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界不缺少“专家”,也不缺少能改变历史的“文物” 2020-02-12 00:46
《今相玉》连续发布了几期玉文化历史和馆藏古玉的视频,没想到,把我微信中潜伏的“专家”给唤醒了。某个假日的下午,他私信发给我了十几件古玉的图片(暂且称做“古玉”,这其中那件双C形的东西像是俄罗斯套娃的设计理念)。 我本以为是藏友要相互交流,结果收到一条文字:“我就是专家”,对方强大的自信气场透过手机屏幕扑面而来,我很谦逊地说;“我不是专家”。 随后,“专家”发过来箍形玉器的图片(是我本人拍摄于国家博物馆的文物照片,请看链接:每日美玉:箍形玉器 红山文化时期),并十分感慨地留言:“这件是红山文化的好东西,可惜呀,收藏11年没有收到”。我回复到:“这件是在国家博物馆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如果您要是收到了,那可真是不得了了!” 最后他发来的这件双孔的东西更是让我打开眼界,因为这位“专家”告诉我:“这是红山文化时期的带文字的玉器,我查过很多资料,就我这一枚,再也找不到了!” 根据我掌握的历史知识: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出现在商代,距今3000多年前(所以说我们国家有3000年的文字历史),红山文化距今5000~6000年前。这位收藏的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上居然有文字,而且还很自信地说:带文字的红山玉器就只有他这件。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的文字历史应该为此而改写了! 从另一个角度,他说的也对,因为只有他才能有这样的东西,文物资料中肯定查不到、国家级的博物馆里更不可能有这样的东西。 收藏界总是有这么富有娱乐的趣事,把我们的笑点越拉越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