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曾国藩识人智慧:观人秘诀,开口便知人品如何,学会你也可以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9 06:32: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曾国藩识人智慧:观人秘诀,开口便知人品如何,学会你也可以                                                         2021-04-08 09:55                    
                          诚实的话未必好听,好听的话未必诚实。喜欢当面谄媚的人,也喜欢背后诋毁人。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就是指耳闻之不如目见之。所以,知人特别强调要讲究知人的艺术,识人知人不能光凭耳朵听,还要用眼睛看,用心思察。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此话出于《战国策》开篇。许多时候,言语足以解决问题、化解危机,而战争、冲突等暴力行为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会运用谋略和口舌的人,他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显得非常轻松。
古人十分重视口才。孔子的学校开设了说话课,弟子中擅长应付和论辩的人很多。春秋战国时期自由论辩、百家争鸣盛行,策士游说诸侯,出现了许多善辩之才。晏子、蔺相如就借雄辩之才,维护了国家、国君及个人的尊严。

曾国藩是一名敢于向清廷说“不”的大臣。如果他在率领湘军对太平军作战时老是对清廷唯命是从,那么他本人恐怕早就步了江忠源的后尘,而他的部队也无法不断地壮大。不过,曾国藩对清廷说“不”自有一套艺术,他不以口才见长,但是写奏章的功夫却堪称一流。他在奏疏中入情入理地遣词造句,使他能够说服天子,或者令天子尽管窝着一肚子火,也不得不屈从他的意思。
口才好虽是长处,但不可仅凭口才选人。一是难免会诱发说大话、讲空话;二是会助长高谈阔论、华而不实的不良行为。
谨言即小心说话,是为人处世的一个重要原则。

《论语》中多处谈到谨言,比如“巧言令色,鲜仁矣”、“(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而已”。孔子认为,国家政治清明时,言语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政治混乱时,应该是行为正直,语言谦逊。勿论在和平年代还是政局动荡年代,人的正直品性什么时候都是适用的,只不过语言的表达方法要做些调整。
曾国藩的修身十二款第六条是“谨言”。争强好胜之心,年轻人常有之。曾国藩自己也承认,“好名之意,又自谓比他人高一层”。每夜静思,面对“谨言”课程时,他常愧疚不已:白天“总是话过多”,“言多尖刻,惹人厌烦”的情形历历在目。谈学论道乃常有之事,而他往往强言争辩,“词气虚骄”。据日记记载,一次,他与好友为学业争论起来,反省云:“彼此持论不合,反复辩诘。余内有矜气,自是特甚,反疑别人不虚心,何以明于责人而暗于责己也?”此种情形在其日记中时有反映。

道光二十二年,曾国藩至友人陈源衮处为其母拜寿,“席前后气浮言多”,同汤鹏等人讨论诗文时“多夸诞语”。回家后在日记中写道:“平日辩论夸诞之人,不能遽变聋哑,惟当谈论渐低卑,开口必诚,力去狂妄之习。此二习痼弊于吾心已深。”曾国藩为戒妄语付出了艰苦努力。他甚至刻意疏远朋友,被大家戏谑为“淡而无味,冷而可厌”。
曾国藩全集曾国藩全书家书家训冰鉴挺经传记日记自传人生哲学为人处世*学国学为官修身治家用人谋略精装礼品书正版书籍

当然,说话小心不是说你要装聋作哑,而是说话要掌握分寸。传闲话,拉大旗作虎皮,狐假虎威,添油加醋,都不可取。斯多噶学派的芝诺说:“我们之所以有两只耳朵而只有一张嘴,是为了让我们多听少说。”言多必失,谨记“少说”,说则有理有智。
曾国藩鉴人秘诀:
谦虚是美德,但太过谦虚的人可能心有奸诈。
沉默是好品行,但故意不动声色的人可能内藏阴谋。
有的人笑脸迎人,心中未必友好。
有的人痛哭失声,心中未必悲伤。
给你恰当的批评的人,是你的老师。
给你恰当肯定的人,是你的朋友。
给你不恰当恭维的人,是你的敌人。
讲别人的坏话,并非直爽。
古人忌讳“厚币甘言”的人。甜言蜜语、厚赠铁财,往往另有所图。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8 21:20 , Processed in 0.00853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