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寺、南朝的桥、宋代的塔、清代的大师、现代的作家,完美 2019-11-15 22:35
![]()
定慧寺、双塔,其实是两处景点 东汉的寺、南朝的桥、宋代的塔、清代的大师、现代的作家,都集中在这一条看过去并不起眼的小巷子里。苏州之行的最后一站来到定慧寺巷,这里深藏着两座古建筑,定慧寺以及边上的双塔。 ![]()
花岗石牌坊,对联是:“名士当年留旧宅,禅门今日尚生辉” ![]()
走进巷内,顿时感受到幽静怡然的氛围 巷西口立着一座花岗石牌坊,对联是:“名士当年留旧宅,禅门今日尚生辉”,额题“定慧寺巷”。名士、禅门便把这里的背景做了一个简要的交代。走进巷内,顿时感受到幽静怡然的氛围,仿佛一下子跌进了另一个天地。“定慧”二字,取于佛家由戒生定、因定发慧之意,这是佛家修行的纲领吧。这里在历史上还有一段屠杀的往事,当您定慧寺巷南原有小河,名王长河,东起胭脂桥下,西至定慧寺前,便于水路进香及考生赶考。当年清军攻入苏州城,原守城的太平军万余人被屠杀于寺里,死尸抛入王长河内,并予填没。 ![]()
小小的寺庙静谧中透出安定祥和,茗山大师写的寺的名字 ![]()
“定慧”二字,取于佛家由戒生定、因定发慧之意 ![]()
两棵银杏造型俊挺,还未到深秋的季节,一棵银杏刚开始泛黄,另一棵还显得苍翠 初入巷口,第一眼就看到定慧寺,小小的寺庙静谧中透出安定祥和。茗山大师写的寺的名字,看过去似乎貌不惊人,但却有1800多年历史,建于东汉兴平年间,进了定慧寺,当第一眼便是那两棵老银杏树,如同西安大兴善寺的银杏一样,都是各自城市里的网红。两棵树的造型俊挺,还未到深秋的季节,一棵银杏刚开始泛黄,另一棵还显得苍翠,与整个寺庙的黄色墙面相印成趣,秋高气爽,云淡风轻的日子里,整个佛门净地更显庄严。 ![]()
双塔并不属于定慧寺 ![]()
这里原先是另一座寺庙,如今成了石刻展 ![]()
还有不同的石柱础展示 ![]()
这边叫做罗汉院,著名古建学家陈从周教授题写 ![]()
罗汉堂如今也只是遗址了 ![]()
这里面的双塔建于宋代,是苏州最具特色的两座砖塔,大殿遗址也是宋代的。 ![]()
两座塔的建筑形式一模一样,因此又叫“兄弟塔”,苏州人也称双塔为“姑嫂塔”。 ![]()
两塔之间仅仅相距十来米,这么近的距离里修建两座塔对地基的要求相当高 ![]()
塔冠上高达10米、重5吨的塔刹是如何将它拉上去的,更是一个未解的谜题。 桂花盛开的季节,满地都是飘落的花蕾,空气中霎时刻已不是一缕飘香 树枝上的桂花像点点碎银,香气从枝干渗透出来,弥漫了整个秋天的空气。 隔壁就是一条深巷,名为苏公弄。这里流传着一段苏轼与定慧寺住持交往的故事。不过没太注意这条小弄。再往巷子深处走几步,就是罗汉寺双塔遗址。这里面的双塔建于宋代,是苏州最具特色的两座砖塔,大殿遗址也是宋代。两座塔的建筑形式一模一样,因此又叫“兄弟塔”,苏州人也称双塔为“姑嫂塔”。两塔之间仅仅相距十来米,说在当年的情况下要在这么近的距离里修建两座塔,对地基的要求相当高,而塔冠上高达10米、重5吨的塔刹,古代工人是如何将它拉上去的,更是一个未解的谜题。古塔周边种的都是桂花,桂花盛开的季节,满地都是飘落的花蕾,空气中霎时刻已不是一缕飘香,而是一股又一股浓郁的香。那香味铺天盖地地扑来,把你笼罩在其中。小小的桂花像点点碎银,又像是一张张稚嫩可爱的笑脸,那香气从每一个灿烂的笑脸中渗透出来,弥漫了整个秋天的空气。树下满是一片橘黄,在灿灿地发光。也能说得上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吧,当她将最后的一丝清香留给大地后,她便在这个季节逝去了。 罗汉堂的旧址也恢复出来了残基,这里更多是作为石刻构件的陈列。从寺庙转出来,门口照壁上写的是“唐宋遗韵”四个字,让你回味吧。 从寺庙转出来,门口照壁上写的是“唐宋遗韵”四个字 吴作人艺术馆,当年的中央美院院长 苏州火车站对面新建的城楼 这尊立的是范仲淹的像,范是苏州人 南京机场的VIP厅布置得像灵堂一样 时光匆匆,打车前往火车站,告别苏州,动车前往南京。苏州火车站广站有一座雕像十分引人,走进看下原来是大文豪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他的思想,想的是苏州火车站为什么要树像范仲淹呢?原来范文正公就是这里人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