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最豁达一首诗,其中两句至今传颂,堪称经典,人人都要学习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3-4 00:38: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轼最豁达一首诗,其中两句至今传颂,堪称经典,人人都要学习                                    

            

        2020-03-02 19:25                    

                          前两年最风靡一时的纪录片,便是人人称道的《舌尖上的中国》,一时之间,"吃货"成为全国人们颇为自豪的代名词,以至于说好要"一年之内吃遍中国"的外国友人,三四年过去了,连四川都没吃出去。
相信只要科技够发达,摄制组穿越各个朝代,一定能拍出《舌尖上的上下五千年》,而拍到宋朝特辑的时候,首选的采访对象,必然是东坡肘子苏大文豪——何止"唐宋八大家",放眼整个中国文坛,苏轼必然在吃货界占有一席之地。

1080年,苏轼又犯了事儿,被贬谪到黄州——说起这"贬谪"一事,哪个文人不是心情沉痛无处排遣,不然哪有柳宗元写下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哪怕是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的诗仙李白,也要骑着一头破驴子,搞出一个"五噫出西京"——唯独,这事儿放在苏东坡身上,就变成了左手拿碗、右手拿筷,换个地方大快朵颐。
有诗云:黄州好猪肉,贱价如粪土。富贵者不吃,贫者不解煮。早上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谁能想到,这首平易近人,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猪肉颂》,与写下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作者,居然是同一个诗人、同一个吃货?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三月七日,苏轼与一行人正在沙湖道赶路,忽而天降大雨,拿着雨伞的人先行离开,一群落汤鸡只得愁容满面,唯独苏轼开怀不已——毕竟现代文人讲,淋雨有助于激发灵感,估计要不是碍于情面,苏轼都敢跑进雨中跳一曲老年迪斯科——果真,不一会儿,天晴了,有了灵感的苏轼便写了这首"定风波"。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没有人能永远一帆风顺。正如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忽而间打落了林间枝叶,如此愁眉苦脸担忧延误了路程,不妨悠然自得踏雨而去。
正因如此豁达的人生态度,苏轼才能在被贬谪黄州后,与朋友下着棋,意外研究出福泽后世的东坡肘子。

人们常说,李白是用来憧憬的,杜甫是用来敬仰的,而苏轼是用来喜欢的——李白一生放荡不羁,正如同"生于理想,死于欲望"的自己;杜甫忧国忧民,冻死破烂茅屋中,也想着大庇天下寒士,真乃圣人也;而苏轼距离我们最近,他的一生,多次被贬谪,游历过八个州,却每每都能用豁达的人生态度,等到风雨过后的晴空万里。
人生也是如此,苦是一天,乐是一天,既然如此,何不把所有的忧愁,化作盘中肥美的肘子?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4 20:03 , Processed in 0.00941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