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和尚与尼姑恋爱被抓,郑板桥写下一诗,让人捧腹大笑,并流传至今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24 08:59: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和尚与尼姑恋爱被抓,郑板桥写下一诗,让人捧腹大笑,并流传至今                                                         2020-09-24 12:23                    
                          

倘若说起和尚与尼姑,世人都会认为他们是超脱世俗的存在,是戒贪戒色戒欲之人。因此,倘若和尚亦或者是尼姑与他人有了感情,便会为人们所震惊,并认为这是不对的行为。正是因为这样的思想,当郑板桥见到一对因谈恋爱被抓的和尚和尼姑之时,忍不住便写出了一首令人捧腹大笑的作品,并流传至今。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省淮扬海道扬州府兴化县(今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大垛镇)人,祖籍苏州阊门,清朝官员、学者、书画家,擅长画竹。郑板桥为官清廉,后来因老病罢官客居扬州,身无长物,只有寥寥几卷图书,便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

本文的故事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此时的郑板桥,成为了山东潍县县官。在任期间,郑板桥遇到了不少奇怪的事情,比如有一天,有一个乡绅状告和尚和尼姑私会,伤风败俗。

郑板桥接到这个案子之后,也感到非常奇怪,经过一番盘问才发现,原来此二人自幼便是青梅竹马,但是女方到了结婚的年纪之时,其父母却嫌弃男方家中贫穷,于是将姑娘许配给了别人。这是个深情的姑娘,她不愿意嫁给他人,于是一气之下便剃度当了尼姑。而男子为了表明自己的心意,自然也是追随女子的,因此也剃发出家当了和尚。

就这样,一对有情人,一个人待在了寺庙中,而另一个人则待在了尼姑庵中,好多年都没有交集。在偶然的机会中,二人因为一场聚会而重逢,这对苦命鸳鸯想到自己之前所受到的苦难,于是开始了一番互诉衷肠。但是不幸的是,他们的这次见面被乡绅看到了,所以这个人便将和尚和尼姑送到了官府。

郑板桥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之后,感到哭笑不得,于是写下了一首诗来当作判词,那就是题目叫《僧尼私恋案判词》:

僧尼私恋案判词

清 郑板桥

一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

从今入定风归寂,此后敲门月影遥。

鸟性悦时空即色,莲花落处静偏娇。

是谁勾却风流案?记取当堂郑板桥。

这首诗的第一句话描绘的是两个人的头型,一个是葫芦,一个是瓢,都是光秃秃的,拼凑起来刚好是一个桃子。而在古代的时候,桃子的寓意非常不错,是生育和吉祥的含义,因此从这也不难看出,郑板桥是支持他们二人的。

而在本诗的三、四句中,作者希望他人二人稳住心神,不要继续躲躲藏藏的恋爱。在第五句和第六句话中,他则进一步描述爱情,认为这是人的天性所在。到了最后,作者则写下自己对案子的想法,这显然是一桩“风流案”,同时他还写下了自己的大名。

郑板桥通过这首诗,表明了自己的恻隐之心,并判他们可以还俗结婚,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郑板桥的确是一位难得的好官。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9 17:37 , Processed in 0.00781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