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介平民给新中国治“开国大印”,齐白石都得麻烦他!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20 23:09: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介平民给新中国治“开国大印”,齐白石都得麻烦他!                                                         

2019-09-20 19:57                    

                          

他从小家境贫寒,仅上了几年私塾,

文化程度不高,

但却有一手非常了得的篆刻本领,

曾经给宣统皇帝刻过印玺。

康有为、梁启超、鲁迅、张大千、

段祺瑞、冯玉祥、白崇禧等名人都曾找他治过印,

齐白石还经常和他切磋交流学习篆刻心得。

66岁时,他刻下一枚“开国大印”,

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位治印艺人叫张樾丞,

从“草根平民”到“篆刻泰斗”,

他到底经历了怎样传奇的人生呢?

幼年辍学 赴京城学艺求生

▲张樾丞治印

张樾丞,原名张福荫,1883年出生于河北邢台的一户普通人家。由于家境贫寒,仅读过几年私塾,14岁就前往京城学艺求生。机缘巧合之下,他来到了琉璃厂,在一间刻字铺当学徒谋生。除了干店里的杂活,空余时间,张樾丞全用来钻研篆艺和勤奋读书,面对前人印谱,朝夕揣摩,大有所得。

1901年,18岁的张樾丞学成出师,便自立门户取名“同古堂”,销售图章墨盒等用品,并揽接治印生意。张樾丞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虚心好学,又舍得勤下苦工研习篆刻,加上他为人诚笃,又善于交际,记忆力特好,一面之后,再见就能叫上名字,稍熟一些的,多年不见还能记得年龄、籍贯,因此文人朋友特多,同古堂的客厅里经常是高朋满座,盛友如云。

有的书画家专门写了书法小稿送来,有的在茶酣耳热之暇,伙计们把笔墨端出,喊声“请您给写个样儿吧”,就能把字样拿到手。这样,张樾丞所出的铜墨盒,个个出自名家手笔,再加上他行神毕肖的刀法笔意,颇得时人喜爱,成为全国各地文人案头的清供。

为梁启超刻印 一举成名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樾丞在北京的篆刻界名声大噪。一次,隔壁同行“藻玉堂”在接到一笔生意后,由于客户是著名的梁启超先生,老板对自己的手艺拿不准,便请张樾丞代为操刀。张樾丞接过活计得心应手,很快刻出了一方“龙飞虎卧”的印章交于梁启超,梁启超用过后大为赞赏,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常用印章。孙殿起在《琉璃厂小志》中赞叹:“真银钩铁画也。”张樾丞由此一举成名,他的小店“同古堂”也开始名声远扬。

▲张樾丞为溥仪治印:宣统御笔,不忘在莒,宣统御览之宝,宣统之宝

张樾丞用功刻苦,从不谋求捷径,他记忆力极佳,对前人的佳作过目不忘,聪颖过人。自立门户后,他每天手不释《六书通》等印典,每日研习,因为水平高、名声响,字体严整规范,很适合皇家风范。1909年,经清末官吏、学者宝熙引荐,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制作“宣统御笔”、“宣统御览之宝”、“无逸斋精鉴玺”等8枚印,尤以“无逸斋精鉴玺”最为精到。溥仪在皇宫中闲来无事,在不少名画上钤盖印章,全是张樾丞所治的这8枚,它们也是鉴定清宫藏画的重要依据。

张樾丞为张大千所治“大风堂”印

至民国时,张樾丞已经成为京城篆刻大师,众多名流政都以能拥有张樾丞所治之印为荣,康有为、梁启超、鲁迅、张大千、段祺瑞、冯玉祥、白崇禧纷纷成为他的客户。当时,北京大学学业证书及民国银行纸币上所用的印鉴都是出自张樾丞之手,齐白石张大千等艺术大家更是经常与张樾丞进行切磋交流学习。

▲张樾丞所刻《兰亭序》铜盘

为什么张樾丞能独揽京城刻印风采呢?这还要归功于他的绝技——铜刻,堪称京城一绝,无人能及,因此又被誉为铜刻圣手。

晋升篆刻界泰斗 本色不改

随着在京城乃至全国的声名远扬,张樾丞同古堂的生意也是越来越红火。当时北京的墨盒店有三四十家,但谁也争不过同古堂。因此,在解放前,张樾丞就已经成为了中华篆刻界的泰斗级大师。

▲张樾丞治印

民国初年,物价平低,两块银元可买一袋白面,而张樾丞的润格就是一个字两块大洋,求之者犹趋之若鹜 。但张樾丞从不求快谋糙,他每天只刻三、五方,实在活多件急,宁可拉晚“打夜作”,也不敷衍潦草。由此大获良誉,连鲁迅先生这样心秀眼刁、执著认真的方家,也在日记中饱予称赞。

在不断扩大同古堂规模的同时,张樾丞却始终保持劳动者的本色不改,烟酒嫖赌的事从来不沾边。同古堂内老板伙计都在一个桌上吃饭,没有三六九等,吃的也完全一样。他生活俭朴,把金钱积攒起来,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同时救济穷人。冬天是穷人难过的日子,张樾丞就去粮店交上一笔款,换回许多“五斤棒子面”一张的粮条,到和平门桥头、城墙根、护城河一带去撒放,周济过不了冬的穷人。张樾丞还出资筹划,和一些店铺老板在琉璃厂办起了一个“孤儿院”,供这些可怜的孩子们读书。

为新中国治印 分文不取

1949年,新政府开始着手开国大印的设计,经著名国学大师齐燕铭引荐,新中国大印交由张樾丞负责。当时,张樾丞已经66岁,在接受设计任务后,认真画了4张印样,是隶、宋、汉篆、秦篆4种字体,文字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10多天后,初稿完成,遂交给齐燕铭送给中央领导人审阅。

一星期后,齐燕铭来到同古堂,告诉张樾丞毛主席已经选定了宋体字的印样。张樾丞激动万分,不住地点头,连声说“好极了好极了”。送走齐燕铭后,他对家人说:“毛泽东这个人真了不起,历朝历代的国印都是篆书字体,他却定为宋体。宋体字好哇,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容易认。共产党的心里果然是念着老百姓的。”

印样回来后,张樾丞就开了工,先是化铜,浇铸,然后打光,拿大锉锉,再用手工把做细的木炭磨光,儿子张幼丞也参加了这些原料的粗加工。这些做完后,张樾丞才开始画样,写上,拿凿子凿,用刀子修。没两天的工夫,一枚长宽各约11.6厘米的开国大印就做好了。镌刻这种印玺是有特殊规矩的,刻完了不许打样留底,而且交活时印的4个角都要高出一点儿,不能是平的。要等到正式启用前再磨平,算是启封,所以张樾丞没有留印样。

8月底,中央办公厅监印官员和几名工作人员来同古堂取印时,付高额酬金给张樾丞,张樾丞死活不肯要,中央办公厅工作人员只好把钱带了回去。

建国后,张樾丞还给周恩来、朱德治过篆字印,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大印也出自他的手笔。张樾丞为人低调,从不拿镌刻国印之事炫人,“文革”期间,张家数次被红卫兵抄家扫“四旧”,家人深怕节外生枝,在造反派责难之下,对于国印之事更是缄口不言,所以外人知道的很少。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之后,这枚开国大印连同其他政府专用印章被统一停止使用,随后被送至国家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永久珍藏。让人们见证、感悟中国人民站起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那一历史时刻。除此之外,张樾丞还曾为新中国多位国家元老治印,有周恩来、朱德等,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大印也出自他的手笔。

▲张樾丞治印

这之后,文人雅士们的活动越来越少,私人印章的需求量日趋降低,同古堂的生意开始惨淡。政府规定“官印”再不许私人刻制,雇请的师傅们纷纷离店,同古堂终于关门歇业。公私合营后,张樾丞加入了刻字合作社,以治印课徒为生。

▲张樾丞治印

雷梦水在《书林琐记》中记录了晚年的张樾丞:“时已七十以外,目力虽差,步履仍健,茶余饭后,恒访旧以谴暇日。偶为友治印,仍检钟鼎汉印诸书,以求结体之精湛,醉心艺术,老而无倦焉。”

1961年1月15日,张樾丞以78高龄走完了他的生命旅程,关于这位雕刻大师的传奇故事也就此落幕。

张樾丞印谱:

图文 | 本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 | 博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5 16:40 , Processed in 0.00944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