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文英的一首词,开篇妙语双关,涉笔成趣,全篇更如信手拈来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8 08:40: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吴文英的一首词,开篇妙语双关,涉笔成趣,全篇更如信手拈来                                                         2021-03-06 17:52                    
                          

一首好诗经常富有深意,而且很有趣味。严羽就曾在《沧浪诗话》中提出,诗有别趣,主要在于含蓄隽永,令人味之生趣,而又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比如刘禹锡的竹枝词,道是无晴却有晴,就是一语双关的用法,读之很有巧趣。

再如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其中的一个丝字就与思谐音,可谓炼字精准。但诗人总是喜欢含蓄,读者在阅读时就需要用心体会,才能感受古典诗歌的无穷魅力。下面介绍吴文英的一首词,开篇妙语双关,涉笔成趣,全篇更如信手拈来。

唐多令·惜别

宋代: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

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

漫长是、系行舟。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南宋著名词人。他终生布衣、四处游幕,畅游感怀时,便即兴题咏。吴文英的作品师承周邦彦,重视格律和声情,也像李商隐那样善于用典。

梦窗词比较柔婉,多浓艳词境,对后世影响较大。这首词抒写羁旅怀人,意境感人,却不事雕琢。

开篇就充满诗趣,一个“愁”字,上秋下心,作者采用合成手法,既交代了时节,又表达出愁怨的情感,可谓妙语双关。

接下来续写羁旅秋思,雨打芭蕉,也是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境,李清照、蒋捷、纳兰性德等人都曾经描写过,表达了凄凉的心境和孤寂的情感。

但是吴文英却不落俗套,“不雨也飕飕”,作者不写秋雨,唯有秋风落叶,却令人立刻就想到曾经是秋雨绵绵,行旅艰难,才会有起首的离人之愁。

歇拍后的几句更有特点,又是反用辛弃疾的“却道天凉好个秋”,明月相伴,却不敢登楼,因为更怕愁思蔓延,无法排遣。词人熟读诗书,信手拈来,却丝毫不觉唐突和晦涩。

下阕起首转而开始伤秋,深秋过后就到岁末年关,匆匆一年又将过去。“梦中休、烟水流”,表达了自己千万次披星戴月,不仅没有带来更多的财富,词人反而觉得心中有愧,他对不住家人无数不眠日夜的期待和担忧。

如今“燕辞归、客尚淹留”,自己竟连候鸟都不如,让他情何以堪。明月柔美,自己却不敢欣赏;碧水长流,也无法载他还乡。甚至就连传信的鸿雁,也无法指望。词人即使归心似箭,此刻也只能望穿秋水,意绪茫茫。

最后三句更道出词人内心的愁苦,丝丝垂柳不能系住她的裙带,却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词人本来身在异乡,如今又要送客远游,梦窗不说自己心中的孤寂,却借助柳枝羁绊行舟,含蓄地点出此时的惆怅之情,拟人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令人赞不绝口。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也曾有诗,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表达了他乡送客的凄凉景象。吴文英一边眷恋着故乡与亲人,一边又遭受离别之苦,同时仕途艰难、生活窘迫,可谓深受煎熬。

纵览吴文英的这首词,情景交融、令人感怀;全篇如信手拈来,无拘无束。上阕重在写景,作者用“秋风、明月”等意象,渲染了羁旅的孤寂,而一句“离人心上秋”,又极富有情趣。

下阕情感表达得朴实真挚,也显得极其爽快,却令读者深切地感受到其内心的离愁别绪。正所谓,秋心合成愁,雨停风嗖嗖,他乡送知己,垂柳系行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7 06:12 , Processed in 0.02043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