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5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东往事:兵打乱石山,生擒女胡匪张素贞始末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19 19:29: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关东往事:兵打乱石山,生擒女胡匪张素贞始末                                                         2021-05-18 21:33                    
                          民国十二年,即公元1923年,吉林德惠县万宝镇发生一起轰动全县的剿匪事件——兵打乱石山。此次剿匪的主要目的,只为抓捕横行于当地的一个女悍匪,她便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关东女胡匪——驼龙。

乱石山位于万宝镇善人屯以北,山虽不高,但崎岖难登,屯西头有条沟子,每当暴雨倾泻之时,常有山石被冲进沟里,故名乱石山。
根据当年参加过剿匪的长春老人陶忠孝所说,驼龙原名张素贞(一说张淑贞),出生于辽宁辽阳县,祖辈世代为农,家境十分贫寒,幼年时母亲因病离世,只得与父亲相依为命,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
本就命运不济,哪料少艾之时又被拐子卖到了暗门子,从此坠落烟花巷,一度成为“红姑娘”。如此这般遭遇,使其心理扭曲,极度仇恨社会,这也就是为何在她当了瓢把子之后,对被其打劫的无辜百姓毫无同情心的主要原因。
正当她为命运不堪而苦恼之际,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她的命运,此人便是“仁义军”的首领大龙。

大龙身为胡子头儿,平时在山寨为大王,偶尔也乔装改扮入花街柳巷,寻个逍遥快活之所。两人情投意合,大龙用高价为张素贞赎身,从此两人结为伉俪,张素贞从红姑娘摇身一变成了女胡子,与丈夫率匪徒两千余人,来往于五常、榆树、双城、德惠等地,官兵几次围剿,但都被打败。由此可见,这股土匪实在道行不浅。
说话之间,来到了1923年,这一年阴历的八月二十五日,大龙率众窜入德惠县万宝镇善人屯,要砸纪家大院的“窑”。他可万万没想到,这一去竟然是有去无回!
纪家高墙大院,四角都有炮楼,雇佣“炮手”若干,且都是“管直”(枪法好)的神枪手,又有德惠保安大队为后盾,因此炮楼上高挑红旗,这便是“红窑”。
所谓“红窑”,又叫“硬窑”,主家在高处插一杆红旗,明着告诉有“砸窑”意图的胡子:咱家有兵有枪有势力,你们若是识相,最好别来送死。
胡子忌惮“红窑”,但偏偏又喜欢“砸红窑”,原因无外乎一点,那就是油水大,有的捞,比海底捞还能捞,“砸”上这一票,就算往后的买卖半年不开张,也能够好吃好喝舒舒坦坦地过半年。

要想“砸红窑”,就必须要“插千”,也就是收买窑里的人,胡子管这叫“内盘”。内盘各式各样,马夫、花匠、大厨、小力巴儿,又或是大奶奶、二姨太、三小姐等等,都有可能成为胡子的内线,配合胡子里应外合把窑砸开。
就比如说1914年,长岭报号“老二哥”的胡子攻打当地最硬的马家窑,就是先行收买了马大户的大老婆,才可以在几乎人马无伤的情况下砸了老马家的窑。
有朋友或许纳闷,照理说大老婆是正室夫人,就如同皇宫里的正宫娘娘一样,既然是这样的身份,咋还配合胡子砸自家的窑呢?
问得好!原因很简单,大老婆人老珠黄不招待见,在家受几个小老婆的气,还不管当家,明面上是个大奶奶,实际上跟个老妈子没啥区别。她心里憋着一口气出不来,“老二哥”偏巧又打听到了这一点,于是暗地里收买了她,答应抢来的好处分她一部分,顺带替她出口恶气。就这么着,“老二哥”率众从外面打,她在里面抱着一杆快枪,一枪把当家的放倒,然后打开院门把胡子们统统放了进来。
这就叫日防夜防,家贼难防,这件事也顺带提醒各位看官,千万要对老婆好一点,不然自家的院门备不住哪天就让她给偷偷打开了,放进来的不是老胡就是老王。

只说大龙要砸纪家大院的红窑,结果他买通的人没有帮他,纪家大院面对这伙前来砸窑的胡子也是拼了命,负责看家护院的炮手们不但连发快枪不住地打,还使用了手榴弹。
如此火力之下,胡子们死伤惨重,偏巧这个时候德惠保安大队从后面对其进行夹击,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匪首大龙只得来了个风紧扯呼。
要说大龙也是死催的,倘若按照“搬舵”先生的建议立即回“挠头”(老巢),兴许这条命也就丢不了。可他偏偏不肯回去,而是跑到纪家大院西面的张凤家抽大烟。结果让人告了密,被保安队给打成了重伤,没一个时辰就一命呜呼。
保安队将其头颅割下,又把被俘的二十几个胡子的头颅也全都割下,拿到县里作为凭证领取奖赏。而纪家大院仅仅损失了三个人,还都是雇来干活的下人,等到胡子散了后,光是弹壳就捡了好几箱子,可见这一仗是何等激烈!
大龙被击毙后,张素贞痛不欲生,为了不让丈夫打下的基业毁掉,于是自任瓢把子,报号“驼龙”,因其能打双枪,而且枪法极好,故此又有“双枪驼龙”之称。

驼龙虽然是个女中丈夫,但绺子里的四梁八柱都不服她,不少人“拔了香头”离开绺子,眼瞅着人马迅速减少,驼龙深知人心思变,队伍难带,因此只得带着那些继续留在身边的“崽子”(喽啰)到处打劫,任由恶徒奸淫辱掠,只为借此留住人心。
如此一来,百姓更是对其恨之入骨,官府不得不派出重兵对其进行围剿,这便有了1923年的兵打乱石山。
此一战,驼龙的人马被打得七零八碎,驼龙为求活命,顾不得兄弟,假扮农妇逃之夭夭。无处可去,只得隐匿于娼门重操旧业。
虽然这一次剿匪大胜,但因为走了匪首驼龙,而使得官府大为光火,于是在各处张贴告示,重金悬赏捉拿驼龙,无论死活。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1925年,驼龙在公主岭的一家暗门子中被人认出,随即被官兵擒拿,同年一月被押赴长春处决,年仅24岁。

驼龙被正法后,德惠一带尽管还时常出现胡子,但因为大龙和驼龙的死而有些忌讳,因此一直没跟再祸害德惠县,只敢在边边沿沿的地方抢了就跑,似这种小打小闹,根本没什么油水可捞,时间久了,胡子们自己也觉着没意思,因此全都去了别的县,倒是成全了德惠县的一方太平。
据坊间口口相传,张少帅听闻驼龙貌美,希望保全她的性命,纳入自家享用。结果不知何故,未能达成心愿,仅得到几张照片。当然,这是坊间传闻,至于真假,无从考证,权且当个乐子来听这就是了。
前些日子看了一篇文章,其中将匪号驼龙的张素贞描写成一个大义凛然、人格高尚的巾帼英雄,那位作者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驼龙的吹捧,更是将其吹捧为与侵华日寇在白山黑水之间斗争的女英雄。殊不知驼龙正法时是1925年,彼时日军还未发动九·一八事变,哪来的抗日女英雄之说?
若以旧档案记载来看,张素贞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女悍匪,不敢说坏透了,起码不是什么好东西,她受过祸害不假,但也没少干祸害好人的勾当,似这种人也被视为巾帼英雄,岂不是辱没了英雄二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1-5-30 05:13:09 |只看该作者
翰墨飘香!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2 18:28 , Processed in 0.00795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