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游记一大常识漏洞,被一小学生指出,此前500年无人提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9 04:39: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西游记一大常识漏洞,被一小学生指出,此前500年无人提出                                                         2020-12-18 22:19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两千年前的言论在当下的阅读环境之中依然适用,由于作者本身见识和可获取资料有限,许多书本中都难以避免、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错误与漏洞,若是尽信书本,不能独立思考,则很容易成为书本的奴隶,无法从内容中汲取真实养分。

《西游记》作者争论

对于究竟谁才是《西游记》的真正作者,这个问题已经在学界争论许久,有人说《西游记》流传已久,在元代之前便以杂剧的形式在百姓群体间走红,有人说《西游记》的作者实际上是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全真道士丘处机,但民间认可程度最高的作者,是明代学者吴承恩。

除了《西游记》,吴承恩其实还有《射阳集》、《禹鼎记》及《春秋列传序》等多部作品,但这些作品的知名度都与前者相距甚远。

吴承恩饱读诗书,精通八股,一生立志进入官场有所作为,可惜天不遂人愿,其仕途并不顺遂,他一生都在考科举,但直到44岁才通过补考成为了岁贡生,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也许,成为岁贡生的当下,吴承恩也以为自己可以一遇风云,就此化龙,从此平步青云,有所作为。

之后,他留在京城等待官职分配,无奈的是,最后他也没有被选中。

好不容易,吴承恩终于有机会担得一官半职,他先后接任了河南新野县知县、浙江长兴县丞等职,仕途刚有起色,却因为受人诬告,无奈之下辞官归野,之后晚景凄凉,平时主要就靠卖字、写书等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最后甚至在孤独死去,享年76岁。

若不是因为《西游记》的流传,可能世界上不会再有人记得吴承恩这个名字,更别论是拥有今时今日的文学地位了。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小说,《西游记》讲述了唐三藏及孙悟空师徒四人克服九九八十一难,远赴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在取经途中,吴承恩着力描写了每一场具体的战斗,详细阐述了孙悟空是如何在战斗中战胜阻挠取经的邪恶力量并最终取得胜利的过程。

常识漏洞无人发觉

《西游记》中塑造了孙悟空这样一个超凡脱俗、神圣理想的英雄形象,创造了系列引人入胜、妙不可言的神话故事,描绘了一个光怪陆离、色彩缤纷、充满幻想的神奇世界,奇幻中不失世态人情,奇趣里兼有人性真实,其想象力之丰富,幻想构思之大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即便是拥有如此高的艺术价值,由于作者生活范围受限和获取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西游记》中也无法避免一些情节漏洞的存在。

由于吴承恩在官场中屡屡碰壁,晚年困顿,疲于谋生,生活清苦。在写作过程中并没有多余的精力、时间和金钱来走访各地,了解不同地区的饮食生活习惯,更别谈是遥远的天竺了,所以只得基于自己在江淮地区的生活经验对小说内容进行描写,情节中可能出现一些不符合其他区域生活习惯的常识漏洞,也并非不能理解。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少有的同时兼具了娱乐性与趣味性的作品,其中存在的部分瑕疵并不能掩盖其艺术价值和超人魅力,它既具有独特的思想、浓郁的生活气息,更有丰满的现实血肉,读者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许许多多的乐趣。

在近500年的流传历史中,有很多专家学者都对《西游记》的情节进行梳理,对内容细节进行剖析,尽管许许多多的名家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错漏和疑点,但有一个严重的常识漏洞一直都没有被提出。

直到2018年被一个11岁的小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之中道明,才一石惊起千层浪,人们才后知后觉地发现,确实如此。这个常识漏洞究竟是什么呢?这位小学生又为什么如此机敏,能够发现众多专家这么多年来都没有注意到的遗漏呢?

做书本的主人

这位小学生名叫马思齐,自幼便深受家庭氛围的影响,十分喜爱阅读,自幼儿园时期就开始自己学看原版书籍,并且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经过长期的阅读,马思齐学会了在读书的思考其中的内容呈现方式和作者的创作目的,渐渐培养了自身突出的思维辨析能力。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作品中,《西游记》是马思齐最爱读,也最频繁阅读的一部作品,出于对书中五彩缤纷、充满幻想的神话世界的喜爱,无论是原著还是翻拍的电视电影作品,马思齐都翻来覆去地看了许多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慢慢地,在阅读中,马思齐发现书中情节跟自己上课时听到的一些知识似乎并不相符,在课上,她曾经听自己的老师说有许多作物都是在明清时期才传入中国的,那么,这些东西怎么可能出现在唐朝百姓的饭桌上呢?

抱着疑问,马思齐又重新开始翻阅《西游记》,她发现不管取经师徒四人走到哪里,当地人拿出来招待他们的永远都是芋头、豆腐、萝卜和木耳,即便是在被他国君主宴请时也是如此,这未免也太奇怪了,就算是因为师徒四人必须吃斋,但怎么可能全世界的饮食习惯都相同呢?

马思齐当时就读于浙江杭州九莲小学五年级,她将自己发现的常识错漏写进了作文作业之中,并整理了几个老少皆知的场景进行佐证。

作为一名小学生,她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如此细心,又联合生活实际,着实令人感到惊讶。针对马思齐提出的这一常识漏洞,学界许多专家也表示了认可,此前500年间,竟没有一人指出此处漏洞。

名著中的细小瑕疵有时反而更能促使读者对其深刻精髓进行反复推敲和查证,这正是所谓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疵,优秀作品的魅力便在此处得到充分体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8 10:15 , Processed in 0.00942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