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懒”的一首奇诗,一章39个字有36个重复,
2021-02-14 11:04
《诗经》是人们自小便读过的诗歌,无论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还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它在课本中出现频率很高,在各种文学作品中也经常被引用,这些历史中传承千年的文化,让人们能清晰地体会到诗的韵律和美的享受。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特点是“唱和”,很多篇章都是由民间歌谣演变而来,它们中有很多都是靠着重复的句子押韵,却蕴含着深切的意义。比如这首《王风·黍离》,全诗一共39个字,有36个字都是重复组成的句子,却依旧是《诗经》中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这就是《黍离》的全篇内容,其中“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一句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共鸣。这首诗是一首有感于国家兴亡的诗歌,“黍离”的意思就是黍子茂盛低垂的模样,虽然它一直重复地吟唱着黍稷离离的景色,但依旧有着层层递进的感情蕴含其中。 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远行者,他经过西周镐京,见宗庙宫室遗址,不由感怀,由此创作这首《黍离》。《毛诗序》中说:“《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这位远行者很有可能是平王东迁后朝中的一位士大夫,他路过昔日都城,见繁华化为荒芜,鸿雁哀鸣,才不由得涕泪满衫。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说《黍离》一诗:“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此专以描摹虚神擅长,凭吊诗中绝唱也。”诗人每一次所见的变化,由“苗”到“穗”再到“实”,其中象征意味不言而喻,而他的心情也随之变化,从忧伤变为喝醉般恍惚,最后痛楚难当,只能高问苍天,何人害我离家?何人害天下人故土难回? 这首诗写作的背景是周朝,平王东迁洛邑是在公元前770年,自此事后,周天子王权开始衰落,王室式微,东迁也成了周朝国势的重要转折点。当时朝中早已内忧外患,迁都也不过是最后的挣扎,周天子和朝中众臣都意识到大势已去,王朝气象大不如前,却无力挽回。 这首诗想表达的,不仅仅是故土难回的忧思,还有满腔愤恨,加之无法把握前途命运的无力感。如此复杂的情感掺杂其中,才让简单的诗句变得深沉而悲凉。 《黍离》对后世影响极大,现在读来依旧有宽泛长久、激荡心灵的力量。而文人们写咏史怀古诗,往往会沿袭其音调,“黍离”一词也成了历代感叹国家危亡、触景生情的典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