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钱钟书:我姓钱,但“不爱钱”,只忠于书本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2 01:35: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钱钟书:我姓钱,但“不爱钱”,只忠于书本                                                         2020-11-20 09:33                    
         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形容钱钟书的:“钱钟书姓钱不爱钱,钟书;马识途只喜草,识途。”

他一生钟情于书,嗜书如命,淡泊名利。他在清华读书四年,北京的著名景点几乎没有去过,时间都用在“横扫整个清华图书馆”。他就是被誉为“博学鸿儒”、“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先生。他考取清华大学时,数学只得了15分,可是国文成绩特优,英文更是史无前例地得了满分,他依旧被合格录取。他曾经说过,“只要有书可读,别无营求。”
钱老一生为人简单低调每当提到钱钟书时或许你的脑海中除了能模模糊糊浮现出那本写尽了世情冷暖的经典小说《围城》之外对他总是显得有些缺乏了解。
1.钱钟书爱书如命 1910年11月21日,江苏无锡的钱家诞生了一个男婴。恰逢有人送来一部《常州先哲丛书》,伯父便给他取名为“仰先”,字“哲良”。一年后的抓周宴上,男孩在众多玩具中出人意料地抓了一本书。父亲想孩子喜欢读书是好事,便正式给他取了名叫“钟书”,意为“钟爱读书”。钱钟书曾这样写道:“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但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们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书评或介绍。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他们不慌不忙地浏览。每到有什么意见,他们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钱钟书就属于后者。他爱书,痴迷读书,大半生时间都与书为伴。

文革期间被送进“五七干校”劳动,住草棚生活艰苦,他俩并不在意,最是他难受的就是没有书读。杨绛在《干校六记》中感慨地写道:“什么物质享受,全都舍得,没有书却不好过日子。”英国一家出版社得知钱钟书有一本写满批语的英文大辞典,遂派出两人远渡重洋,叩开钱府的大门,表示愿出重金请求卖给他们,但是遭到了闭门羹,钱钟书对着他们脸一板:“不卖!”他就是这么的爱书却不爱钱。有一次他和杨绛去逛商场,两人却空手归来,钱钟书故弄玄虚地说:“别人以前为乐,我以书为乐,本想找点有钱人的感觉,但总是不得要领。”他们逛了大半天,一分钱也没花出去。
一次美国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曾开价16万美元,邀请他去讲学,时间是半年,食宿全包,可偕夫人前往,而且该大学只要求他一周授课一次,每次40分钟,合起来大约是8小时的时间,半年只讲12次即可。如此优厚待遇,可钱钟书却不为所动,他对校方特使说:“你们学生的论文我看过了,这水平,我给他们讲课他们听得懂?”。还有人在巴黎的《世界报》上著文称:中国有资格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非钱钟书莫属。钱钟书对这个评价不但不表示接受,反而在《光明日报》上写文章质疑诺贝尔文学奖的公正性
《围城》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后,电视台付给他稿酬,钱钟书执意不收。国内18家电视台联合拍摄《当代中国文化名人录》,钱钟书被列入第一批36人之中,他婉言谢绝了。有人告诉他,被拍摄者会有一笔酬金,钱钟书莞尔一笑,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还要这东西干嘛?”

2.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围城外的人想进来,围城里的人想出去。相信大多数人对这句话是耳熟能详的,它是“文化昆仑”钱锺书先生的代表作小说《围城》里的经典句子。作为钱钟书眼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杨绛先生已经跨越两个世纪的人生起伏。杨家世居无锡,是当地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学养深厚,早年留日,后成为江浙闻名的大律师,做过浙江省高等审判厅厅长。辛亥革命前夕,杨荫杭于美国留学归来,到北京一所法政学校教书,就在这年7月17日,杨绛在北京出生,父亲为她取名季康,小名阿季,后来笔名杨绛为人熟稔,成了“本名”。

1932年3月初,杨绛去看望同来清华借读的老同学孙令衔,孙令衔也正要去看望表兄,而这位表兄就是钱钟书。两人初见,杨绛眼中的钱钟书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当时两人只是匆匆一见,甚至没说一句话,但当下都彼此难忘。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在工字厅相会。钱钟书曾在诗歌里追忆他见到杨绛的第一眼:“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第一次见面,钱钟书就说:“我没有订婚。”杨绛回答道:“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两人便开始往来
1935年7月13日,钱钟书与杨绛在扬州举行了结婚仪式。钱钟书是清华著名的才子,书生意气,而杨绛也是名门闺秀。多年后,杨绛在《围城》文中幽默地回忆道:“结婚穿黑色礼服、白硬领圈给汗水浸得又黄又软的那位新郎,不是别人,正是钟书自己。因为我们结婚的黄道吉日是一年里最热的日子。我们的结婚照上,新人、伴娘、提花篮的女孩子、提纱的男孩子,一个个都像刚被警察拿获的扒手。”随后钱钟书去中英庚款留学,杨绛毫不犹豫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英法游学。

其间,杨绛与钱钟书爱情的结晶——女儿钱瑗降临。杨绛生孩子住院期间,钱锺书只得一个人过日子,他每天到医院探望杨绛时,总是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原来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钱锺书不放心,说:“那是墨水呀!”杨绛解释道:“墨水也能洗。”钱锺书这才放心回去。过了几天,他又做坏事了,把台灯砸了。杨绛问明是怎样的灯,安慰说:“不要紧,我会修。”钱锺书就放心回去。再过几天,他又满面愁虑,说是把门轴弄坏了,门轴两头的门球脱落了一个,门不能关了。杨绛说:“不要紧,我会修。”钱锺书又放心回去。钱锺书感激之余,待杨绛回到公寓后,都一一修好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杨绛与丈夫选择了回国,辗转任教北大、清华等高校,同时从事文学研究。1945年的一天,日本人突然上门,杨绛泰然周旋,第一时间藏好钱先生的手稿。解放后至清华任教,她带着钱钟书主动拜访沈从文和张兆和,愿意修好两家关系,因为钱钟书曾作文讽刺沈从文收集假古董。钱家与林徽因家的猫咪打架,钱钟书拿起木棍要为自家猫咪助威,杨绛连忙劝止,她说林的猫是她们家“爱的焦点”,打猫得看主人面。杨绛的沉稳周到,是痴气十足的钱钟书与外界打交道的一道润滑剂。家有贤妻,无疑是钱钟书成就事业的最有力支持。
1946年初版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后,在自留的样书上,钱钟书为妻子写下这样无匹的情话:“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一百年过去了,岁月的风尘却难掩她的风华,多年前,钱钟书便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一座城,两个人,一生的羁绊。
钱钟书说:“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在过去的百年中,读书多的人一定不止他一个;学贯中西的人也大有人在;像他一样精通多种语言的,也不乏其人;而能把学问做好,又能把把小说写得让人叫绝的,也不会只有他一个。但他就是独特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12 11:06 , Processed in 0.00697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