捡查班级的窗子有没有关好。一年到头,把自己办公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爱生如子,我们学校有一些船民孩子,无论他们调皮也好,生活有困难也好,他都尽所能帮助。离开我校时,大家一致称他是好人,恋恋不舍。
他母亲原是护士后改行做烟酒糖门市的一名营业员,一位慈眉善目的中年妇女,现在的人大都不理解为什么不做护士而去当营业员,在资源匮乏的那个年代,营业员比护士不知高强多少倍。她每天步行上下班,又上班又忙家里,真的很不容易。我儿小时候,常拉肚生疮发热等毛病,多亏护士出身的她给予的指点,让我们夫妇俩省去了多少的麻烦。好人有好报,我以为她慧眼择婿便是一例。
当年我校分来两名准阴师院毕业的男青年教师,一年后,他母亲看中教数学的王卫东老师。朱师母多次对我讲过王老师与她女儿的缘分和优点。小王与女儿同乡,刚走出校门的他,教学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教学成绩突出。朱盱初一就在他的班,从小学就对数学没兴趣的他,在“准姐夫”面前,不得不认真学起了数学。王老师把他盯得很紧,他很给准姐夫面子,认认真真的学习。
后来他父亲调回涟水民政局工作,他也回涟中读初中。17岁就在县干休所做了小车驾驶员。2010年新春前夕,他自驾车携夫人来到洪泽,会老同学,见老朋友,还特地找了我这个当年与他住在一墙之隔的老邻居和教过他书的老师。他与我交谈时间不多,在我眼里,他是个英俊潇洒的中年男子汉,他有了我没有想到的刚毅和稳健。
三十年过去了,无数个岁月,往事悠悠,情意难舍。这次朱盱记得来看望我,从他年轻饱满的脸上,我在重读自已青春时与他少年时有过的几年经历。感叹岁月并不是真的逝去,它只是从我们眼前悄悄溜走。人世间,有些人、有些事,总是令人难以忘怀,值得回顾,我与金色太阳朱盱一家的友情不会随时间流逝而疏远,相反彼此的牵挂深埋在心里。(屠夕琮)
作者简介:屠夕琮,江苏南京人,长期在淮安洪泽工作,中学语文教师,县教研室语文教研员,退休干部。撰写多篇师生回忆录。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0 10:28 , Processed in 0.00739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