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师太情急之下的发明(油面筋的故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20 16:53: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师太情急之下的发明(油面筋的故事)                                                         2020-05-20 13:30                    
                          

无锡传统的土特产中油面筋特别有名。无锡油面筋产生于清乾隆时代(18世纪中叶),到今已有二百三十多年历史。当初的制法是将筛过的麸皮加盐水用人力踏成生麸(又称面筋),再将生麸捏成块状,投入沸油锅内煎炸,成为球形中空的油面筋。据说油面筋只有在无锡能做出来,连离无锡只有一水之隔的苏州或常州也做不起来,可能与当地的水质有关。
油面筋可以做出许多无锡名菜,也是馈赠亲友的礼品,过去物质生活不丰富的年代。外地的亲戚朋友来家里玩。送一篓面筋给客人,即大方又实惠。
说起油面筋的来历,最早还是尼姑庵里的一位师太油炸出来的。过去去惠山,得经五里街。五里街梢有座大德桥,桥畔有座尼姑庵。这庵堂靠近惠山,环境清静,四时佳节菩萨生日,无锡城厢老太太来此念佛坐夜的不少,有时念七佛,在庵里一住就是六七天。庵里有个烧饭师太,烧出来和素菜有些名气。俗话说“豆腐百叶,没啥花样”,她烧出来的菜就不一般,会翻名堂,味道又好。师太烧素斋,愦常用生麸当主料,红烧的,炒丝的,煮汤的,真是吃得念佛老太太称心满意。逢到有钱人家太太、小姐,师太用生麸配上细货冬笋、香菇,道道菜肴引得素斋席上赞口不绝。经常来庵念佛人不断,闻名来吃顿素斋的居士不少,无怪烧饭师太总是把生麸准备满满一小缸。 有回,原先约定来庵堂念佛坐夜的几十个乡下老太太,不知啥事情那天没来。好几桌斋素需要用的生麸,烧饭师太早上已准备好了,怎不叫她发愁。生麸是隔夜馊,一过夜就吃不得了。烧饭师太先是放些盐在生麸缸里,还是放心不下,怕缸里出毛病。她左思右想,试试开个油锅,把生麸煎一煎,免得发馊,明早仍可烧素斋派用场。油锅里油多了些,待油一滚,师太怕生麸煎不透,特地煎成一个个小块,手抓一把扔进油锅,铲刀翻了几翻。嘿,真稀奇!只见锅里一块块生麸膨胀成一个个金黄澄亮的空心圆球,在滚油里蹿下,师太用笊子捞起手指戳戳松脆、鼻头闻闻喷香、嘴里尝尝蛮鲜。她高兴啊,赶忙找来众师太看看,众口赞好,还给这油炸生麸空心圆子起名“油面筋”。烧饭师太心里有了算盘,从这以后,尼姑庵里素斋就添了清炒面筋、酿面筋、面筋笋片、面筋汤,道道素菜,道道佳肴,日日只怕素斋桌数开得少,不愁吃客人不多。风声传出去,各处庵堂、寺院也都学起样来,素斋中增添油面筋花色。
没多久,无锡城里开出一个个油面筋店铺。油面筋进了千家万户,肉酿面筋、面筋炒肉丝、菜烧面筋成了日常饭菜。至于那些饭店、菜馆,厨师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烧出了好多道无锡的传统名菜。

用油面筋做为食材做出的菜肴中,肉酿面筋是普通无锡人爱吃的一道家常菜。
所谓的肉酿面筋,就是用拌好作料的猪肉糜塞在空心的面筋中,再将若干酿好的面筋放入锅中烧熟即可食用。
这道菜无锡人几乎家家人都吃,而且是常吃。
当过年时无锡传统的年菜有:蛋饺、排骨、青鱼、面筋。这些菜在大年夜或前烧好,要吃到正月十五。
在当年买肉凭票时代,平日吃肉不多,而且喜欢买肥肉的人居多,因为肚子缺油水,平时吃肉酿面筋的人不多。到过年,猪肉定量会增多。故到大年夜这一天,四邻人家肉香飘弥,都在摊蛋饺、做肉酿面筋,好一番热闹景象。
在无锡的熟食店中也有盒装的面筋出售,其中有三凤桥和陆稿荐的最为有名。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20:20 , Processed in 0.00737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