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些诗词自带背景故事,您知道几个?《经典咏流传》带您一键穿越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7-24 01:08: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这些诗词自带背景故事,您知道几个?《经典咏流传》带您一键穿越                                                         2020-07-23 19:19                    

                          

和诗以歌,传唱经典

这些诗词中

有什么样的故事?

蕴含着怎样的启示?

跟随CCTV-1《经典咏流传》

一起赏析诗词,品味经典

经典·诗话

咏萤火

雨打灯难灭,

风吹色更明。

若飞天上去,

定作月边星。

------------------------------

这首诗的作者一直有待商榷,有人说是无名氏之作,也有传说是李白所作,但大家愿意相信这就是李白写的。因为它清丽童真、通俗易懂,但立意高远,很符合李白那种浪漫、天真,同时又骄傲、洒脱的性格气质。

关于这首诗,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小故事,相传李白10岁那年,随父亲李客去拜访一位朋友,和其他宾客的孩子一起在花园里捉萤火虫。晚宴的时候有人以萤火虫为题,请小李白作诗,李白略一思索,非常从容地咏出了这首小诗,比曹植七步成诗还要快。大家愿意把这样美好的故事和这位伟大的诗人结合起来,在浪漫中寻找光明。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

李贺的这首诗对色彩的描写极为出色,例如“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将战场上的鲜血比作燕脂,却因为临近黄昏而发紫。

李贺能写出这样的诗,和中唐时期的历史环境有关。安史之乱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时期,战火此起彼伏。李贺身为唐朝宗室后裔,虽然已经家道中落,但仍然非常关心各地的战事,在诗中彰显出心系国家命运、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这是李贺在离开京城,离开风光秀丽的家乡,来到山西潞州一带,经过雁门时,写下的传诵千古的著名诗篇。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

这首诗是杜甫在游三峡时,看到三峡一带留下的昭君村的古迹,有感而发的。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也反映出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

昭君的“怨恨”尽管包含着“恨帝始不见遇”,更主要的,是表达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怀念乡土的忧思,诗人也借此表达出爱国之情。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

战争时期,黄河流域的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乱,渡江南迁,迁徙过程中进入粤东一带,皆编入“客籍”,是为客家人,唐朝大诗人张九龄就是被称为“岭南第一人”的客家人。

开元二十一年,在朝中任宰相的张九龄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罢相。这首诗应是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所写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意境雄浑阔大,可谓千古名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6 07:47 , Processed in 0.00926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