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桂秋的美食,“老姑娘”的手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8 05:10: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黄桂秋的美食,“老姑娘”的手艺                                                         2021-04-07 11:38                    

     过去好多有名的京剧演员都是美食家。有特别影响,称得上代宗师如梅兰芳先生、马连良先生等的家里都用了厨子,听说每当散戏之后,那一顿夜宵(演出之前不能多吃,饿一些有好处)总是非常丰盛精美的。遗憾的是我都没有缘分躬逢其盛,只能空咽口水。
但是,在上海定居的几位名角家里,我也曾蒙受过“赏饭”的荣幸。让我叨扰得最多的是黄桂秋先生。
50年代的前期和中期,我是黄家的常客。黄先生很喜欢同我闲聊,因此去了就留饭。黄先生豪于饮,精于馔,是男旦中少数私下不带女气的丈夫之一。只是当时黄先生的收入并不丰,家里没有用厨子,但有一个跟随他多年的女佣,人叫“老姑娘”的,也烧得一手好菜。老姑娘的本事就是能把很普通的菜配出花样,烧出很好的口味来,而且不用味精。

马连良、黄桂秋之《汾河湾》

一上黄先生的饭桌,只见大盆小碗的摆了好多样,细看都是家常菜。我记得次有一味是芹菜拌花生米。芹菜只留极嫩的白根,花生米是青岛带来的,圆的,用麻酱油一浇,下酒极为爽口。
还有一样是葱炒虾(河虾),好像比饭店里的油爆虾还好吃。吃到最后,老姑娘端上一只大砂锅,揭开盖子,热气扑人,汤面上撒了一层切碎了的青蒜,黄先生不由得就叫了一声:“好!”但内容不过是一些杂碎烧成的一锅豆腐而已。
在黄先生家里吃的餐数多了,说不清哪一餐是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哦,有一次,是1962年夏天,黄先生和我都摘了帽子(他因复杂的婚姻问题被错误地扩大)。政治气候相对地宽和了些,我们心情也相对放松了些。久别之后,我又成了黄家的座上客,但去了几次都没有吃饭。

黄桂秋之《群英会》反串周瑜

这一天,黄先生却非要留我吃晚饭不可,还说:“好久不聚了。”夏日下午五六点钟,天还亮着,他搬了一张小方桌,放在二楼的阳台上,我与他面对面跣足而坐。老姑娘并未因黄先生有难而他去,所以今天尝到的还是她的手艺,还是拌芹菜,但少了花生米;另有一碟仿佛是咸肉,一碟是炒菜秸,还有两碟是什么炒菜说不准了,末了还是一碗豆腐汤,还是热气腾腾的还是本色的鲜味,老姑娘烧菜还是不放味精。
这天喝的是白酒。黄先生先向我举杯说:“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对酌了。”酒一入肚,话题自来,黄先生谈到了他这几年的生活。又谈到摘帽以后,第一次主演《别宫祭江》,台下观众像发狂似的竟要他谢幕十多次。他说:“有观众的理解,比什么都能让人得到安慰。”

黄桂秋之《别宫祭江》

这一次对酌令人难忘,但黄先生的这两句话更令我忘记不了。
其实还有一餐也令人难忘,那是黄先生逝世后的第二年还是第三年,也是夏天,他的遗孀——著名越剧演员李慧琴约我和黄先生的学生萧维璋兄去吃中饭。李慧琴亲自下厨,煮了一只鸡,鸡捞出来做葱油鸡,鸡脚做汤。还炒了一盘虾,一盘菜。一面吃,一面谈,谈黄先生,也谈到了老姑娘。
李慧琴说:“老姑娘还有一样拿手的好菜呢,她做的肥肠真好吃。”但老姑娘已经不在,吃不到了。又过了两年?三年?李慧琴也忧抑地去世了。
1994年2月12日

(《人生看戏》)

- 历史推荐 -

孟小冬:使人慑服的女人

“戏曲,快些从华美的大梦中醒来吧!”

京剧里的“走边”与“起霸”是怎么来的?

梅兰芳最后一出未来得及上演的新戏

洪雪飞谈昆曲演唱:怎样才能做到“字正腔圆”?

说票友:“当然是有钱,而且是有闲的人们才有可能”

小议俞派小生唱法:昆曲小生不可“多脂粉气,少阳刚味”

有哪些曾因“忌讳”而遭到禁演的戏曲剧目?

如何掌握京剧的发声法?京剧老生中嗓子好的为何不多?

谈《春闺梦》:“程砚秋的水袖功夫极美”

王琴生忆梅兰芳:在台上的部位、尺寸都是十分精确的

徐凌霄:“京剧的缺憾固然很多,却有几种不可废灭的优点”

更多梨园旧事get√
光风霁月的梨园
久已被人遗忘的
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7 21:25 , Processed in 0.00809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