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人经典诗书画 伴您中秋月更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02:18: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古人经典诗书画 伴您中秋月更圆                2020-09-30 20:05                    

                          


善本古籍恭祝

各位师友

中秋大吉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常照金樽里

每逢中秋之夜,仰望天上的月亮

心中顿生无限遐想与相思之情
自古以来,人们将臆想中最美好的故事
都给了月宫,嫦娥,吴刚,桂树、白兔
还有那只蟾蜍被文人墨客们作为永恒的主题
构成了他们笔下一首首婉约的诗词
一幅幅唯美的书画

仙女乘鸾图 五代南唐 周文矩

飞轩下瞰芙容渚,槛外幽花月中吐。

天风寂寂吹古香,清露泠泠湿秋圃。
云梯万丈手可攀,居然梦落清虚府。
庭中捣药玉兔愁,树下乘鸾素娥舞。

图绘一鸾凤于薄云淡雾中振翅飞鸣,其背上一仙女正茫然回首目视身后的一轮圆月。画家将仙女回眸之一刹那所显露出的怅惘之情刻画的生动传神,使本来单调的景物变得极富情趣并给人以想像力。仙女的眼神原无形,然作者却利用它使圆月和鸾凤之间产生一种内在的呼应关系,使画面具有气脉贯通的完整性。画家通过描绘仙女的衣带向后飘举暗示出无形的风力,并以此表明鸾凤疾翔时的速度与强烈的动感,与圆月之间形成动与静的对比。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仙女的造型越出了隋唐时期仕女画丰腴健壮的体态,表现出女性身材比例合理,造型匀称的特点。

周文矩,约活动于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时期,后主时任翰林待诏。周文矩工画佛道、人物、车马、屋木、山水,尤精于仕女。周文矩也是出色的肖像画家。

五代人浣月图 五代十国 画家不详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此幅画明月皎洁,高挂天际。庭院深处,高植著虬松、梧桐与芭蕉,枝叶苍郁欣茂,地面另有芙蓉、蜀葵、雏菊等花卉,竞吐芳香。奇石上盘踞的蟠螭,正低伏泻水,池中波纹荡漾。盛装妇人,手捧明珠,欠身欲取水涤珠。旁立侍女三人,或临案焚香,或捧奁,或荷琴,神情庄严静穆。女子对月祈福,自唐代以降,即已蔚为流行,此作或与古代的拜月风尚攸关。


月夜看潮图 南宋 李嵩 绢本设色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月夜看潮图》所画即南宋时临安(今浙江杭州)中秋夜观海潮的情形。画中高悬的明月下,浪潮卷涌成一直线地奔驰而来;江畔华美的平台阁楼上,隐约可见有人穿梭、呼指着。整个画面没有拥塞的车水马龙、也没有激情喧闹的人海,取而代之的是远山江帆、月影银涛,一幕祥和而又没有纷扰的景致。李嵩以极为细腻的情感与笔触,描绘了精妙的楼阁与粼粼江涛,也写出了苏轼“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的诗情,是一幅情景精致的杰作。

李嵩,好绘画,颇远绳墨。被宫廷画家李从训收为养子,承授画技,终成一代名家。宋光宗、宋宁宗、宋理宗三朝(1190-1264年)画院待诏,时人尊之为“三朝老画师”。

月下把杯图页 南宋 马远 绢本设色

白云涌处酒楼丰,歌舞喧时烛火红。

远客合当惊望眼,此间欢乐也无穷。
西行日月复何追,且趁飞花把酒杯。
倘若前程不尽意,请教归雁带书回。
相逢幸遇佳时节,月下花前且把杯。

《月下把杯图》是马远的传世精品,简净淡雅、明朗欢欣,友人相聚把酒言欢,共叙人间乐事。图绘园林、人物,一轮明月高挂空中。画面人物勾描自然生动,设色清丽淡雅;山石苍老洒脱,笔势锋利严整、方硬有力。综观此图,画面中表现的景物已不再是范宽山水画中那样的雄浑巍峨的大山,也不是像王希孟画作中那样辽阔的万里江山,而是贵族园林中中秋宴赏的一个场景。而且,画作中的人物与周围环境很好地融为一体,并具有一种生活的诗意。本图无作者款识,画面右上有南宋宁宗杨皇后楷书所题诗句“相逢幸遇佳时节,月下花前且把杯”,左侧钤有朱文坤卦印。

马远,南宋绘画大师。出身绘画世家,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李唐,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鸟常以山水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

宋瑶台步月图 北宋 刘宗古 绢本设色

湖上春来似画图,

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
月点波心一颗珠。

此图画平台一座,台下树梢掩映,台上四周玉栏环绕。三位仙女身着紫、白色长裙,立于台中,或捧供品,或捧茶盘,或手端茶杯作连天饮茶玩赏状,其态清闲自在。左右各立一童,执壶、扇相侍。空中明月高悬,祥云隐现,以点出主题。圆中仕女造型娟秀匀称,神态脱俗。衣纹细劲,技法娴熟,颇有艺术魅力。

刘宗古,北宋宣和画押待诏,善画人物、山水和佛像。所画人物长于成染,不背粉,以水墨轻成,但笔墨织弱。

晋•王献之(传)《中秋帖》

“中秋”二字最早出现于《周礼》之中,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这件以“中秋”命名的法帖,现仅存3行22字: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虽然断句未达成共识,但表达思念的情感隐现其中。它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珣《伯远帖》三帖,被乾隆皇帝誉为“三希”,意为此三帖乃希世珍宝。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 赵佶《闰中秋月帖》
北宋皇帝徽宗赵佶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后又参合褚遂良诸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其字线条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赵佶荒废朝政、一心沉溺于书画艺术,而他的美学标准也变得大背传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幅法帖用笔刚健挺拔又不失妩媚,尽显帝王之书的华丽之美,又与诗境相合。故宫博物院藏。

宋•米芾《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 简称《中秋诗帖》
关于“月神”的神话,在唐代出现新内容,月宫中除了嫦娥、蟾蜍、玉兔外,又增添了吴刚这一人物,体现出唐人的浪漫主义情怀。米芾在《中秋诗帖》中引用了“吴刚伐桂”这一典故,谈到若非吴刚日复一日不停砍伐桂树,快速生长的桂枝必定撑破月轮,以此暗喻仕途常为人阻,才华无法施展。诗文之间还有两句批注“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体现着米芾对书法的严谨态度。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卷 明 沈周 设色纸本

少时不辩中秋月,视与常时无各别。

老人偏与月相恋,恋月还应恋佳节。
老人能得几中秋,信是流光不可留。
古今换人不换月,旧月新人风马牛。
壶中有酒且为乐,杯巡到手莫推却。
月圆还似故人圆,故人散去如月落。
眼中渐觉少故人,乘月夜游谁我嗔。
高歌太白问月句,自诧白发欺青春。
青春白发因不及,豪卷酒波连月吸。
老夫老及六十年,更问中秋赊四十。

画面描绘的是沈周在其居所“有竹庄”内的平安亭与友人中秋饮酒赏月时的情景。山水清胜,竹树桥亭,明月高悬,景致幽静。该卷画作笔墨雄健老辣,格调疏简苍劲,意境清幽高旷,具有粗沈山水画的特点。

沈周是明代最重要的文人画家之一,他和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人,近世并称为“吴门四家”。

嫦娥执桂图 明 唐寅 纸本设色

广寒宫阙旧游时,

鸾鹤天香卷桂旗。
自是嫦娥爱才子,
桂花折与最高枝。

唐寅的仕女画法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线条细劲,设色妍丽。一种笔墨流动,挥洒自如。画中嫦娥,用清丽圆细的笔触描绘其脸、手和胸。而衣裙、披肩、腰带多以飘举方折之笔出之,这种方圆兼施的笔法,增强了这位少妇轻移莲步的动态美。设色浅淡,年久有褪,益见清雅。此图嫦娥裙带漂零,神形和顺,手持挂彩。此作斗志昂扬,特别头部线条圆和流利,勾染适当,丽人的俊逸清丽之态毕现。画中刻画的良人,是中国今世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嫦娥,只见画中嫦娥裙带漂零,样子形状和顺,纤纤玉手中拿着一枝木樨,彷佛在等着什么人的到来。唐寅用清丽圆细的笔触刻画了这位月中仙子的美好身姿,固然画面由于年月长远有些退色,但更增加了一种古色古香和清爽高雅的感受。脸孔的设色,敷红色晕染,如月色清凝,洁白典雅。

唐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早年随沈周、周臣学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中庭步月图 明 文徵明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以文人月夜访谈为主题的创作并不少见,此图为代表作品之一。画面表现了画家与来客小醉后于秋天庭院中赏月话旧的雅会,寂静而明亮的月光,携无限情思,于画面之上浮现,并赋予中国画以新的图像内涵——与现实生活很近的亲切和悠闲。这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高雅的生活情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明中晚期,苏州地区发达的经济、市民阶层的兴起、相对宽松的社会氛围,让文士的生活愈加清雅而闲适,园林、家居等意象成为此时文人画自觉表现的主题。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

月殿嫦娥图 明 张路 绢本设色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张路所画人物,用笔钢劲流畅,多作神仙、士子、渔夫,此幅《月殿嫦娥图》形象质朴,衣褶简洁,神态清朗。嫦娥怀抱月兔,二者眼神对接流露出怜爱之情。

张路,字天驰,号平山。绘人物,师法吴伟,山水学戴进“狂态”,用笔豪放纵逸,水墨酣畅淋漓,与朱端、蒋嵩、汪肇等同为“浙派”名家。亦工鸟兽、花卉。

谪仙玩月 明 谢时臣 纸本设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在此画中,一轮秋月悬挂在画面左上方,画面右下方的小舟上,坐着正举杯对月的“谪仙”李白。画家用流利的细线勾勒,然后用淡绿色略加晕染,将激流旋涡、惊涛拍岸的水势描绘得淋漓尽致,并与江上行舟和天上飞云构成一种强烈的动感。画中人物形象用笔粗率简括,抬头望月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

谢时臣擅山水,师法吴镇、沈周,稍作变化,作品多构为长卷巨幛,以善画水著称,江河湖海,无不精好。又作山峦重叠,高耸险峻,笔墨或细密苍劲,或劲健沉郁,或纵横纷披,富有变化。

竹亭对棋图 明 钱榖 纸本设色

经时不见王青州,养疴高卧林堂幽。

竹寒松翠波渺渺,四檐天籁声飕飕。
围棋招客赌胜负,劝酬交错挥金瓯。
有时弄笔染缃素,句新调古人争收。
城居六月如坐甑,思欲对面销烦忧。
美人超递不可即,东江目断沧波流。

画中翠波渺渺中的一茅亭,亭内二老者围桌对弈,二书僮一旁侍候,桥上一僮子双手捧物而来。整幅画以墨缘点钩树叶,浅绛施染树石,笔法细密秀美,深得文氏之风范。画家对于画中的松针、竹叶、细草都一一刻画交代,毫发不爽,但却细而不碎,感染力强,整体感强。另外,茅亭中画有四个人物,着墨虽不多,但却情态各具。

钱榖,字叔宝,自号罄室,少孤贫,失学,迨壮始钱榖像知读书。家无典籍,游文徵明门下,日取架上书读之,以其余功点染水墨,便觉心通。山水爽朗可爱,兰竹兼妙,翩翩不名其师学,而自腾踔于艺苑名公间。

蟾宫玉兔图 明 陶成 绢本设色

玉兔东升片絮飞,

金蟾嬉戏梦依稀。
年年共度中秋节,
月月团圆十五时。

蟾宫,即月宫。此图绘高大桂树下兔子的不同姿态。其中一白兔前左脚提起,仰头凝视前方,另外两只灰兔旁立,顾盼生姿。兔子造型准确,生动传神。图中桂树枝繁叶茂,湖石、巉岩岌立,树下绿草如茵,群芳争艳,这可能就是作者想像中的蟾宫景色。用笔工细,一丝不苟,构图丰满,但繁而不乱,意境清幽。款“弘治乙卯秋云湖陶成写,时在辽左”,钤“云湖陶成”印一方。

陶成,作山水花鸟,或作人物,均气韵飘逸,意境悠远,被尊为画坛巨匠。明文学家鉴赏家李开先说:“云湖画如富春先生,云白山青,悠然野趣。”陶成与明初浙派创始人戴进及其以后的江夏派之首吴伟并驾齐驱。

桂花月兔图 清 李世倬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此图构思巧妙,一只白兔居于画面主体,通过其仰视的目光,可见左上角被桂树叶遮掩的半个月亮,从而生动地点出中秋时节,白兔与桂花和明月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美好传说。

李世倬,字天章,一字汉章、天涛,别号十石居士、太平拙吏、伊祁山人、清在号谷斋,又号菉园、星厓,居士。善画山水、人物、花鸟、果品,各臻其妙。

月华图 清 金农 纸本设色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悠然是玉京。

此图是金农晚年画赠友人之作。全画中只有一轮满月,里面是凹凸起伏的阴影,外缘放射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光芒。画面赋色简逸纯净,却表现出画家强烈的感情。传统作品中月亮往往被赋予神话色彩,内有嫦娥、玉兔、桂树等形象,在文人画中,更多的是作为补景出现。此图画法上几乎看不到传统的笔墨之法,阴影的表现充分发挥了水墨在宣纸上产生的效果,与暖色调的淡色光芒形成对比,衬托出月光的皎洁明亮。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意与神和、迹与手化,天趣自成,展现出画家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张庚《国朝画征录》曾评金农画道:“非复尘世所见,盖皆意为之。”此图可谓前无古人,後无来者。

金农,扬州八怪之首。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布衣终身。

琼台赏月 清 陈牧

霏微玉露洒清凉,金粟攒枝点点黄。

不用龙涎焚宝鸭,清芬暗袭绮罗裳。
琼台高出万花丛,袖拂开香散碧空。
玉宇无云蟾窟朗,团圆好景此宵同。

描绘中秋之夜,贵妇们聚集高台,吟诗赏月的情景。画面体现了宫廷生活与民间生活的密切关联。作者在人物创作的审美取向上以明代唐寅、仇英笔下的仕女画为审美标准,追求秀润飘逸的情致。她们三五成群地行进在以界画表现的亭台楼阁内或是细笔勾染皴点的花石下。富贵闲逸的宫苑生活令她们的物质生活十分充足,也使她们的精神世界极度贫乏。

陈枚 字载东,号殿抡,晚号枝窝头陀。画初学宋人,折衷于唐寅,参以西洋法,能于寸纸尺缣,图群山万壑,以显微镜照之,峰峦林木,屋宇桥梁,往来人物,色色俱备,其用笔之妙,与巨幅同。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八月赏月 清 郎世宁 绢本设色

壮月江潮久不平,何为驱扇画流萤。

我来即是弄潮者,几个中年不靡声!

画中表现的是雍正与其子女在圆明园内共享天伦之乐的场景。内容以十二个月份来展示,场景宏大,人物和建筑浑然一体,绘画细腻,无一败笔。组画所展示的圆明园风光让我们依稀看到了已经消失的圆明园原来的真实面貌。板画胎质洁白坚致,结构紧密,细腻似玉,酥油般滋润的釉面散发出庄重典雅的皇室气息。以姜黄色基调为主线的处理方式张扬地传达历代皇帝所持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念。这一切都显示了清代御窑器所具备的基本特征。

郎世宁意大利人,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

嫦娥 清 改琦 纸本设色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历代的中国人都会将嫦娥的美想象成一种最纯洁、最超逸、最美好和境界最高的美,改琦也不例外,他集合了所有他认为最好的元素—面容、肌肤、体态、表情、服饰、团扇、色彩等等赋予嫦娥,尽管在我们看来她与闺阁中的女子无异,只有别致的构图和将亭台楼阁换成一个空空的圆的安排,才多少会让人意识到她的不同凡响。

改琦,字伯韫,号香白,又号七芗、玉壶山人、玉壶外史、玉壶仙叟等。回族,喜用兰叶描,仕女衣纹细秀,树石背景简逸,造型纤细,敷色清雅,创立了仕女画新的体格,时人称为“改派”。

嫦娥 张大千 水墨纸本

昨夜桂娥奔月去,

经秋芝盖御风还。
玉虚真籍家声在,
再熟金桃愿一攀。

《嫦娥奔月》属于张大千早期人物画作品,《嫦娥奔月》墨笔纸本,描绘了嫦娥怀抱玉兔,脚踏祥云腾空飞去的一瞬。嫦娥神情哀怨,似乎饱含着对人间生活的无限眷恋。该作品人物造型非确,体态娉婷婀娜,衣纹行笔迅急婉转,兰叶折芦兼而有之,笔致清劲秀逸。仕女发髻的勾染率意虚和,颇有质感。面相也开始摆脱细目小口的概念化程序,呈现出肖像画的意味。作品笔调轻快,疏放灵秀,清新淡雅,雍容大方,明显取资于唐寅的意笔仕女画法,同时又不无华新罗的笔墨意谬。张大千就是这样广泛汲取传统的精华,唐寅画风对他的影响,可以说一直持续到三十年代末。

张大千游历世界,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他与二哥张善子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5 04:44 , Processed in 0.01035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