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邓子恢3次接到毛泽东请托,务必寻找一女子,后在尼姑庵终于找到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06:07: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邓子恢3次接到毛泽东请托,务必寻找一女子,后在尼姑庵终于找到                                                         2021-01-23 21:54                    
                          1954年9月16日,刚刚就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子恢接到通知,说毛主席要见他。
在去中南海的路上,他忐忑不安。
因为前几天刚参加过主席主持的会议,这次单独召见,一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吧。
在中南海,毛泽东开门见山地问:"子恢呀,还记得那个孔金梅吗?"
邓子恢回答:"记得。"
毛泽东说:"如果我没有说错,这是第三次给你这个任务了。"
"一天找不到人,我就不会心安。"毛泽东又神情凝重地说。
邓子恢告辞的时候,毛主席又强调了一遍,说:"我交给你的任务'光荣而艰巨',你不管用什么方法,一定要圆满完成。"
主席让邓子恢找的这个人,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
既然如此,身为国家领导人的毛泽东,为什么安排一位副总理兴师动众去找她?

她叫孔金梅,出生于1897年,福建永定县客家人。
这个女子不仅毛泽东认识,邓子恢也不陌生。
邓子恢是福建龙岩人,比孔金梅大了一岁。
虽然都是福建的,但是龙岩和永定相距六七十公里,后来因为工作上的原因,邓子恢认识了孔金梅一家。
那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决定开展武装斗争。身为中共龙岩县委宣传部长的邓子恢,在1928年3月,组织领导了龙岩后田暴动。并随即建立起闽西一支农民游击队,开始了创建闽西苏区的斗争。
邓子恢跟孔金梅夫妇,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的。
1928年4月,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
邓子恢正在屋里忙碌,门外突然争吵声,他走了出去,想看个究竟。
原来是一对男女要当兵,被负责报名的人拒绝。
理由很简单,那个女的带着孩子。
负责报名的游击队员说:"如果收了你们,我们这就可以改育婴堂了。"
听到这话,做丈夫的在一旁默不作声,那个女的提高嗓门开始辩解。
"我们也是苦大仇深,被土豪欺压,背井离乡到外面去的,也是铁了心要参加革命。"
"再说,我们孩子都七八岁了,根本就不会成为负担。谁说带孩子就一定影响工作?"
邓子恢见状,就询问起那对夫妇的情况。
原来那对男女是夫妻,丈夫名叫赖德轩,也是福建永定人,女的就是孔金梅。
赖德轩是个读书人,在当地教书。
三年前,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因为批评土豪的儿子,失去饭碗,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外乡去教书。
在那里,孔金梅受到了当地一个恶少的欺负,赖德轩就找他理论。
那个恶少仗势欺人,蛮不讲理。
赖德轩气愤不过,就动手将他一顿痛打。
这样一来,赖德轩再次失业,生活没有了着落。
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家乡来了一支队伍。
听乡亲们说,这支队伍是穷人的队伍,专门打土豪,为穷人说话。
于是他们就满腔热情赶来投奔,没想到却吃了闭门羹。

问明情况后,邓子恢也觉得非常为难,他们夫妇出身贫寒,苦大仇深,立场坚定要干革命,而且男的还有文化,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
可是他们带着两个孩子,行动起来也确实不便。
这时候邓子恢的夫人在一旁插嘴说,不如就让这个妹子帮我们带孩子吧。
就这样,赖德轩夫妇就参加了革命。赖德轩成为一名游击队战士,孔金梅的职责帮助邓子恢夫妇带孩子。当然,孔金梅也可以顺便照顾自己的孩子。
因为家里面没有公婆,孩子只能跟着他们。不过孔金梅不甘心只是当个保姆,一有时间她就向邓子恢“索要”其它任务。
赖德轩则在地下红色交通站开展地下工作,孔金梅她经常跑腿送信,去打探敌情。
孩子这时候反而成为自己的掩护,让敌人放松警惕。
那么毛泽东什么时候来到福建,又是如何跟孔金梅认识的? 原来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1927年9月发动了秋收起义。
同年10月,毛泽东率部登上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领导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两部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再后来,毛泽东受到排挤。
1929年6月下旬召开的中共红四军第七次党的代表大会,将毛泽东提出的一系列政治、军事的正确主张搁置一边。
会后,毛泽东离开红四军主要领导岗位,前往闽西去养病。
当时毛泽东身患疟疾,病情得不到控制,对身体健康影响很大。
但是他还是带病到永定农村做调查研究,同当地农民和基层干部亲密接触,了解农村情况。
正是在这个时候,毛泽东跟邓子恢相识。
毛泽东当时是中央委员,邓子恢七军第五十七团党代表,闽西特委书记,二人自然是上下级关系。
当时国民党地方武装势力正集中兵力,对闽西苏区开展围剿,形势非常严峻。
为了保护毛泽东的安全,邓子恢向地下红色交通站下令,让他们保护好中央首长安全。
1929年8月7日,毛泽东来到堂堡,住在竹林馆。
负责接待工作的,正是赖德轩、孔金梅夫妻。
孔金梅回忆,当时他们不知道毛泽东的身份,但是见邓子恢都喊他首长,就知道他身份不一般。
不过毛泽东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而且风趣幽默。
毛泽东问过孔金梅名字之后,打趣地说:"你从山东来到福建,真不简单。"
主席一句话说得孔金梅一头雾水,自己明明是福建本地人呀,她想了好久,才明白主席是说自己是孔子的后人。
后来看到孔金梅怀抱的婴儿,还问孩子取名了没有。
孔金梅说:"还没有呢,首长可否给取个名字?"
毛泽东说:"好啊,我给取名的话,有个条件,要喊我伯伯。"
后来毛主席给孩子取名"前进",意思是让孩子长大后,继承革命,勇往直前。
短短几天内,毛泽东就跟大家打成一片,大家对他肃然起敬。

可是毛泽东没有在那里待多久。
因为后来部队里出了叛徒,敌人很快就知道了他的行踪。
8月12日,坎市的民团和国民党军队纠集了上千兵力,前往堂堡围剿。
邓子恢得到情报后,一面派出一个连前去埋伏狙击,掩护毛泽东他们转移。
同时一面向特委和红色交通站下令,让他们保护中央首长安全。
这时黄昏将至,孔金梅夫妇正赶往附近的学堂接孩子回家,接到通知后二话不说,就去接毛泽东。
半夜时分,他们跟毛泽东一行汇合后,就匆匆上路了。
当时孔金梅的第三个孩子刚刚降生不久,还不到两个月。
可是婴儿无人照料,她只能将孩子带在身边,护送着首长赶路。
孔金梅夫妇对地形比较熟悉,他们专走偏僻小道,绕开敌人的大部队,向前疾行。
眼看离目的地越来越近,大家的紧张心情也放缓下来。
可就在快到合溪的时候,大家突然身后不远处响起了枪声,里面还夹杂着叫喊声。
赖德轩心说大事不好,莫非敌人已经发现了他们的行踪?

不管敌人是否发现,都不能再前进,必须就近找个隐蔽的地方躲藏起来。
因为他们跑不过敌人,眼看敌人就要抵近,赖德轩观察了一下周围的地形,发现前方不远处的刚好有个山洞。
天无绝人之路。他心中暗喜,急忙指挥毛委员和大伙走进山洞。
赖德轩眼看着大家一个走进山洞,他高悬的心落了地。
这时候,追兵也离他们越来越近,已经能听清他们的叫喊声。
山洞离路不远,稍有风吹草动,敌人就会发觉。
孔金梅心情非常紧张,她不怕两个大孩子出乱子,因为他们都已经懂事,可是怀里的孩子万一啼哭起来,那样可就糟了。
怕什么来什么,山洞里突然响起婴儿的啼哭。哭声是妻子孔金梅怀里的婴儿小前进发出的。不知道孩子是饿了,还是被敌人枪声惊醒,反正孩子啼哭不止。
在这寂静的夜里,孩子的哭声显得格外刺耳。
孔金梅赶紧解开衣衫给婴儿喂奶,觉得孩子有奶吃了就会安静下来。
可是由于情绪紧张,再加上平日营养不足,孩子喝不到多少奶水,孩子的啼哭不仅没有止住,反而越哭越厉害。
眼见追兵越来越近,如果婴儿继续啼哭,他们肯定会被敌人发现,怎么办?
形势万分危急,根本就不容多想。
孔金梅为了不暴露首长行踪,她毫不犹豫用乳房紧紧压住婴儿口鼻,没让孩子发出一点哭声。
追兵毫无察觉,他们继续前行。
脚步声渐渐远去,追兵消失在夜色中。
终于化险为夷,孔金梅长长舒一口气。
可是当回过神来看怀里婴儿的时候,立时就宛若冰封。孩子一动不动,小手小脚都耷拉下来。由于口鼻被堵住,孩子已经窒息而死。
孔金梅如梦初醒:是自己亲手将孩子捂死!
她刚想放声痛哭,但马上控制住了自己。
因为大家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不能让大家的情绪受到干扰。于是她咬着牙,不让自己哭出声,强忍着悲痛,招呼大家继续赶路。
夫妇俩将首长安全地护送到了目的地,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到达目的地,当毛委员问起“小前进”的时候,孔金梅终于忍不住了,扑在丈夫怀里嚎啕大哭。
毛泽东看到这一幕,什么也没说,他背过身去。
不是不想安慰,他觉得,什么样的语言在此时都显得苍白无力。
回到屋里,他对邓子恢说:"我欠下他们夫妇一笔债,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还清。"
失去孩子的孔金梅,强打起精神,继续从事情报工作。
她多次装扮成尼姑,穿梭在瑞金、长汀、宁化等地,为红军传递情报。
赖德轩也没有消沉,擦干泪水继续革命。
1931年11月,邓子恢出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财政部长。
他将赖德轩调到身边,担任中央政府财政部科长。
1935年,赖德轩在瑞金铜钵山战斗时受伤,被就近安排到一个老乡家养伤。
后来因叛徒告密,赖德轩被捕。
在宁化国民党监狱,敌人对他进行了一个月的非人折磨。敌人要他交代党组织的情况,要他登报脱离共产党,要他将自己的妻子找回来。可是在这位坚强的汉子面前,敌人枉费心机。
尽管他们用遍酷刑,依旧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最后残忍将赖德轩杀害。
在铜钵山战斗中,孔金梅的两个孩子也失散了。从那之后,党组织也跟孔金梅失去联系,在她的档案里写着四个字:下落不明。
光阴荏苒,局势动荡,孔金梅似乎已经被人遗忘。

可是毛泽东没有忘记她,自从离开福建之后,他心里一直在牵挂着孔金梅一家。
虽然毛泽东经过长征到了延安,那段往事依旧历历在目、刻骨铭心。
1946年4月,邓子恢其与曾山奔赴延安会见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请示留守江北的新四军战略。毛泽东听完邓子恢汇报工作后,立刻就向邓子恢问起赖德轩夫妇的情况。
当他得知赖德轩就义、两个儿子失散、以及孔金梅失去联系的消息,毛泽东神情凝重。
他告诉邓子恢,一定要想方设法找到孔金梅。
建国之后,毛泽东仍然在寻找孔金梅。
主席没有说错,他已经不是第一次让邓子恢为他寻找孔金梅。
直到邓子恢担任副总理被毛泽东召见为止,他曾经三次向邓子恢下达过这样的任务。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没有孔金梅下落?是邓不用心吗?
显然不是。
那些年,邓子恢一直把主席的嘱托放在心上。
无论是在四野,还是主持中南局工作,他逢人就打听。见到福建的老乡和部下,也会不失时机询问。
时间一长,他的部下都知道了孔金梅这个名字。可尽管如此,依旧没有孔金梅的任何消息,她就像人间蒸发一样。
孔金梅,你到底去了哪里? 原来孔金梅当年得知丈夫被俘儿子失散后,随即开始到处打听。
那些日子,她不知道走了多少路,磨破了多少双鞋,结果一无所获。
短短几年里,孔金梅失去了三个孩子,丈夫也离她而去,党组织也失去联系。但是孔金梅毫不灰心,她继续四处奔走,远走他乡,寻找孩子。饿了就向人讨饭,困了就睡在土地庙。
有一次,孔金梅一连几天都没有讨到饭,饿昏在大街上,这时候,一个好心的老妈妈收留了她。

孔金梅醒来后,老妈妈建议她到宁化县普光寺出家。她想想自己失去了亲人,孤苦伶仃,跟组织也失去了联系。再也没有了什么留恋,也没有了什么追求。
就这样,孔金梅就到普光寺当了一名尼姑。
从此世上少了一个孔金梅,多了一名叫尼明权(谐音黎明前)的尼姑。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1950年5月,福建全境解放。
消息传来,孔金梅非常欣慰,当年他们为之奋斗的理想,终于实现了。
但是她已经皈依佛门,已经无欲无求。
在普光寺的那些年,她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过自己的身世。
当邓子恢踏破铁鞋,到处托人寻找的时候,孔金梅在寺庙里安安静静地修佛。
寺庙几乎是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怎么会打听到?

面对这次主席的交代,邓子恢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孔金梅。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永定县委努力下,终于在宁化县泉上找到了她。
孔金梅得知邓子恢在找她后,心情也难以平静。
她让泉上税务所所长吴克裘代笔,给毛主席和邓子恢副总理写了一封信。信中她叙述了跟组织失去联系后的经历和自己近况。
不久之后,北京就来人了。
来人告诉孔金梅,他们是代表毛主席来看望她的。
他们不但送来慰问金,还邀请孔金梅跟他们到北京去,但是被孔金梅婉拒了。
1959年,邓子恢专程到福建去,再次邀请她到北京去安度晚年。

盛情难却,孔金梅这次没有拒绝,她坐车北上去了北京,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
分别三十年之后,毛泽东终于见到了她日夜牵挂的人。用他老人家的话说,终于可以"还债"了。
毛泽东安排下,孔金梅到各处游览,参观了故宫。毛泽东还让人给孔金梅买了衣服和鞋子,但孔金梅只是将它装了起来,并没有穿。
在北京住了两个月之后,孔金梅还是回到了福建,回到了普光寺。她的心已经皈依佛门,习惯了那里的生活,那是她心灵的归宿。
临别的时候,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同志说要给她一笔生活费,但是被她婉拒了。
她说:出家人用不着钱,在普光寺生活得很顺心。
1998年冬,这位淳朴又充满传奇的客家女子孔金梅在宁化病故,享年90岁。
在离开人世的时候,孔金梅应该是非常坦然的。
因为她终于可以跟自己分别多年的丈夫和小儿子相见了,人生不再有什么遗憾。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6 18:57 , Processed in 0.00857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