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诗中最有理趣的一首诗,短短4句,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20 05:15: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宋诗中最有理趣的一首诗,短短4句,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2021-04-19 22:33                    
                          

对于唐诗而言,重在“情韵”。而宋诗,则由“理趣”代替了“情韵”。这是因为宋人在思想上,倡导儒、释、道三家的合流,从而造就了理学的昌盛。所以宋代诗人往往会以冷静的态度来观察客观事物,善于把带哲理性的认识写入诗中,最终让诗富有理趣。本文要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绝句》,便是宋诗中最有理趣的经典之一。

《绝句》是宋代诗人陈师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陈师道,字履常,号后山居士,是苏门六君子之一,也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其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诗歌风格以拗峭惊警见长,但有内容狭小、词意艰涩之病。这首诗却是陈师道少有的真情流露之作,读来并无艰涩之感。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陈师道的这首《绝句》: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前两句“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陈师道从自己的亲身生活经历和感受出发,道出了无数人会于胸中而没有表达出来的心声。即合口味的书,读起来兴致很浓,可惜很快就读完了。对脾气的朋友,谈起话来很投机,可惜朋友不能常常到来。这种心声,想必大家肯定都曾有过。

结合陈师道写这首诗的历史背景来看,这种心声又是他孤独寂寞、唯有书伴的惆怅心情的流露。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诗人困居徐州,生计维艰,只能“左右图书,日以讨论为务,盖其志专欲以文学名后世也”。而当时陈师道对脾气的朋友,黄庭坚被贬戎州,苏轼被贬儋州,其他人也各自任职在外,没有相见的机会。其惆怅心情可想而知。

然后,我们再看这首诗的后两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事往往是这样美中不足与意愿相左,人生百年,又有多少次能够欢笑开怀?从这两句诗来看,陈师道则在惆怅之后,又转向了旷达,以求自我安慰。这是诗人的真情流露,它也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如意的人生,才是最真实的。

钱钟书先生曾在《宋诗选注》中说:“只要陈师道不是一味把成语古句东拆西补或者过分把字句简缩的时侯,他可以写出极朴挚的诗来”。无疑陈师道这首《绝句》便是钱钟书所说的极朴挚的诗。而但凡朴挚的诗,无一不是需要诗人从自己的亲身生活经历和感受中概括提炼出来。所以它也是陈师道这首诗能够与很多人产生共鸣的原因。

综观陈师道的这首诗,所表达出来的,不如意的人生,才是最真实的哲理性意蕴,无疑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虽然它同宋代脍炙人口的理趣诗,苏轼的《题西林壁》、朱熹的《观书有感》等相比,要略逊一筹,但不失为一首真情流露的理趣佳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1 19:37 , Processed in 0.01845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