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路军当年为何全军覆没?几大主要原因,徐向前元帅一生不愿提及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30 06:02: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西路军当年为何全军覆没?几大主要原因,徐向前元帅一生不愿提及                                                         2020-12-23 19:39                    
                           
  “战术之为物,一言以蔽之,是若干世纪以来的军事经验的积累。”
  ——利德尔•哈特(英)
  如今的人们都知道当年红军作战的艰辛,无数支队伍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谱写过感动天地的篇章,可还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有关于这段历史的研究中曾存在一个“禁区”,那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的全军覆灭。
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人们才逐渐开始重新审视当年西路军的发展历程,虽不是成功案例,可西路军全军覆灭的教训与事实依旧值得后人去深思,而有关于当年的很多历史真相也逐渐被澄清。
当年这支队伍的核心人物徐向前一生都为西路军的没落感到痛心疾首,他虽直到晚年才愿意公开自己对于西路军覆灭的论断,可得知真相的人们更是对当年这支队伍中的所有革命英豪感到无限惋惜。

一、从西路军成立初心看这支队伍注定的不堪重负 和历史中每一支军队的产生相同,西路军也有着属于自己要去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且,红军所处的中国历史时期也有着十分特殊的背景。
当年,为了真正实现中国的长治久安,红军一方面要不断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并不断吸纳更多的抗日力量,一方面还要打通与苏联联系的“国际路线”,两个战略缺一不可也相互依存。
就在这样的战略要求之下,红军队伍是注定要分出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来承载与苏联联系的使命,只不过,可能连当时的红军都想不到这支武装力量的使命之沉重甚至会比在国内不断开辟革命根据地还要艰难,当我们明了当年共产国际在世界上的处境之艰难也就可见一斑了。
从国际形势上看,当时的苏联正遭受着来自西方资本主义政权的不断挑战,尤其在1929年到1932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时,德国与日本为了转嫁危机开始疯狂扩充军备,夹在中间的苏联危机重重。

而当时的中国恰好可以成为帮助苏联牵制日本的重要战略伙伴,这样一来,由红军组成的西路军就必须承载起如此重要的使命。
从国内形势上看,当时构建与苏联的“国际路线”还处于前途茫然状态,可哪怕为了巩固红色政权以及加强与日军对抗的战备力量,西路军也必须迅速建立起来并不断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来适应民族统一战线的需求。
除此之外,如何快速得到苏联更多的支持是调和当时国内国共两党矛盾的关键,而共产党也十分需要通过西路军的努力来取得在国内与国际上的合法地位。
从这三个大方面来看,哪怕单单拿出一个方面都是任重道远的使命,可西路军却在的当时被盲目寄予了厚望,初心的确雄壮,只可惜,当时依旧很是势单力薄的红军注定了分支西路军无法完美实现这些伟大的使命。
二、艰难行进过程中西路军面对的各类战略设想终成道道催命符 回顾真实的西路军历程,总会给人一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红军总部对其抱有厚望又无法给到西路军足够的支援,除此之外,面对当时西路军产生的各方面需求,这支队伍又更像是一个在婆家又能干又受气的存在。
当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之后,根据1935年6月16日提出的“于适当时机以一部组织远征军占领新疆”以及同年8月5日提出的“创造和巩固西北苏区根据地”战略构想,再结合着“造成苏维埃与红军发展的有利条件”的战略构想,在红军长征来到陕北却无法壮大之时,便成立了西路军开始西征。
从战略需要来看,西路军的组建十分有必要,可将真实的历史还原,西路军当年的进程可谓步步危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不曾获得援助更是在成立之时就注定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从国际战略出发,红军想要迅速与苏联取得实质性的联系,可当年的苏联并没有多么看重红军的重要,相反,国民党政府抢先一步希望恢复与苏联的外交并让苏联出面规劝红军听从指挥来促成统一大业。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下,苏联政权也在心中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
如若支持红军与西路军,未来中国同样会出现一支强悍的队伍,很有可能对苏联政权造成威胁,如若支持国民党,摇摆不定的蒋介石政府还极有可能反水与日本结盟。
所以,暂且不谈中国与苏联的“国际路线”,让西路军成为帮助苏联制衡日本与国民党的工具才最靠谱,至于西路军的生死,苏联并未多么看重。
从国内战略出发,国民党当时已经对红军虎视眈眈,尤其在西路军遭遇的最大劫数——国民党马家军就可见一斑。
当年,国民党马家军为了彻底清除西路军可谓煞费苦心,无论从军事措施还是政治措施还是经济措施方面都做了相当周密的部署。

所以,在西路军兵出河西之后,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依旧坚持与马家军奋战四个多月,消灭马家军两万五千多人,可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西路军的分崩离析,再也无法组成规模化军队。
就是这样步步坎坷却步步前行的西路军,被红军给予厚望却无法给予实质性援助,看似有望得到苏联支援却在无形中成为利用工具,而对于国民党来讲更是眼中钉、肉中刺的存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西路军即便有能力、有实力完成各个战略构想也会付出难以想象的惨痛代价。
三、徐帅一生痛心疾首,领导团队的极度跑偏也是西路军的短命导火索 当年,作为西路军总指挥的徐向前被后人称为徐帅,他也是中国十大元帅之一,可这位从建国之后就深居简出的元帅一生都在为当年自己领导的西路军全军覆灭而悲痛不已,只是苦于当年复杂的政治形势以及各种难以言表的苦楚,这份悲愤直到晚年都无法真正释放。
从外界来看,人们最多只能理解到西路军当年是在困难重重下逐渐被消耗殆尽的,而徐帅在晚年道出的真相后,人们才真正领会到当年西路军让人们更加难以想象的困境,可以这样讲,除了外界种种不良因素,西路军内部问题也是导致这支武装力量短命的导火索。
在徐帅看来,西路军被毁原因有三,其中外来因素只占其一就是国民党马家军的来袭,除此之外,内部原因才是最主要的存在。
其一,徐帅当年虽身为总指挥却没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力缆狂澜,他的建议中肯且符合实际,可懦弱又拘谨的性格使得徐帅无法获得真正的军队指挥权。
而西路军的政委却总是无法清晰地认识西路军的处境,对中央电令唯命是从,做出的决断都是不切实际的。这一切都使得徐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苦创建的军队毁于一旦,这或许也是徐帅一生都自认愧对西路军的原因。

其二,也是徐帅在晚年才愿意去直面的原因,那就是当年中央军委对于西路军的指挥也完全处于极度混乱状态,从中央军委当年对西路军发出的电报就能看出。
几次要求西路军打通国际路线,几次要求西路军建立革命根据地,还有几次要求西路军东移策应河东,总之,这样的混乱指挥让西路军始终处于疲于奔命状态,更是首鼠两端、进退两难。
最终,西路军在敌军的重重包围下越陷越深,手握着中央发来的自相矛盾的电令,一支如此优秀且敢于拼命厮杀的队伍就这样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令人惋惜。
结语 正如开篇利德尔•哈特所言,战略战术的可行性直接影响着军队的命运走向也是军事经验的积累,徐帅一生愤懑,与自己没能在关键时刻保全西路军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只可惜,徐帅当年没能坚持西路军一路往西打,也没能保全西路军的精锐。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如今,人们除了缅怀西路军的将士以外,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再让这样的军事悲剧上演!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9 01:41 , Processed in 0.00814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