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中的赵登禹,敌报两度评其可怕,牺牲后一路沿用其名至今 2021-07-07 13:22
古老北京城的大街小巷有数千条之多,这其中,以古代名人名字或其生前官职命名的,亦不胜枚举,但是以近现代著名人物姓名命名的,却只有三处,即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张自忠路。 这三大名人中,习武出身的打虎英雄赵登禹,曾徒手拧断匪寇脖子,长城一战斩杀5000日寇,在早期抗日斗争中,为国为民立下赫赫战功。他战斗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出生于山东菏泽的赵登禹,是标准的山东大汉,一米九的大高个。 只读过两年私塾的他,十三岁便拜当地拳师朱凤军为师,习得一身好武艺,刀枪剑戟无所不通,最擅长赤手夺枪,空手夺白刃。 十六岁那年,他和兄长赵登尧等人一道,步行900多公里,来到陕西潼关,在当时冯玉祥领导的16旅第1团第3营入伍当了兵。 图 | 赵登禹 因为是练家子出身,又武艺高强,最后他的大名竟传到了冯玉祥耳中。 自视甚高的冯玉祥,有一次竟当众要求赵登禹和他比试摔跤,最后的结果是,连摔三场,冯将军场场落败。 大度的冯玉祥非但不生气,最后还直接安排赵登禹做了他的贴身卫士。 因为有了顶头上司的赏识栽培,还有个人后期立下的赫赫军功,赵登禹后来在军中,由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一路飙升,直至三十岁那年,升任师长。 1919年春夏之交,冯玉祥的部队在湖南常德一带进行野战训练,因为山高林密,在城北德山一带,常有猛虎出没,伤人伤畜事件时有发生。 有一次,赵登禹和战友们正在进行野外例行训练时,忽然发现一只正欲下山作妖的猛虎。 仗着人多势众,战士们高声呼喊追逐。 这时,赵登禹在混乱人群中,从容不迫挺枪而上,连发数枪,均击中猛虎要害部位。 忍着剧痛的老虎,最后一跃跳入山涧大河之中,一命呜呼。 从此后,赵登禹打虎英雄的美名不胫而走。 1921年,在陕西剿匪的冯玉祥,摆下鸿门宴,邀请当地匪首郭坚赴宴。 图 | 军阀冯玉祥 这郭坚,说他是土匪头子,其实是冤枉了他。 他是陕西本地蒲城郭家村人,少年时代就是蒲城当地行侠仗义的代表人物。辛亥革命时,他参加过当地的西安起义。 1915年,袁世凯称帝。第二年,他和高峻、耿直等陕西革命党人,在白水树起西北护国军大旗,任副总司令,通电讨袁,后连克十余座县城,兵力达四千余众。 1917年,郭坚又组织成立了陕西靖国军,自任总司令,通电全国支持孙中山。 当时的冯玉祥来到陕西,其实是打算以匪首之名除掉郭坚,而后收编他的靖国军。 郭坚的靖国军,以陕西警备军为主,因为他名气大,为人又豪爽义气,所以很多地方武装,犹如梁山好汉入伙般,纷纷加入他的队伍。 原来的靖国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可是自从这些地方各种武装力量的陆续加入,队伍成员因此鱼龙混杂。有些原本就是土匪出身的官兵,更是开始肆无忌惮隔三差五滋扰欺侮乡民。 天长日久,原本护国佑民、行侠仗义的郭坚大名,渐渐竟和匪气沾染到一起。 这冯玉祥早有除掉郭坚收编靖国军之意,遂以土匪之名,借宴请之机,欲将其党首一举诱杀。 这年8月13日,郭坚从当时的凤翔驻地远赴西安军官讲武堂,接受冯玉祥宴请。 这天一大早,冯玉祥就安排好一个营的兵力,事先埋伏在议事厅四周,以摔杯为号,伏杀郭坚。 结果在酒桌之上,大家吆五喝六、划拳斗酒、称兄道弟的都喝高了,竟忘记了摔杯,然后躲在最近处屏风后的伏兵,又因为争着看他们斗酒,竟把屏风给挤倒了。 计谋于是当场暴露,众人措手不及,面面相觑。 第一时间反应过来的郭坚迅速拔出手枪,正欲射向冯玉祥时,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赵登禹从座位上一跃而起,犹如猛虎鹰隼般扑向郭坚,一只手死死扼住郭坚持枪的手腕,另一只手下死力猛地掐住郭坚的脖颈,由于用力过猛,郭坚的脖子竟被当场拧断,后被乱枪打死。 可怜一世豪杰英雄的郭坚,竟这般惨死在各为其主的赵登禹手下。 图 | 郭坚 这一次赵登禹出手制敌的雷霆之举,再次深深震撼了上司冯玉祥。 1922年,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时任排长的赵登禹,奉命攻打奉军炮兵阵地,全胜而归,顺利升任连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1933年,战火燃烧至长城热河一带,赵登禹奉命率109旅把守喜峰口阵地。 这喜峰口,古称卢龙塞,位于河北省迁西县与宽城县交界处。此地三面临山一面靠河,呈"凹"字形地势,是长城的重要关隘,自然也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这年3月9日,日军攻占喜峰口,我驻军在29军37师109旅217团王长海团长率领下实施反击,毙伤日军百余人,成功夺回喜峰口。 不甘失败的日军,又于3月10日至11日,借助猛烈的火力攻击掩护,试图反扑。最后,217团大刀队在喜峰口与日军展开惨烈的白刃战。 此一战,日军尸横遍野,我驻军伤亡同样很大,最终喜峰口再度被日军占领。 时任109旅旅长的赵登禹,在仔细分析敌我双方的形势后,面对敌强我弱的不利局面,决定夜袭日军。 当夜,他迅速挑选出500人组成的精兵强将,兵分左右两翼突袭日军。 左翼大刀队袭击后杖子、喜峰口以北的日军步兵和骑兵宿营地;右翼大刀队袭击日军炮兵阵地。 月黑风高夜,人人身背大刀的29军五百勇士,翻山越岭、攀垣越墙,趁着夜色掩护,悄然分头摸进各村敌营,抡起大刀,带着重重国仇家恨,将在睡梦之中的日军,如砍瓜削梨断树般,横剁直劈,一个个当场血肉四溅。 当时有个年仅19岁的小战士名叫陈永,这一夜,他一人就砍死鬼子13人,而旅长赵登禹,更是手刃日寇60余人。 这样的夜袭,赵登禹共发动过两次,杀得日本士兵后来夜里睡觉时,人人都在脖子上戴上一个自制的铁环护圈,紧紧护住脖子,以防在睡梦中,脑袋搬家。 喜峰口一役,最终有5000余名日军被斩杀,炸毁大炮18门,取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胜。 此一战后,赵登禹因战功赫赫,被擢升为132师师长,并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 当时的上海作曲家麦新,听闻前方战地捷报,抑制不住激动心情,连夜谱写了高亢激昂的《大刀进行曲》,传唱一时。 就连当时的日本《朝日新闻》也不得不承认: 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而遭受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 1937年,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震撼了每一位誓死不当亡国奴的中国人的心。 曾经代表着和平安宁美丽之景的卢沟晓月,在7月7日那个夜晚,被隆隆炮火和激烈枪声彻底打破。 借口实际上早已归队的所谓士兵失踪事件,7月8日凌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对卢沟桥和宛平城发动炮击。 位于宛平城西的卢沟桥,是由北京南下中原地区的唯一通道。侵华日军一旦占领此桥,北京城便是囊中之物,华北地区更是唾手可得。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当时守卫宛平城的是第29军。冒着8日凌晨的如注暴雨,守卫桥头的37师219团3营预备队十连排长沈忠明,第一个跃出堑壕,制止日军强行闯入我方警戒线,当场中弹牺牲。 8日这一天,日军共向宛平城发起三次进攻,29军司令部向前线官兵下达了死命令: 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中国守军110旅旅长何基沣,更是发出誓死“与桥共存亡”的铮铮誓言,亲临前线阵地指挥战斗。 最终,驻守桥头两个排的80余位中国守军,全部战死。 眼见强攻卢沟桥遭遇中国军队顽强激烈抵抗的日军,又开始玩弄起“现地谈判”阴谋,借谈判之名,暗地里调兵遣将。 7月9、11、19日,日军借三次谈判的幌子,暗地集结兵力。至7月25日,已陆续集结6万兵力。 7月25、26日,有恃无恐的日军遂蓄意制造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武力行动。 日军的公开叫嚣,遭到时任29军军长宋哲元的严词拒绝。 图 | 军长宋哲元 7月26日,大战在即,赵登禹奉宋哲元之命,匆匆赶赴南苑,和副军长佟麟阁共同负责北平防务。 7月28日凌晨,日军集中三个联队步兵、一个联队炮兵,共3000余人的队伍,出动40余架飞机,陆空夹击、火力全开,向南苑猛烈进攻。 南苑一战中,29军副军长佟麟阁被日军机枪扫中大腿,不顾血流不止,仍带领部队拼死激战至中午时分。 后来,他的头部又遭敌军子弹重创,最终因失血过多,壮烈殉国,年仅45岁。 在日军飞机大炮的轮番猛烈轰炸扫射下,赵登禹率部与日军血战六小时,亦伤亡惨重。 战至中午,宋哲元命令赵登禹率部向大红门处集结。 当队伍撤退至大红门御河桥时,突然遭到日军埋伏的机枪扫射。赵登禹当场身中数弹,血流满身,壮烈殉国,年仅39岁。 赵登禹以身殉国后,当时的《救国时报》曾这样评价他: 奋战至最后一滴血,光荣地完成了保国卫民的天职,足为全国军人之模范。 后来毛主席也高度评价赵登禹: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就连1939年日本发行的《大陆战史》中评价赵登禹,也说他是:白日下的噩梦。 是,他曾手刃日寇60余人,一战杀敌5000余众,他的大刀队,令日寇闻风丧胆,夜不安枕。 可是身处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面对凶狠强大、数倍于己的日寇,他回天乏术,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纵是英雄也泪垂。 赵登禹牺牲后,28日夜,宋哲元撤离北平。29日,日军占领北平。30日,天津沦陷。 坚守宛平城长达23个日日夜夜的第29军,最终一如日军所愿,被迫全部撤出平津地区。 至此,华北大门向日军完全敞开,而中国人民全民抗战的烈火也从此被点燃。 这一场战火,一直延烧了八年之久。 数千万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奔赴战地,保家卫国,血染沙场。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北平市长何思源签发《府秘字第729号训令》,将北平市区三条道路分别命名为赵登禹路、佟麟阁路、张自忠路,以纪念抗日英烈。 新中国成立后,保留了这三处地名,并沿用至今。 2009年9月,赵登禹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这是一个盛世太平已久,太多英雄被淡忘遗忘的时代,但愿他们能一再被人提起和铭记。 回望近代中国百年沧桑厚重苦难历史,是无数先烈用血肉之躯给予我们安享太平盛世的沉重馈赠,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 文 | 午梦堂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