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首苦中作乐的七律,人生无常,不要总是幽怨彷徨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21 09:53: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两首苦中作乐的七律,人生无常,不要总是幽怨彷徨                                                         2021-03-20 00:02                    
                          

生活充满了艰辛,漫长的人生中,没有谁最幸福,只有谁更感到快乐。人活于世,既然充满了无常和彷徨,既要学会自我调适。

李白经常以酒浇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刘禹锡就懂得苦中作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孔子也表扬他的弟子安于贫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鲁迅先生也曾自嘲,“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也许现在的生活很苦很累,但过了今天,明天就会更好。人生就要不断地为自己打气,多想一些美好的事情,同时也忘记那些无谓的烦恼。下面介绍两首苦中作乐的七律,人生无常,不要总是幽怨彷徨。

江村

唐代: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诗的大意是:清澈的浣花溪,蜿蜒地绕村而流;江村夏日漫长,万事都显静幽。梁上的燕子自在飞行,水中的白鸥相伴相随。

老妻在纸上画着棋盘,幼子敲弯钢针做成鱼钩。年老多病,只需药物;得到了朋友的资助,我再也无所奢求。

唐肃宗上元元年夏,49岁的诗人杜甫在朋友严武等人的资助下,于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于是他的生活终于暂时得到了安宁。

诗人感慨这段时间的遭遇,以清淳质朴的笔调,点染出浣花溪畔的自然风光、和村居生活闲适的情趣。

杜甫一生经历曲折,年轻时不慕功名,四处壮游。及至其希望在仕途中施展才华,却又多次受阻。他在长安流寓十年,虽然生活困窘,却见识颇多。

后来诗人又经历了安史之乱,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更多,从而对宦途也就失去了往日的浓厚兴趣,更期望获得平淡宁静的生活氛围。

浣花溪的环境非常幽静,“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一个“幽”,表达出诗圣内心逐渐趋于安详。虽然日子苦一点,但老杜觉得已经很满足了。

“堂上燕、水中鸥”,相亲相爱、自在飞翔,作者此时的心境也像这些飞禽,盼望自由,更珍惜这份温馨。

所以他的笔下,“老妻画纸、稚子敲针”,一幅和谐安定的状态,一家老小与世无争,过着普通人的平凡生活。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诗人虽然觉得日益衰弱,却觉得非常心安,苦中作乐的意味非常浓厚。

初到黄州

宋代: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亳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诗的大意是:为了谋生到处奔忙,自己都感到好笑,到老才发现这一生极其荒唐。长江抱郭、江鱼味美,茂竹遍野、笋香阵阵。

贬逐之人,不妨员外安置;诗人惯例,要做水曹郎。我对社稷毫无建树,还要耗费官禄、领取压酒囊,实在是深感惭愧。

苏轼于元丰二年离开京师,至黄州贬所,寓居定惠院,随僧蔬食。这里虽然远离京城,也非常偏僻,但是“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诗人似乎非常满足,也好像很安于现状。不过“为口忙、转荒唐”,却传达出一种不平和怨愤。

但东坡先生性格豁达,很善于调节自己的心境,虽然生活不如从前,却自嘲地说,“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不妨、例作,这两个词诙谐地表达了诗人安之若素、恬淡悠闲的心情,其心胸开阔、个性旷达立即跃然纸上。

离开了亲人、失去了好友,苏轼心中当然感到痛心,但是他不仅只字不提,反而又再次自我调侃,“只惭无补丝亳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只惭、尚费,用得精妙,好像不是皇帝亏待了自己,而是自己愧对朝堂,充分地表达出一种苦中作乐的心情。

苦中作乐是一种自我调节,也是对人生的一种重新定位。与其一直幽怨彷徨,不如学会放下,珍惜现在。当你仰视别人时,自己其实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9 02:25 , Processed in 0.00883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