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0、60、70、80年代的老照片,简单而珍贵,好怀念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24 01:00: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兰梅 于 2020-5-24 01:02 编辑

50、60、70、80年代的老照片,简单而珍贵,好怀念                                                        2020-05-24 00:17                    

一天的时间很短暂,
短暂到未拥抱清晨,
就已经要握别黑夜,
一天天组成一年年。
耳闻鸟声晨起,眼见夕阳余辉,
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一天已逝矣。

一年的时间很短暂,
短暂到未感受春夏,
就已经要迎接秋冬,
一年年组成一辈子。
一年十二月,绿荫乃春夏,
深寒乃秋冬,一年一晃乎。

一生的时间很短暂,
短暂到未细品盛世
就已经要告别繁华,
一生就要转眼即逝。
笑声中迎接生命,哭声中结束生命。
一生最长也就三个三十年。
第一个三十年,为青春不悔;
第二个三十年,为柴米油盐;
第三个三十年,为老有所依。

我们总是历经的太快,
但却总是领悟的太迟。
一天一年一辈子,流年就在弹指间,
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吧,
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亲情也好友情爱情也罢,
这辈子我们一旦错过,
下辈子也许不会相见。

一天天就是一年年,一年年就是一辈子!
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人生就像有去无回的列车,
别等到尘埃落定已然孤独。
无论今天发生多糟糕的事,
不要影响今天愉悦的心情。
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一天很短,所以别争争吵吵,
一年很短,所以别总是伤感,
一生很短,所以别留下遗憾。

每天睡前原谅所有人和事,
清理生活多余的杂尘,
才能装下生活的珍宝。
聚散无常,世事难料,
珍惜已拥有的,忘记已失去的。
一天天,一年年,一辈子!
父母健在,知己两三,真心一人,
此生足以,再无所求!

那些年的春节,你还记得吗?
一组过年老照片,
追忆那时简单而幸福的年滋味儿,
寻回纯真年代过年的美好记忆……

五十年代,
离现在已经有六十多年了。
那个时候,
物质还没有现在这么富足,
人们是这样欢度春节的。
▼ 有点文化的人,就帮大家写写对子,
虽然不是什么书法家,
但一笔一墨地也毫不含糊!

▼ 除夕之夜,家人团圆,
守岁围炉,温情四溢。
下面是1953年春节,
天津一家人吃团圆饭的场景。

▼ 四代同堂过春节

▼ 过年了,除了有好吃的,大人们还会给孩子们做做玩具,家里有点余钱的干脆直接给孩子们买点。
简简单单的“大刀”、面具、小风车,不算很精致的娃娃,就足以让一群小孩玩得不亦乐乎。




▼ 春节穿新衣,红旗商场到后来的百货大楼,是最时尚的存在。
以前,普通人家过年才会添新衣。所以每到新年,有新衣服穿,自然是开心极了!




▼ 当然,过去的新衣服不止商场能买到, 妈妈的巧手也会变出一件来。
过年最让孩子开心的事的就是能穿上新衣服,为此很多做母亲的,不知熬了多少个日夜。

▼ 试穿妈妈刚做好的新衣,
这一刻别提多幸福!




▼ 放鞭炮,似乎是男孩子们小时候最期待的事儿。

▼ 捡鞭炮也是男孩儿们的“冒险行动”。

▼ 三个穿着新衣服的儿童在放鞭炮,其中两个小女孩正害怕地捂着耳朵。

▼1956年的春节,村民围坐在一起,第一次听到了收音机里传来的远方的祝福。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在1958年,所以, 在那之前收音机才是人们最爱的娱乐消遣之一。

▼ 那个时候还没有电视、电脑,没有央视春晚,没有网上直播,人们要看什么春节晚会只能去现场。 以前,各市、郊、县文化宫每年都会举办春节联欢晚会,时间一到,人潮纷纷涌入会场,好不热闹!

▼ 1956年春节,侯宝林、郭启儒,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说相声。

▼ 没有礼堂,天做顶,石头做椅,怎样的环境都阻挡不了中国人欢庆春节到来时的喜悦。

▼ 新年了,“总把新桃换旧符”,“学习先进经验”是极具那个年代风采的横幅。
那个时候,“能不回家就不回家”成了新的宣传口号,干部们纷纷下到工农家庭给大家伙儿拜年。下图就是一位老书记在去农家拜年时,帮忙张贴春联的场景。

▼ 过年贴窗花自是不能少的, 那时候窗花都是家里手巧的人剪的,小孩子喜欢的不得了。往被雾气染得白茫茫的窗户上,贴上红红的窗花儿,过年的气氛,别提有多浓!

▼ 过年,当然要包饺子了。老人包着饺子,孩子在旁边跑跑跳跳,好奇的还会上去学着捏上几个不成形的“怪饺子”, 全家人乐呵呵地包饺子,满心期待着饺子下锅后的香味儿扑鼻,这估计就是最有过年氛围的画面了。

▼除了饺子,北方人还会做包子、馒头,待点心蒸好后, 正中间再印个红花、红字,看着就喜庆!

看完五十年代,
我们再看看六十年代。
单位发电影票,组织联欢,街道组织打扫卫生,置办年货,贴上装饰。许许多多的人,就结伴去购置年货,大街上人头攒动,个个笑容满面的!

1961年春节,北京逛厂甸庙会,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大串糖葫芦。

▼ 以前,过年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肉还有各种各样的酥糖和零嘴儿, 很多的食品只有在过年才有得买。哪里像现在,想吃什么随时都能吃到,东西多了,嘴反倒吃叼了,连味道也觉得淡了!

再到了七十年代,
人民的文化生活和物质,
都渐渐丰富了起来。
过年的时候的活动,
也就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 过年了,一家人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的,聚在影楼一起照一张合影。 小时候过年的全家福里总是透着一股喜庆劲儿,记忆中的小时候总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 孩子们在弄堂里放着炮仗,那时候鞭炮的种类也变多了,孩子们玩得也更尽兴了!

▼ 年夜饭也从以前的素菜为主,变成了有鱼有肉的各样菜式。菜虽没有现在多,没有现在的花哨,但满嘴儿都是年味儿!

八十年代,
改革开放初期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
人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十年,是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十年。
毫无例外的,
春节的庆祝方式也就愈发丰富起来。
要说八十年代过春节有什么最大变化,
那一定就是——看春晚。
1983年,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了 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从这一年起,中国人过春节就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项目,看春晚。多少关于春节难以忘怀的记忆,都和春晚紧紧连在了一起。

▼ 第一届春晚的主持人: 王景愚、刘晓庆、姜昆、马季。那个时候的刘晓庆还是个少女,姜昆老师还是正值壮年意气风发,那个时候马东还是个孩子,他的父亲马季才是全国人民最喜爱的相声演员。

赵忠祥老师在为春晚致开幕词。那个时候听到他的声音,还没有人会想到动物世界。

▼ 当年只有三十多岁的 李谷一的一首《乡恋》唱红了大江南北。直到今天,电视机里响起熟悉的旋律,大家仍旧会跟着唱:“你的声音,你的歌声……”

▼ 1984年, 张明敏在春晚上的一首《我的中国心》把台湾流行音乐带到了国内,一夜间,全国上下都认识了张明敏这位台湾歌手。

▼1987年,一个高大英俊的大男孩儿因为春晚一夜之间红遍中国, 他劲歌热舞带来一曲《冬天里的一把火》,至今仍旧为人津津乐道,他就是——费翔。

八十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这四大件开始走进寻常人家。过节的时候,人们纷纷上街采购大件。

▼ 商场卖的商品也越来越多样化, 下图是八十年代中期春节时的北京王府井,人们在抢着买平时买不到的糖果。

▼ 闹红火

▼ 正月十五看花灯

▼ 城里过年买点响炮

▼ 春节期间卖年画的

这些老照片太珍贵了,
这是我们童年和青年的美好回忆!
怀念那些年的春节,
送给同龄的朋友,珍藏回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06:58 , Processed in 0.01025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