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灵机慧心林徽因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2 06:51: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灵机慧心林徽因                                                         2021-06-30 09:15                    

灵机慧心林徽因
作者 | 槐荫书话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
我在琉璃厂买到一册1936年出版的《大公报小说选》,是林徽因选编的。这本近90年前出版的旧书,内页完整无损,独缺封面封底,书店做了修补,标价40元。旧书店的专家,知道这本书的价值,所以才像修复文物一样地精心。我买这本书,主要想看看选家的眼光,也想了解上世纪30年代《大公报》的作者群。
萧乾谈这个选本的缘起:“在我编大公报文艺副刊期间,徽因一直是我的啦啦队。我每次从天津到北平举行约稿恳谈茶会,她总是不落空,而且席间必有一番宏论。她热烈支持我搞的大公报文艺副刊奖金,还从已刊的作品中选编出一本《大公报小说选》。”林徽因是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热心读者,也是编者萧乾的铁杆支持者,这本选集,提炼出副刊所发小说作品的精华,检阅副刊的作者群,体现了林徽因个人的欣赏趣味和她对文学创作的观点。小说选不代表报社的立场, 完全是选编者文学观、美学观的集中表现,更是副刊作品的二次展示。
选编一份报纸的文学作品,胸中要有一部新文学史的全景。林徽因在序中说:“关于这里短篇技巧的水准,平均的程度,编选人却要不避嫌疑地提出请读者注意。无疑地,在结构上,在描写上,在叙事与对话的分配上,多数作者已有很成熟自然的运用。生涩幼稚和冗长散漫的作品,在新文艺早期中毫无愧色的散见于各种印刷物中,现在已完全敛迹。”这种决绝的口气,是对大公报文艺副刊作者作品的总判断。看看所选作家的名单,从沈从文、老舍、张天翼,到萧乾、季康、凌叔华, 可以肯定地说,在30年代中期,这一批作家的创作就到了成熟期。
谈了她对小说创作总的判断,林徽因又在序言最后露出她的识见。她对文学创作的认识,不是从教科书和学院的理论出发,而是从创作的实践,从每篇作品的实际衡文。“一个作者,在运用文字的技术学问外,必需是能立在任何生活上面,能在主观与客观之间,感觉和了解之间,理智上进退有余,情感上横溢奔放,记忆与幻想交错相辅,到了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的程度,他的笔下才显着活力真诚。”她衡文的眼光,除了她的艺术修养,古建筑的结构之美,她对古建筑的理解和欣赏,在欣赏文学作品中依稀可见。如“横溢奔放”,“交错相辅”,就是描述殿宇檐角、斗拱梁柱的语言。
林徽因是建筑学家。在国难当头的日子里,她和梁思成联袂到山西考察古建筑,让世人了解到一个封闭的省份里深藏的无价之宝。第一次读到她的《山西通信》,是享受她的散文之美,惊异于她的艺术感觉。其实,这些灵光一闪的文字,只是她的副产品。她写诗,写信,著文,没有一篇是端着架子、刻意为之。在给沈从文的一封信里,她说:“我认为最愉快的事都是一闪亮的,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迸出神奇的——如同两个人透彻的了解:一句话打到你心里,使得你理智和感情全觉得一万万分满足。”信里的这几句话,是林徽因创作的秘密。你说了千言万语,甚至出版厚厚的书,如没注意她这几句的率性坦白,等于什么也没说。
“居然到了山西,天是透明的蓝,白云更流动得使人可以忘记很多的事,单单在一点什么感情底下,打滴流转;更不用说到那山山水水,小堡垒 ,村落,反映着夕阳的一角庙,一座塔!景物是美得到处使人心慌心痛。”“旬日来眼看去的都是图画,日子都是可以歌唱的古事。”这是抗战前夕,她和梁思成一行到了山西汾阳后写的《山西通信》里的摘记。她还去了我们县的兴唐寺,是坐着骡车,在傍晚到达废寺的。我见过一张他们的骡车队的黑白老照片,那种我熟悉的田地两边凹下去的土路,车夫头上的白毛巾,使我浮想联翩。夜宿古寺,她写了几篇随笔,月色蛛网,断垣残碑,是对美丽古迹的惊叹。她惊叹我的家乡的美,我惊叹她的散文的美。初读《山西通信》,我心里就自言自语,这哪里是写文章呀!这是仙女下凡,因从没见过的人间美景而吃惊!“美得到处使人心慌心惊”,是赞美语的最高阶。
林徽因病逝已近70年。一个短命的天才,像流星划过夜空,却留下永恒的光芒!近70年了,网络、报刊、书籍,还在热议她对古建筑,对城市规划的贡献;热议她当年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小群体里的迷人风采;热议她数量不多的诗与散文,还有那些和诗与散文等同的书信。她在人间的生命只有51年,在中国历史里却进入不朽之域。
《大公报小说选》的出版快90年了。这本以一人之力选编的文学作品,是继良友版《中国新文学大系》之后,一册容量不大,继承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精神的文学选本。老一辈作家在从事严肃的选编工作时,心底无私,眼光独到,是以年鉴的标准汰洗选择的。所以,我买的这本旧书,是百分之百的经典。
书话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件趣事。我有一个老朋友,人长得英俊漂亮,能写会画,年轻时择偶,唯一的参照就是林徽因。周围的朋友,也知道他“要找林徽因式的”,都尽力给他物色,但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放眼全国,很难找到他要求的媳妇。另一个朋友,心有余而力不逮,就写了一篇文章公开发表,标题是:《世间已无林徽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30 15:24 , Processed in 0.00880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