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楼梦作者喜欢谁?不喜欢谁?作者的立场,你看懂了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7-28 01:45: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红楼梦作者喜欢谁?不喜欢谁?作者的立场,你看懂了吗?                                                         2020-07-27 23:45                    

                          

题:红楼梦作者喜欢谁?不喜欢谁?作者的立场,你看懂了吗?

《红楼梦》故事里,大观园群芳荟萃,美女如云,然而,真正的诸艳之冠,却是被美女包围着的怡红公子,作者选出的绛洞花王,竟是一个男子,真是闻所未闻的新鲜事。

这些围绕在贾宝玉身边的美女,最有竞争力的便是林黛玉与薛宝钗,一个是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瘦弱妹妹,一个是容貌好似杨斐喘三分的丰美姐姐,原是各有千秋。

然而,作者嘴上说着薛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笔下却写尽了薛宝钗如何地没品没分寸,又是赖在贾府传播金玉良缘之说,又是栽赃陷害黛玉,又是表面收买人心,心中暗自毁骂对方。这便是明褒暗贬。

《红楼梦》嘴上说着林黛玉如何小性子,如何不懂事,然而,笔下却写尽了黛玉的宽容待下,真诚善良,大部分“红迷”,都偏爱林黛玉,都觉得薛宝钗虚伪恶毒,林黛玉是真性情。这便是明贬暗褒。

作者撰写《红楼梦》,通篇之主,唯有二玉二人,作者贬林黛玉,就好似作者贬贾宝玉,一如那一首批宝玉的《西江月》,都是明贬暗褒,作者嘴上说着“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心里却想着:

  “只是纨绔膏粱,亦未必不见笑我玉卿。可知能效一二者,亦必不是蠢然纨绔矣。”

《红楼梦》作者处处假意贬宝玉,却又写宝玉容貌品格最像当日荣国公,连神仙姐姐都代贾府国公之灵传话世人,宝玉是贾府唯一的希望,其他子孙压根不及宝玉半分。

纵然是张口就要训斥贾宝玉一顿的贾政,《红楼梦》作者亦告诉过世人,贾政年少时,与宝玉性情无二,不过是作为长辈,不得不如此。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夸宝钗,跟贾母夸宝钗一样,是客套话,就像中国的传统家长,总是喜欢人前夸赞别人家的孩子,内心却都觉得自家的孩子才是最好的,但要保持谦逊,不宜人前表露。

《红楼梦》故事里,薛宝钗年纪大贾宝玉几岁,薛宝钗有经济头脑,薛宝钗节俭,原本都不算缺点,但,作者却非要字字诛心,竟写出了薛宝钗的工于心计、步步为营、势利、冷血、虚伪。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开篇就表明立场,本书不是才子佳人那样的风月小说,贾母更是掰谎,说荣国府不兴才子佳人这一套,黛玉亦把矛头指向了戴着金项圈,满身才子佳人属性的薛宝钗。

《红楼梦》主旨为“怀金悼玉”四个字,后为二宝合传,宁国府后金故事,为现任,为当今;前为二玉合传,荣国府崇祯故事,为前朝,为朱楼旧梦。

红迷们喜欢林黛玉,不喜欢薛宝钗,那是因为,作者的立场如此,作者原是林家阵营的人,薛家阵营原是作者不共戴天的仇敌。

《红楼梦》故事里,世人公认的有作者影子的人,便是贾宝玉,贾宝玉喜欢林黛玉而非薛宝钗,贾宝玉认为远近亲友,无一人能稍微与林妹妹比肩,众人如何夸宝钗,也不过是正面假象罢了。

  

《红楼梦》作者用昭传闺阁之史笔,直写出林黛玉为首的闺阁女儿的真善美,作者虽心中厌恶薛宝钗,却并不避讳薛宝钗之才能,作者之史笔,并无偏颇。但,纵然障眼法偏多,《风月宝鉴》难窥真貌,作者贬薛褒黛之心,却无处可藏!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有一块顽石,曾记下他这幻相并癞僧所镌的篆文,所谓《石头记》也!又唤作《红楼梦》,只因荣国府之事,本是一场朱楼旧梦,为贾府之源,亦是甄家之源,幻化作“长安大都”、“六朝古都”、“姑苏”三地,所谓“前朝”。

《红楼梦》全文史笔,大旨谈情,实录其事,字字血泪!作者以未嫁之女写未降之将,以“姽婳”写“将军”,以“闺阁昭传”写“世间忠义”。其所昭传闺阁,乃“风流隽逸,忠义慷慨”八个大字!

风月两面鉴,文笔两生花!一声能两歌,一手竟两牍!故人泪尽血流干,石碑记载血泪史!神仙姐姐托梦来,仙册原是墓志铭!天书问世,何人能解?关注我,不迷路!姜子说书,站在原作者的立场带你看名著!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8 22:53 , Processed in 0.00855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