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古董教父”卢芹斋:以12.5万美元倒卖李世民的“昭陵二骏”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2 01:37: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古董教父”卢芹斋:以12.5万美元倒卖李世民的“昭陵二骏”                                    

            

        2020-08-01 22:07                    


  人不仅为自己而生,而且也为祖国活着。——柏拉图
爱国,是一面飘扬在国人心中永不褪色的旗帜。从出生之日起,我们便被教育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而绝不能作出危害祖国一分一毫的事情。
或许年少无知的我们并不知道这些道理背后的真谛,但是逐渐成长的我们却会开始懂得爱国应该是一件不需要任何人来提醒的事情,因为这才是我们作为国民的最基本的原则底线。
从古至今,对于那些的叛徒,人们从来不容姑息的。因为这些人是中华民族的罪人。可是,有这么一个人,他的前半生是卖国求荣的文物贩子,而后半生却也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掩盖贫苦出身 1880年卢芹斋出生于浙江省一户比较富裕的家庭,他一开始的名字并不是这个,而是卢焕文。他的家乡自宋朝以来便是一族卢姓族人居住的,而一个村庄的人儿彼此之间相处的都很融洽。
可是好景不长,卢芹斋幼年的时候,其家庭突然遭遇重大变故,其父母也不幸地身亡了。迫于生计,他只能被送到远房叔父家寄养
后来的卢芹斋,得到去张静家做仆人的机会。可是,虚荣心作祟的卢芹斋却将自己原本飘零的身世隐瞒。而更加过分的事情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卢芹斋还将自己的祖上夸大成"进士辈出的一代代",家庭也是富足殷实。
可是这些都找不到证据来证明,于是在这个时候,卢芹斋又以"家人都不在世"的借口搪塞过去了。

倒卖文物埋下伏笔 在张静家当奴仆的日子,也是卢芹斋发家致富的一段日子。因为,当时的张静家在全国都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富家,不仅拥有大量土地和良田,还有很多房产。在张家的卢芹斋被安排去伺候二少爷张静江,而这样的经历也让卢芹斋有了学习鉴赏古玩的机会。
张静江虽然身体不便,但是他富有学识,也有着大好的前程。在1929年的时候,张静江就被任命为驻法国商务参赞。而作为奴仆的卢芹斋也得到了这样的机会,随同其少爷一起去了法国
如果说看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就能决定这个人的品格道德,那么在卢芹斋这里这个道理却一点都说不通。因为,他善于用语言将所有不利于自己的信息转化为利于自己的谎言。

除开自己的身世,卢芹斋还将自己和二少爷一同去法国的经历,美化成赴法求学。至于他和张静江的相识也是偶然相识,他也从未向任何人提起他做奴仆的经历。
这样的满口谎言的一个人,或许就早已注定了他今后的结局和后果。我们之所以会对一个人失望,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对其抱有着很大的期望,而如果一开始我们对一个人的定位就是锈迹斑斑的,那么对于他做出的任何坏事也不觉得奇怪。
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先入为主!而卢芹斋屡次将自己的真实情况隐藏美化,也是为后来倒卖文物埋下了伏笔。
自立门户的中国古董教父 1914年的时候,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古玩的热潮也在到来。这也给了卢芹斋发展自己生意的机会,他将目标市场定位在美国,将他的"卢芹斋来远公司"搬到了纽约,也一度在美国打响了自己的名号。

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东方人普遍遭到西方人的歧视和不待见,可是这对于卢芹斋来说也算不上什么。他和西方人做起生意来,谈吐优雅,待人礼貌,一下子就赢得了众多西方人的好感和支持。他在西方的名声越来越响,也因此成为了西方人口中的"中国古董教父"。
低价出售李世民的"昭陵二骏" 欲望像一个无底深渊一样,逐渐将卢芹斋吞噬和淹没。一开始的卢芹斋也只是倒卖文物,可后来的他并不满足于此。在1916年或1917年,他开始了一场盗墓运动。
而唐昭陵六骏作为唐太宗李世民在世最喜欢的作品却被卢芹斋低价贩卖到了海外。这笔交易的价格仅仅只有12.5万美元,就使得"昭陵二骏"成为了宾夕法尼亚博物馆的馆藏。

中国大部分的文物都是卢芹斋倒卖的。三十七年的倒卖文物的生涯,他手中流出的文物可是数不胜数,甚至还有国宝级的文物。这样的交易也是一直被国人所诟病,因为对于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人,都是无论如何也忍不了这样卖国求荣的行径的。
晚年挺身而出作出的弥补 在国人的眼中,卢芹斋可谓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汉奸。但在后来的生活之中他却做出了相应的弥补。因为长期从事倒卖文物的生意,这样的"工作的"性质也让他练就了过人的识别力。他曾经联合国内很多文物专家对中国文物进行研究出书,还对中国文物的记录也做出了一定的付出和贡献
除此以外,在抗战爆发即国家危急存亡之时,卢芹斋也积极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我国的抗战。他不仅捐助大量的钱财,还组织义卖和相应的爱国救亡运动。这也算是他最后作出的弥补,虽然远远不能抵消他早年倒卖文物的罪过,但起码也做了一定的救赎。

或许是报应,或许是天意所为,卢芹斋的晚年生活并不愉快,最终在瑞士凄惨地身亡。他临死之前却仍旧不悔改,坚持自己倒卖文物的行为也是一种变相保护文物免遭战乱迫害的善举。不过,这在众多国人眼中看来,并不是这样。
无法弥补的伤害 尘埃落定,我们便无须过分纠结。但是,就像在木桩上钉钉子,就算最后我们将每个钉子都拔出来了,木桩上存在的孔洞也无法消除。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有些伤害,一旦造成,便再也无法弥补。
我们可以选择原谅,也可以选择忽视,甚至可以选择仇恨,因为这是我们的选择和自由。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我们无论选择什么,曾经也是一段我们抹不开的回忆。它,始终存在那里,留给更多的人去体会去感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1 15:12 , Processed in 0.00814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