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宋宰相晏殊为什么不喜欢“青楼才子”的词?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29 18:02: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北宋宰相晏殊为什么不喜欢“青楼才子”的词?                2021-03-29 10:42                    
                          

怪人认为,北宋宰相晏殊不喜欢“青楼才子”的词,与北宋士大夫阶层的审美观念有密切的关系。

晏殊,字同叔,江西临川人,是宋朝第一位出名的神童,号称七岁就能写得一手好文章。他的词上承晚唐五代余韵,下启有宋一朝新声,有"北宋倚声家初祖"之称。贵为宰相的晏殊很看不上柳永这样"青楼才子"所作的词,这一说法出自一则小故事:年近不惑之年的大词人柳永在应考之前,专程登门拜访晏殊,想走当朝宰相的门路。晏殊礼貌地接待了他,因为两人都作词,柳永自以为跟晏殊有共同语言,不成想晏殊说道:"在下虽作曲子,也不曾写什么'针线闲拈伴伊坐'。"这句话让柳永觉得晏殊对自己的民间俚俗作品完全看不上眼,只好早早告辞。从此晏殊不喜欢柳永的词这一说法便流传下来。

尚"文雅 " 主"温厚"

作为有宋一代文学之胜的宋词,总的发展趋势是化俗为雅,宋词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不断雅化的过程。其间尽管柳永写过部分"浅近卑俗"的俚词,苏、辛也写过少量比较通俗的农村词,但依然不能改变这一总的趋势。因为"高雅"乃是宋代士大夫主导的审美趣味,所以追求雅化便成为宋词发展的另一个动因。

同民族思维的历史进程相适应,风流儒雅,乃是宋代士大夫所崇尚的美学风格。宋人尚"雅",雅的观念在宋人心目中具有相当突出的位置,他们追求"清雅"的名士气,崇尚"梅妻鹤子"的生活雅趣。于是以"雅"为标志的审美观念,逐渐取代了唐人以"富艳靡丽"为特色的审美观念,宋代词坛重""成为一代风尚。

晏殊是江西词派的领袖文宗,北宋前期由于经济发达,都市文化坏境呈现一派繁荣景象,晏殊身居高位数十年,过着优渥的生活,自然写词来娱宾遣兴,应歌唱酬,形成了以中上层文人士大夫为骨干的台阁词人群体。江西词派突破了花间词派的香烟温软,赋予词较为深邃的思想意境与情感寄托,开宋词繁荣之先河。即便如此,由于晏殊身处的环境等因素,他所作的词在内容上仍缺乏积极意义,其词内容不外流连诗酒,歌舞升平。但他的一些描写离情和个人抒怀之作,在表现落寞惆怅之感的同时,却能以清新淡雅的语言写出含义较深的意境,并概括出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便是这类词的佳句。而"青楼才子"柳永的词虽"词语尘下",多俚俗之语,却"风韵"犹在。"雅俗共赏",甚至"不减唐人高处"。所以"雅俗共赏"才是柳词追求的艺术风格。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评柳词为:"耆卿词,善于铺叙,羁旅行役,尤属擅长。然意境不高,思路微左,全失温韦忠厚之意。"从这句话中,我们就可以理解晏殊为什么不喜欢柳词中俚俗的部分,二人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态度是不同的。

清丽淡雅 温润秀洁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词概》中写道:"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晏殊在花间词的富贵雍容中融入冯氏的清俊,将离愁别恨书写得清丽淡雅,于淡淡的忧愁中透露出雍容和缓的思绪,营造出温润秀洁的审美意境,从而形成自己所独有的"清新俊逸下的富贵气象。"《蝶恋花》是其代表作,全词如下: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王国维特别推崇晏殊这首词。他认为《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最得风人深致"的一篇,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意味和它颇为接近。同时认为其表现了"诗人之忧生",并把此句比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第一境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08:21 , Processed in 0.00699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