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师不会告诉你,谭嗣同甘愿赴死的背后,其实是因为他的父亲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4 11:01: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浩宇 于 2020-8-4 11:04 编辑

老师不会告诉你,谭嗣同甘愿赴死的背后,其实是因为他的父亲                                                         2020-08-04 11:55                    
                          

历史上的谭嗣同,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谭继洵也算是晚清名臣。进士出身,纵横官场数十年,从一个小小的户部员外郎,一直做到了湖北巡抚,甚至还一度署理湖广总督,成为当时最具实权的地方官之一,妥妥的封疆大吏。

在父亲的荫福之下,谭嗣同的早年生活,其实就比较轻松,完全没有寒门士子的苦读压力。官二代的背景,让他从小就能有名师教导,而且还能四处游学,结交朋友,开拓阅历。

就这样,谭嗣同一直“玩儿”到了三十岁。像他这种没有生活压力,同时眼界开阔的年轻人,其实就是那个时代的“愤青”。

1895年,清朝于甲午战争中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洋务运动数十年的成果毁于一旦。谭嗣同作为标准“愤青”,自然是忍不了,于是开始参与到变法救国的大潮中来,并逐渐成为维新派的核心人物。

对此,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并不支持,当儿子准备在老家办学馆,推广新学的时候,谭继洵正眼都不带瞧一下。仅仅是去帮儿子站个台,剪个彩都不愿意。还说:

  “守老氏之宝,不欲为天下先。”

谭继洵之所以会有这种态度,首先是自己观念守旧,对于变法革新之类的事情,不是太赞成。别说是自己儿子谭嗣同,就算是平时一直不敢惹的张之洞,他都不会在这方面妥协。任张之洞湖广总督期间,经常想约湖北巡抚谭继洵一同上奏,推行自己的新政。结果谭继洵一律婉拒,,表示要玩儿你老张自己玩儿就行,别拉上我。

除了观念以外,谭继洵也愤慨儿子的叛逆。谭继洵和谭嗣同不一样,他是过过苦日子的,其乃是穷苦人家出身,6岁便没了父亲,而且体弱多病。好在长兄谭继升撑起了这个家,而谭继洵聪明而且勤奋,考上了进士,光宗耀祖。

谭家的荣耀来之不易,所以谭继洵在官场上,一直谨小慎微,从来不曾有逾越之举。对于儿子谭嗣同,他不求其日后能有多大作为,只求平安一生。他还给谭嗣同捐了一个江苏候补知府的官儿,不高不低,有编制、有地位、没实权,典型的混吃等死。

但是,谭嗣同可不喜欢这种生活,他要做一番事业,他要救国家于危亡,救民族于水火。所以,最终还是违背了父亲,跑到京城当起了维新派。这下父子关系,其实就闹得有些不愉快。

戊戌新政期间,同为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甚至还上奏弹劾谭继洵,让他下台别碍事儿。

  “即湖北巡抚谭继洵守旧迂拘,虽人尚无他,要非能奉行新政者。此等即不逢裁缺,亦当分别罢斥,或优之听其告休。”

都是维新派,杨深秀明知谭继洵是谭嗣同父亲,却依然如此上奏,可见谭继洵和儿子的关系,真的很一般。

更值得一提的是,戊戌新政确实不太靠谱。虽然出发点不错,口号的也喊得很响亮。但具体执行起来却是一塌糊涂,毫无章法和计划。谭继洵深耕官场数十年,业务能力不说特别出众,但经验摆在那里。对于儿子搞的这些事情,他很清楚,失败只是时间问题。而失败之后,儿子谭嗣同,包括他都会受到牵连,所以他一直反对,想要把儿子拉回来。

果不其然,新政仅仅持续三月有余,便宣告失败。维新派被冠以乱党身份,顶着大逆不道的罪名,被大肆抓捕。最终,谭嗣同等六人被捕,血溅菜市口。

对于此时的谭继洵来说,已经是无力回天,之前他一直在救儿子,到现在则是想救也救不了了。看看六君子里面,背景不输谭嗣同的大有人在。

要知道,当初戊戌六君子中的杨锐可是张之洞的得意门生,被捕之后,张之洞四处找关系,盛宣怀、荣禄还有刚毅,凡是能在慈禧面前说得上话的人,他都找了,甚至最后亲自担保,但是都没用,杨锐还是被斩了。还有林旭,其乃是晚清重臣沈葆桢的孙女婿,妥妥的忠良之后,可是依然没能保全性命。没办法,要杀他们的乃是慈禧太后,当时中国最具权力的人。除非她自己愿意,否则没有人可以阻止。

谭继洵虽然贵为湖北巡抚,但也仅仅只是一个湖北巡抚,身后没有其他势力。若他是李鸿章、曾国藩这样的人物,或许还有几分转机,但他并不是。他不仅救不了谭嗣同,连自己都无法置身事外。事后,因为儿子的乱党身份,谭继洵也被罢官还乡,在当地管束监视下忧惧而亡。

说起来,还是谭嗣同这个当儿子的牵连了他父亲。当然了,不能因此就指责谭嗣同不孝,因为这种结局他开始估计也想不到。要知道,百日之前,他还是光绪皇帝所看重治国大才,名列四大章京,颇有实权,按梁启超的说法是“名为章京,实为宰相”。肩负救国重任,身受无数人吹捧奉承,此时的谭嗣同何等风光?谁知最后竟然是这样一个结果。

而在被捕之前,他本有机会像康有为他们那样逃亡国外,但他自己却主动放弃。这里面除了想要以死明志,唤醒国人以外,估计也是考虑到了自己背后的家族。他若逃了,朝廷会放过他们谭家吗?要知道他父亲可是湖北巡抚,封疆大吏,儿子却是在逃的乱党,谁能保证父亲不会为了儿子造反?

所以,只有他死了,父亲才有可能得到保全。而事后的结果确实如此,虽然谭继洵被罢官,但至少没有性命之忧,这已经算是万幸了。也是谭嗣同身为儿子,唯一能为父亲做的了。

对此,谭继洵心里明白,却也无能为力,只能是在儿子死后,为儿子写下一首挽联:

  “谣风遍万国九洲,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

这是在为儿子喊冤啊!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2 23:41 , Processed in 0.00764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