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洪承畴跟庄妃的故事是真的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27 17:32: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兰天 于 2021-2-27 17:42 编辑

洪承畴跟庄妃的故事是真的吗?                                   

2021-02-27 12:47                    
                 洪承畴是一个在历史上有重大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个大汉奸、卖国贼,也有人说他是个顺应历史潮流、减少战乱祸患、有利苍生社稷的历史功臣。他的一生可以简单分为两个阶段,从1593年出生,到1642年松山战败降清,这前50年他是明廷的名臣贤士、平叛功臣。从1642年归附清廷,到1665年去世,这20多年间他又是清廷统一天下、治理国家的得力干将。其人生经历复杂,又处在明亡清兴的历史大变局中,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评价存在差异并不奇怪。

洪承畴是福建泉州人,从小家境贫寒,帮母亲卖豆干为生。他很聪颖也很有志气,闲暇时间苦学不辍,后来考中进士,先后在刑部衙门、浙江教育系统任职,1627年升任陕西督粮参政。仅隔了一年,陕北地区爆发农民大起义,一介书生的洪承畴参与围剿,开始拿义军的血染红自己的官顶子。他很有谋略,又心肠毒辣,主张杀降,以应对农民军的屡败屡降、屡降屡叛,这点跟后来镇压太平天国的“曾剃刀”曾国藩很相似。在他和孙传庭、卢象升等人的配合下,多支起义军被剿灭,第一代闯王高迎祥被俘杀,继任闯王李自成部后来也被围剿的只剩下18骑,逃入商洛山中,农民起义陷入低潮。洪承畴参与镇压农民军的10余年时间里,战绩突出,被朝廷升任三边总督,并加授兵部尚书衔,统管五省军务,成为明廷镇压农民起义的主要军事统帅。

洪承畴剧照

正当洪承畴加大围剿力度、准备彻底剿灭李自成残部时,不愿坐视农民军被歼的清军于1638年分两路南下,明廷不得不把洪承畴和孙传庭从西线调过来,对抗清军入侵。1639年,洪承畴被任命为蓟辽总督,在辽东与清军展开全面对抗。1640年,皇太极派大军围困锦州,松锦之战打响。皇太极的策略是围城、设伏、打援、攻坚,洪承畴则是吸取了萨尔浒之战明军分兵导致惨败的教训,坚持集中兵力、步步为营、边战边进。他在朝廷进军命令下达6个月后,才在朝廷的再三催促下,率领8大总兵、13万大军从宁远出发,缓缓而行,又过了4个月才到达锦州南面的松山。

洪承畴虽然是当时明朝最优秀的军事统帅,但辽东战场上杨镐、袁应泰、熊廷弼等人的悲惨下场,给了他很大的心理压力,变得有些踯躅犹豫,也缺少了必胜的信心。到了松山,他让军队环山扎营,自己苦思如何解锦州之围,但他没想到这已中了皇太极围城打援之计。皇太极将围困锦州的军力转移到打击援锦明军,切断明军松山、杏山之间的联络,对明军形成反包围,又趁机截断了明军粮道和归路,对明军形成强大威慑。值此危急关头,洪承畴若能坚定信心,率军与清军决一死战,或许还有转圜之机。但他在征求8大总兵意见后,做出了分兵两路、半夜突围的错误决断。结果突围过程中,各部争先逃跑,导致明军全面溃败,被斩杀53000多人。洪承畴率领残部1万多人退守松山,坚持了半年之久,明廷几次派出援军解围,都被清军打退。最后城内粮食吃完,将领夏承德等人投清献城,洪承畴被清军俘虏。明廷却认为洪承畴已经为国捐躯,专门下文予以表彰,弄了个“大乌龙”。

洪承畴被俘后绝食几天,不肯投降。但在范文程等清廷汉臣的劝说下,在皇太极的再三礼遇招徕下,他最终剃发降清。他降清的故事有不少版本,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就是庄妃色诱说。笔者认为这纯属杜撰,当时清军未入关,出身蒙古族的庄妃不一定会说汉话,洪承畴估计也不会说蒙语,两个人咋个交流?而且皇太极手里美女众多,不会拿孩子他妈去做诱饵,自己主动带顶绿帽子。况且庄妃当时已30多岁,不见得有多美貌。最主要的是洪承畴不是个好色之徒,他高官显爵、名震天下,但只有一妻一妾。色诱说应该不成立,还是范文程的劝说起了大作用。范文程在劝说中观察到一个细节,就是灰尘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他“屡拂拭之”,如此看重衣服,怎会不看重生命!范文程由此断定洪承畴无必死之心,劝说清廷加大了劝降力度。

庄妃剧照

洪承畴降清后,对清朝的统一大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他很了解明军的布防情况、很清楚明朝官员和将领的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攻防策略。而且他声名显赫,门下众多,帮着清廷劝降了很多人。多尔衮和顺治帝都很器重他,对他言听计从,其中,清军入关争夺天下和迅速攻取李自成占领的北京城这两条至关重要的建议,都是洪承畴提出来的。入关后,他被顺治帝任命为大学士,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宰相,并负责南方战事。他采取“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进军策略,以较小代价平定了江南。他倡导儒家学说,建议满人“习汉文,晓汉语”,淡化满汉之间的差异,促进了民族融合。1659年,洪承畴走完了他充满争议的一生,享年73岁。

对洪承畴的评价,笔者觉得有这么几点可以说说,也算是一孔之见。一是洪承畴虽然谋略过人,但还是有着文人书生的懦弱,缺少史可法那样的刚烈果决。他深受儒家大义熏陶,皇帝和举国上下对他寄予无限厚望,他却最终投降清廷,终究是玷污了自己所受的教育,违背了自己的信仰。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他可以让军民放弃抵抗,减少无谓伤亡,但自己可以以死殉国,则名节上无亏。二是降清后,洪承畴可以像被迫进曹营的徐庶那样“一言不发”、一计不献,但他表现的太积极,以风烛残年之身,全力以赴帮助清廷剿灭南明王朝,其内心就是不想前明死灰复燃,而是希望满清一统天下,如此一来,他的投降才是“顺应天命”。三是在帮助清廷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洪承畴主张“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谅财物”,建议清廷豁免困难地区赋税,减少了战争破坏,值得肯定。但他也屠杀过抗清义军、义士,遭到抗清人士的一致唾骂。四是他帮助清廷完善国家制度,兴修水利,举荐官员,对安定时局、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实,替代明朝的如果是一个文化先进的汉人政权,估计骂洪承畴的人可能会少一些,毕竟王朝兴替中前朝旧臣效忠新朝的比比皆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说的就是这个。有人就是觉得洪承畴投降了外族,当了汉奸,才罪大恶极、不可饶恕。这牵扯到民族史观的问题,笔者没有深研,不敢乱议。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09:37 , Processed in 0.00696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