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邦彦的一首浣溪沙,全文不提一个愁字,却愁情萦绕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22 14:32: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周邦彦的一首浣溪沙,全文不提一个愁字,却愁情萦绕                                                         2021-03-19 11:39                    
                          

周邦彦在词艺上是北宋集大成者,也是柳永以后的专业词人。他做过专职词官,在整理古典音乐、创制新曲方面很有贡献。八百年来,正统派的词学家莫不奉之为宗师,王国维更是将其称为词中老杜。

周邦彦少年时的作品主要以侧艳之词,写其狭邪之行,中年之后词风渐入雅正。晚年作品才达到浑成境界。周邦彦吸收了唐五代以至于宋初诸家的长处,又巧于将民间的东西加工。他善于溶化前人的名篇名句,却毫无斧凿痕迹。下面介绍周邦彦的一首浣溪沙,全文不提一个愁字,却愁情萦绕。

浣溪沙

宋代: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周邦彦在宋神宗年间是一位太学生,因为一篇文章得到皇帝喜欢,而被破格提拔,当了一个小吏。后来他还曾担任过泸州教授,以及顺昌知府。这首词就是他在外放时,感怀春华易逝,抒发内心惆怅心情。

暮春时节,虽然万里无云,芳草萋萋,但远处杜鹃悲凄的啼鸣声,让词人郁郁寡欢。上阕前两句先描写暮春景色,“碧四垂”三个字,显示出繁花落尽、绿叶成阴的春末夏初景象;而“接天涯”三个字,则展现了一幅邈远的境界,为下一句打下伏笔。

如此清幽景象,如果毫无牵挂,也会觉得心旷神怡,可是下一句却说“莫上最高梯”。读者不禁会问,难道登高望远有什么不适合吗?既然前面已经描绘了一幅开阔的场景,却又劝君不要登高,岂不是前后矛盾。

其实这正是一种含蓄蕴藉的表达方式,词人用乐景衬托哀愁。愁绪是一种抽象而且无形的内心感受,诗人们却想尽办法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比如杜甫曾说,“江草日日唤愁生”,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周邦彦也借鉴了前辈的同样技法,却显得更加精彩。

不敢登高,是因为担心那不断蔓延的芳草,更加激发自己的愁绪。但心中的愁绪并不可能自动消失,依然牢固地盘踞在脑海深处。既然无法排遣,干脆就不去招惹它,于是下阕换头转而描写新笋。

新笋成竹、落花为巢,两个很普通的自然现象,在词人的笔下却成了两个鲜明的意象,既表达对时光飞逝的感慨,也抒写对故乡美好的记忆。

词人视角开阔,忽远忽近、或虚或实,笔法灵动、细腻传神,随着作者的笔墨挥洒,读者的思绪也被轻松地调动。最后一句不仅运用杜鹃啼血的意象,而且还采用反问句式,让词人的愁情达到了最高点。

纵览周邦彦的这首浣溪沙,笔法精炼灵动,构思巧妙含蓄。作者在全篇不提一个愁字,却用芳草、杜鹃表达愁情。同时词人也未见表达思乡的情感,但新笋、燕巢的意象,也会勾起作者对故乡的回忆。

正因为羁旅疲惫、归期不定,加之前途未卜、愁情萦绕,词人才不敢登高望远,心中实在惧怕看见更多美好景象,会进一步让其加重思乡念亲的怅惘,于是只好含蓄地表白自己的心迹。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09:55 , Processed in 0.00887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