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康熙出洋相,叫错一水果误导国人400多年,如今的我们还在这样叫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22 18:56: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康熙出洋相,叫错一水果误导国人400多年,如今的我们还在这样叫                                                         2021-06-22 10:17                    
                          

清朝盛世自然是离不开“康乾盛世”,近300年的封建王朝,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乾隆在位六十年,就这两个人就将清朝的历史分了一半出去。

康熙,名为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年少时期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平定三藩之乱,三征噶尔丹,又驱逐了沙俄,为大清盛世奠定了基础。

然而晚年在政绩上有所怠惰,加上九子夺嫡,储位之争也是冲击了朝堂格局。

康熙在位这60年,除了政绩外,在其余方面也有“建树”,而我们今天要讲得是一种水果。

根据史书记载:自康熙初,哈密投诚,此瓜始入贡,谓之哈密瓜。

哈密瓜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在熟悉不过的水果,可对古人来讲,一生都难吃到一次,因为哈密瓜的产地在吐哈盆地,在运输技术不发达的古代,想要让哈密瓜在保持鲜度的条件下,抵达中原,难上加难。

哈密瓜的种植历史已有4000多年,但有文献记载最早是公元前二世纪,作为“贡瓜”大约是东汉永年年间。

《太平广记·阴贵人》第二百七十六卷中记载:汉明帝阴贵人,梦食瓜,甚美。时有敦煌献异瓜种……名穹窿。

当地人叫哈密瓜为“库拱”,汉朝的人为了方便就直接音译为“穹窿”。

哈密瓜作为西域特产备受中原人喜欢,特别是唐朝盛行胡风,胡饼、哈密瓜一类西域食物在中原很受欢迎,不过作为贡瓜,寻常人家都吃不到,骆宾王从军西域时,路过哈密瓜的产地却没有机会尝上一尝,十分可惜,就写下了一手诗:

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

自从汉武帝打通丝绸之路,历朝历代都有幸尝到了哈密瓜,这种水果真正得名还是来自康熙。

额贝都拉是哈密的维吾尔贵族,首任哈密回王,1696年昭莫多之战爆发,康熙帝亲征噶尔丹,他率领8万清军,在昭莫多击溃了噶尔丹军,这一战也是彻底扫清了叛乱。

清军大胜的消息在草原上传开了,额贝都拉就决定依附清朝,不过进京又该上贡什么呢?除了必要的金银珠宝外,肯定少不了哈密特产的甜瓜,1698年九月,额贝都拉就让手底下的人着手备礼。

不过从哈密到京城,有千里之远,这一路上又该怎么运输呢?

额贝都拉召集大臣众议,有人建议埋在沙土当中,也有人提议放在水中,最终有一位大臣提议将快要成熟的甜瓜移栽到木桶中,一路上悉心照料,到了长安,甜瓜就自然成熟了。

额贝都拉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就让人带上了十几甜瓜,由骆驼装运进宫,走了两个多月,总算是抵达了京城,甜瓜就跟预料的一样新鲜如初。

一向吃惯了山珍海味的康熙,突然尝到这么一种水果,大感新鲜,就问额贝都拉这种瓜叫什么名字,额贝都拉说这种瓜叫“库拱”,平日就叫它甜瓜,康熙一时间就不知道这两个字怎么读,大出洋相。

额贝都拉是个聪明人,又提议这个不好,让康熙重新赐名。

康熙想了想说:既然它产自哈密,何不叫它哈密瓜。

康熙金口一开,群臣都开口恭贺,于是这种甜瓜就有了名字,康熙先是平定了叛乱,又吃到了哈密瓜心情大好,封额贝都拉为哈密回王。此后每年额贝都拉就让人以特定的方式进贡,哈密瓜又成为了贡瓜,被誉为“瓜中之王”。

哈密瓜一直进贡到了清光绪年间,光绪亲政之后,想要整改奢侈之风,就不再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运送哈密瓜。

下诏道:旋因圣主体恤藩臣,恐途长道远,解运维艰,不依口腹累人,罢之。

虽然不再是贡瓜,不过瓜的品质却未曾下降,如今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依旧大量种植哈密瓜,若是追究其源头,哈密瓜源于吐鲁番鄯善县一带。鄯善就是历史上消失的楼兰古国。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8 06:55 , Processed in 0.00767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