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词创作中,内容的化用与形式的化用,有什么不同?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18 14:50: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诗词创作中,内容的化用与形式的化用,有什么不同?                                                         

2020-05-18 04:49                    
前言
在古人诗文的创作中,常常喜欢引经据典。在具体的诗句里,化用前人佳句是很常见的手法。
对于前人的化用,有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这里大多是指内容的化用。
不过,也有一种化用,是形式上的化用。

一、内容的化用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大多数的化用,是内容方面的改编。
周振甫先生的《诗词例话》中,提到了杜甫的例子,例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有出处。
  朱门酒内臭,路有冻死骨,此语本有所自。
  《孟子》:"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史记平原君传》:"君之后宫婢妾,被绮縠,馀粱肉,而民衣褐不完,糟糠不厌。"
  《淮南子》:"贫民糟糠不接於口,而虎狼餍刍豢;百姓短褐不完,而宫室衣锦绣。"
  此皆古人久已说过,而一入少陵手,便觉惊心动魂,似从古未经人道者。(赵翼《瓯北诗话》卷二)
清代文、史学家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朱门酒肉臭有三个来源。或者说,相同的意思,有三个早于杜甫的人写到过。
《孟子》说贵族家里,猪狗之食享受着人的标准,而真正的普通百姓却饿死在路上。《史记》、《淮南子》里,也说有人肉吃不完,百姓槽糠都吃不上。
但是杜甫一出手,就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尖锐凝练,似乎是自己第一个说一样。
黄庭坚也曾经说过:
  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答洪驹父书》
从黄庭坚的一段话可以看出,古人极其重视“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韩愈和杜甫更是其中的代表,只不过后人读书少,所以误解韩、杜的很多诗文是“自作此语耳”。
这些都是指在内容上的化用。除此以外,还有形式上的化用。

二、形式的化用 落霞与孤鹜齐飞
在周振甫先生的《诗词例话》中,还提到了形式上的化用。这种化用,借鉴了原作的形式结构和个别词语,但是内容完全不同。
这里举了谢榛《四溟诗话》中的三个例子:
  苏子卿曰:“明月照高楼,想见余光辉。”子美曰:“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庾信曰:“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王勃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梁简文曰:“湿花枝觉重,宿鸟羽飞迟。”韦苏州曰:“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三者虽有所祖,然青愈于蓝矣。(谢榛《四溟诗话》卷一)
谢榛只是评价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并没有说到这种化用的独特之处。
苏武诗:明月--照--高楼,想见--余--光辉。”杜甫诗化用后,使用了相同的句法结构,和相同的意象:“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两诗一首送别,一首相思,意思还是相似的。
不过王勃的化用就不同了: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形式上与庾信的完全一样: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庾信写队伍,王勃写秋景。 王勃的化用,形式相同但是内容不同,王的境界开阔,超越了庾信原作,可谓点铁成金的佳作。

三、偷语、偷意、偷势
唐朝的诗僧皎然在《诗式》中,提到过三偷的理论:
  偷语诗例:
  如陈后主《入隋侍宴应诏诗》:“日月光天德”,取傅长虞《赠何劭王济诗》:“日月光太清”。上三字同,下二字义同。
  偷意诗例:
  如沈佺期《酬苏味道诗》:“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取柳惲《从武帝登景阳楼诗》:“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
  偷势诗例:
  如王昌龄《独游诗》:“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悟彼飞有適,嗟此罹忧患。”取嵇康《送秀才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泰玄。”
内容的化用,还要注意其中的细节不同。一种是偷意、一种是偷语。

1、 偷语
偷语,我以为也有两种,有的词语、内容相似, 立意也相同。
如皎然举例的,陈朝后主陈叔宝《入隋侍宴应诏诗》:
  日月光天德,山川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
陈叔宝以降王的身份,作诗恭维隋文帝杨坚,用日月山川虽是眼前景物,但是古人常把日月比作帝王。
傅长虞《赠何劭王济诗》是五言的长诗:
  日月光太清,列宿曜紫微。赫赫大晋朝,明明辟皇闱。
皎然说,这两个人的诗,上三字同,下二字义同。这种类似于周振甫所说的仿效,简单的拿来主义。
另外一种“偷语”并不是简单的拿来,而是融入自己的语境中,反映了另一种新意。
  晏叔原:“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盖出于老杜“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戴叔伦“还作江南别,翻疑梦里逢”,司空曙“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之意。(王楙《野客丛书·词句祖古人意》)
晏几道的:“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虽然诗料内容出于杜甫的“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但是诗人表达的诗意却不同。
杜甫诗,反映了乱离后夫妇重聚的心情;晏几道却写女子的情思,甚至被陈廷焯认为是艳词:
  曲折深婉,自有艳词,更不得不让伊独步《白雨斋词话》卷一)

2、偷意。
杜甫“朱门酒肉臭”这一类,与出处相比,词语的差别会多一点,但是作者的立意相同。这种像皎然的偷意。
皎然举例用了沈佺期的《酬苏味道诗》:
  并命登仙阁,分曹直礼闱。大官供宿膳,侍史护朝衣。
  卷幔天河入,开窗月露微。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冠剑无时释,轩车待漏飞。明朝题汉柱,三署有光辉。
皎然认为,沈佺期的第7、8句,偷意于南北朝柳恽的《从武帝登景阳楼诗》前两句:
  “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翠华承汉远,雕辇逐风游。。”
不过,沈佺期的诗中有残暑、早凉,比柳恽的诗更具体。皎然说其偷意,是指用了宫中池水与树的意象,柳恽诗中的“秋”字,即有沈佺期诗中残暑、早凉之意。
3、偷势
而皎然三偷中的偷势,很像形式上的化用。即王勃化用庾信的“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从皎然自己举例的诗句,也可以看出这种形式上的借鉴。
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送秀才入军诗》写到:“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七绝圣手王昌龄《独游诗》写到:“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悟彼飞有適,嗟此罹忧患。”
两个人都是目送鸿雁,而且手中还有动作,一个弹琴一个携鱼(双鲤有信使之意)。后两句也都是写心理的活动。只不过一个乐观:俯仰自得,游心泰玄;一个悲观:悟彼飞有適,嗟此罹忧患。

结束语
周振甫在《诗词例话》中将化用分为仿效和点化。点化有诗人出新之意,不是简单的改编(仿效)。
在古人创作化用时,出新意,或者用反意,往往更会受到好评。完全没有变化的仿效,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读书少或者不知道出处的除外)。
当然,还有例外。
不同的语境中,即使完全没有变化的引用,有时也会有好的表现,例如晏几道搬运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老街味道#诗词##诗##诗词赏析#
诗词小白学习填词|10分钟了解这些小知识,就算入门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9 12:34 , Processed in 0.00968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