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凤姐生日,贾母筹钱,王熙凤敛钱,尤氏退钱,三种聪明各不相同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08:01: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凤姐生日,贾母筹钱,王熙凤敛钱,尤氏退钱,三种聪明各不相同                                                         2020-09-30 07:00                    
                          

看似和睦温馨的场面,其实往往不是那么回事。

且看《红楼梦》四十三回。送走刘姥姥,贾母病也大好了,一派和煦景明气象。老太太兴出新文,要凑份子为凤姐过生日——“没顿饭的工夫,老的少的,上的下的,乌压压挤了一屋子”,看来真是件好事体。

但整个操作下来,就让人益思益恐了。真个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各人有各人的手段,成败、利钝、得失,反映出的问题,洞见人性、各显神通,颇堪好好反省一下。

先看决策者贾母。她策划这事的目的是什么?“又不生分,又可取乐”肯定是目的之一,这也符合这个贵妇老太太的一贯做法。但肯定不止这个,或者说主要目的不是这个。

老太太带头出份子二十两,让我们感觉有似曾相识之感。宝钗来了后第一个生日,贾母也是出了二十两,说是要“置酒戏”。结果凤姐尖锐地指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够酒的?够戏的?”(《红楼梦》第二十二回)那个时候贾母并没有提出这个“又不生分,又可取乐”的办法——这对比真强烈!

至此,我们似乎有信心对这个充满智慧的老太太的用意作一个管中窥豹的推测:对于一个孙媳妇人选(其姓名众所周知)的生日,从来没有做张做智“二十两”的表现,视同家人,波澜不惊;给一个现任孙媳妇过生日,大张旗鼓、雷鸣电闪“凑份子”;偏偏给一个潜在的孙媳妇竞争者过生日,却那般虎头蛇尾(至少在出资方面是这样)——有对比、有区分,说白了就是警告一些人,别做那个劳什子“金玉”之想。但是老太太显然不想用明了直白的方式,点一下就好——这叫进退有度、充满智慧的大聪明。

所以说,虽然是凤姐的生日,热闹围着她转,但在老太太心里凤姐并不是主角,而是一个工具、舞台。因此,凤姐需要做的,就是以感恩的姿态“别操一点心,受用一日”,如此而已,简单至极。

但是,“少说着只怕有一万心眼子”(《红楼梦》第六回)的凤姐,却是糊涂了。一系列神操作,让整个事情偏离(至少是冲淡)了老太太设定的主题。

大约是争强好胜惯了,觉得这真的是老太太重视她、让她在众人面前露脸;大约是居“功”自傲,觉得这么多年操心受累,理所当然应该好好风光一下;大约是仗着才干、办事成瘾、喜欢揽事,觉得这给自己办生日的事也应该自己操心主持。于是——

在贾母先“出二十两”后,薛姨妈“随着老太太,也是二十两”,这明显是摆在客人位置的话——薛姨妈已经意识到了老太太的用意,主动示弱、回避关键问题了。可是,凤姐噼里啪啦一串话就把这个贾府生活中极端敏感的问题捅出来了:“老祖宗自己二十两,又有林妹妹宝兄弟的两分子;姨妈自己二十两,又有宝妹妹的一分子”——分得多么清楚!“只把他姐儿两个交给两位太太,一位占一个罢,派每位替出一分就是了”——无形之中就有了“强迫”王夫人替林黛玉出钱的印象!

凤姐虽然没有明白“凑份子”的真实意图,但她也许也是想借此点一下“金玉”的不可能,可她的方式太直白了,效果极差。当时贾母、王夫人、薛姨妈心里的滋味,真是难以形容——幸亏心明眼亮、老谋深算的赖嬷嬷,几句插科打诨,把事情混过去了。

更奇葩的是,凤姐在自己过生日的事务中,角色错位,还企图继续保持“管事”的口吻,言道“上下都全了”。在敛钱上不但积极主动,而且保持了狠到家的作风,“这么些婆婆婶子凑银子”还不够,“还有二位姨奶奶,他出不出也问一声儿”,理由是“有了钱也是白填还别人,不如拘了来咱们乐”——大概以为这事情还是她自己操办,可以从中有些赚头?

府里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凤姐,“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红楼梦》第四十五回),这断乎不是一天两天的了。本来就是个靶子,这么大阵仗的“凑份子”,自己还亲身上阵“竭泽而渔”,这几乎就是自掘坟墓的表现。

而且,这个举动伤害的可不仅仅是“两个苦瓠子”——周姨娘姑且不说,赵姨娘后面有贾政、贾环、探春。这也姑且不论,这个举动还会让几个“潜在的”姨娘心里五味杂陈。这个队伍里,有宝玉视之“更与别个不同”的(《红楼梦》第六回)袭人,有宝玉眼里“第一等的人”(《红楼梦》第七十七回)晴雯,有“凡一应事,都是他提着太太行”的彩云(《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无须多说,为了这(后来被尤氏退还的)四两银子,凤姐一句话伤害了一批紧要人,自己还得意洋洋——贪心太大,害人害己。

一连串动作,让我们觉得:平儿说的琏二爷“油锅里的钱还要找出来花”(《红楼梦》第十六回),恐怕在琏二奶奶这里更适用些。这就是传说中的“机关算尽太聪明”。

直到贾母明确“这件事我交给珍哥媳妇了”,凤姐好像才明白过来,对阿堵物的动作才告一段落。不过,考虑到这银子不由自己来支配,后来连替李纨出钱的事也吹了——本来想落个大方名儿,一俟发现无利可图就不干了,哪怕这事是向贾母当面许诺过的。

既然老太太“交给珍哥媳妇了”,我们就来看看尤氏的作为。

尤氏是清醒的。

“你这么个阿物儿,也忒行了大运了”“你瞧瞧,把他兴的这个样儿!我劝你收着些儿好,太满了就要流出来了”“我看着你主子这么细致,弄这些钱,那里使去?使不了,明儿带了棺材里使去”——话不在多,把凤姐的毛病全指出来了,而且隐隐约约还有点预言结局的味道。

道理明白,干事就清楚。我们没有看到尤氏怎么筹办活动,但看到的是她一连串“退钱”(凤姐是敛钱)的动作:

  “把平儿的一分也拿出来,说道:‘平儿来把你的收了去,等不够了,我替你添上’。”
  “临走时,也把鸳鸯的二两银子还他,说:‘这还使不了呢’。”
  “因王夫人进了佛堂,把彩云的一分也还了他”。
  “凤姐儿不在跟前,一时把周赵二人的也还了”

凡事要细细品味,这几个退钱的对象,大有讲究。除了那“两个苦瓠子”(其影响见上文)外,平儿是谁?是凤姐的“总钥匙”(《红楼梦》第三十九回);鸳鸯是谁?是贾母的心腹,“老太太只听他一个人的话”(《红楼梦》第三十九回);彩云是谁?是王夫人的亲信,“凡一应事,都是他提着太太行”(《红楼梦》第三十九回)。

那么多丫鬟的钱,都没有退,退的偏偏是荣国府家务体系中的祖宗坐镇者(贾母)、日常决策者(王夫人)、具体执行者(凤姐)身边极为重要的三个人——尤氏的真聪明,可见一斑!

事实证明,那几两银子根本无关紧要,退了十两银子,尤氏照样“办得十分热闹”。

凤姐生日是一场热热闹闹的大戏,“凑份子”本来只是一个序幕。但是细细思想起来,我们竟是觉得,这序幕一点不比后来“泼醋”等“正场戏”逊色,甚至在内心较深层面的人性刻画——“三种聪明”——上更为精彩。曹公的笔触沁人肺腑,竟让我们在感慨折服之余,没有更多的话要说了。

作者:风雨秋窗,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6 21:28 , Processed in 0.00876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