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鲁迅搬家:穷人的穷才是真吃土,富人的穷,扫扫地缝子还够吃3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22 20:14: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鲁迅搬家:穷人的穷才是真吃土,富人的穷,扫扫地缝子还够吃3年                                                         2021-07-20 08:56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曾经冲老公贾琏嚷过一句话:

“我们看着你(贾)家什么石崇邓通?把我王家的地缝子扫一扫,就够你们一辈子过的了!”

这话还真不是夸张。按曹雪芹的设定,王家极其富贵,是那种龙王都要跟他们借白玉床的程度。这实际上反映了过去封建时代贵族阶层和平民的差距,平民的穷,是连肚子都吃不饱要真吃土的穷,而富人的穷呢?

就算家里败落了,靠着祖产典当什么的,扫扫地缝子还够吃3年,不至于挨饿,只是这人间世态炎凉,就得好好尝尝。

民国时期许多文人都出身大家族,张爱玲的祖父是李鸿章女婿,李鸿章于1901年去世,那时候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5岁。虽然张家仕途不得意,张志沂的能力也有限,但靠吃祖产老本,他还能娶姨太太、抽烟膏出入风月场所,可见这富人的没落,和穷人完全是两种情况。

鲁迅也生在一个颇有家底的大家族。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他的父亲名为周伯宜,祖父名为周福清。周家败落无可挽回是从周福清下狱开始的。

周福清生于1838年,周家在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如鲁迅等都被称为台门子弟,生活在富人区的周家子孙和外边的穷人之间,生活可谓是隔着天和地的距离。

据鲁迅兄弟的回忆,周福清就读书这方面,倒不是什么徐迂腐老学究。他鼓励孙子们读小说诗词、读历史,而不是一定跟别人家那样拿《三字经》之类启蒙,然后系统地读经史子集那些,可以跳来跳去自由点。

可以说,在家族教育这方面,周福清是给了鲁迅这些孙辈一些良好影响的,他的开明让鲁迅等启蒙之后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新知识。但,周福清实在不适合为官。

同治十年(1871年),周福清考中了进士,时年33岁,也算是很厉害了。按照明清科举惯例,进士中唯有最优秀的一批才能任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当时就点了翰林,后来外放江西做了个知县,但很快便丢了官职,沉浮多年,到50岁总算又挣了个内阁中书来做。

据鲁迅弟弟的回忆,周福清在京为官,虽然不需问家里要钱,但也没一个钱寄回周家。这时候周家其实已经是在吃老本了,周福清自己难出人头地,便把希望放在儿子身上,而他的儿子,也就是鲁迅的父亲周伯宜读书不如爹,参加科举,总是卡在乡试(从秀才到举人)关。

周福清急了,就想走钱路。1893年,又是乡试年,周福清派人给浙江乡试正考官殷如璋送银子的事被发现,这一年周伯宜32岁,周福清在他这年纪进士都考中了,他却还只是个秀才,也难怪周福清急。只是,清朝对科举中的舞弊情况,惩罚很严重,周福清父子都遭了牢狱之灾。

周伯宜经此一事大受打击,得了病,3年后便去世了,那时候,周福清还没被赦免。周家的事,绍兴城里无人不知,周家的败落,人们也只当看热闹。父亲生病时,鲁迅年纪还小,为给父亲治病,鲁迅经常拿着家里东西出入质铺。

“......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送上衣物或手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给我久病的父亲买药。”

那时候鲁迅倍尝人情冷暖。一次去典当狐皮袍子,老板看见后乐呵呵地说,都几年了,周家还有这等好东西,果然是家境殷实。这话让年少的鲁迅有受侮辱之感,但就人情而言倒也没感叹错,周家当时虽然大不如前,比起很多穷人家,到底还是好了很多。

周伯宜去世5年后,周福清得到了赦免,回到家和孙子见面团聚。但这些年的坎坷也让周福清身体大不如前,3年后,鲁迅在日本求学时,周福清也走了。

在北京时,鲁迅原本住绍兴会馆,这毕竟不方便,于是鲁迅兄弟打算买房,搬家。

1919年,鲁迅和弟弟周作人在北京新街口八道湾买了住宅。当时北京最高级的四合院每间需要800大洋,最低级90大洋,而鲁迅买的有前后两进,9间瓦房,成交3500元,佣金175元,装修、交税、请客,还贷了500块款,利息65块,各种花销前前后后约4000大洋。

当时,鲁迅的月薪为300块,在北京绝对算高收入群体,因为那会儿北京人年均收入约180块,鲁迅一个月挣的,比很多人家一年还要多。但要是没一点祖产支撑,鲁迅要买房还是很费力的。这回买房的钱,有1000块是鲁迅哥俩商量卖了老家绍兴祖宅得来。

鲁迅在北京两次买房,都受尽了折腾。第二次买四合院,鲁迅跟朋友借了800大洋,毫无疑问,家里生活质量受到了影响。那会儿,上海房价比北京高,所以到了上海后,鲁迅就吸取教训,不买房了。

周家的败落,固然让鲁迅早早尝到世态炎凉滋味,也让他对现实思考更深入,但鲁迅一生虽说没大富大贵,却也没陷入真穷人那种家徒四壁要吃土的困窘境地,这足以说明,靠自己比靠祖宗好,知识就是力量,离开了祖产,还有一支笔,两只手能挣钱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3 06:54 , Processed in 0.00866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