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把别人的情书去掉2个字,诞生一千古名句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6 04:36: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把别人的情书去掉2个字,诞生一千古名句                                                         2021-08-06 00:25                    
                          

晁补之与黄庭坚、秦观、张耒同为"苏门四学士",他有一句诗"陌上花开缓缓归"想必不少人听说过。出自其《陌上花八首》。
陌上花八首宋代:晁补之郊外金軿(píng)步帐随,道边游女看王妃。内官走马传书报,陌上花开缓缓归。
軿(píng),是古时候一种有帷幔的车。
这首诗描写了这样一个场景。

郊外,王妃(具体应指吴越王妃)正坐在华丽的车子上,路边的游女都看着她。内官骑马传来(吴越王的)书信,上面写着"陌上花已开,你可以慢慢回来了"。
这基本就是将一个历史故事,用诗歌的语言写了出来,这个历史故事后文还会提到。
《陌上花》一共有八首,几乎每一首中都包含了"陌上花"这三个字。下面,分别将含有"陌上花"这三个字,或者"陌上花"这个意向的另外七个诗句,罗列如下:
陌上花随暮雨飞
暖日晴风陌上花
今年陌上又花开
佳人陌上看花回
陌上偷来为看花
当年陌上看芳菲
陌上如今小花伴
然而,在《陌上花八首》所有写陌上花的诗句中,却只有"陌上花开缓缓归"这一句最为出名,我认为,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探讨。
首先,"陌上花开缓缓归"化用了一个历史典故。五代时期,吴越王钱镠寄给妻子一封信,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苏轼在《陌上花三首》的序言中写过:"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而其词鄙野,为易之云。"
历史故事的真实性很难考证,但是,父老没有撒谎的动机,因此,吴越王这段故事是真的可能性比较大。
清朝初年著名诗人、国史副总裁、刑部尚书王士禛(1634年~1711年),在《香祖笔记》中如此评价吴越王信中的这句话:"不过数言,而姿致无限。"

可见,"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句话本身就很不错。而晁补之又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进行润色修改,能够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就不足为奇了。
更重要的,是"陌上花开缓缓归"本身所表达的内容,是丈夫对妻子的深切思念。在古代,相思之情也是很常见的诗歌主题,稍微出彩句子的都流传千古了,因为容易引人共鸣,古代信息、交通都不发达,一旦分隔两地,相思就会越来越深。
顺便,也在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个作诗小技巧,可以先把想表达的内容用大白话写出来,然后再改成诗的语言。比如,"陌上花开缓缓归"就是根据"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句话改编的。甚至"陌上花开缓缓归"整首诗,都是根据吴越王的轶事典故写出来的。
此外,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文学评论家袁枚,在其代表作《随园诗话》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园丁对主人说:"梅树满身是花!"不料,主人竟然把这句话改成了一句诗:"梅孕一身花"。(注:这个故事不一定是史实。)

可见,诗歌来源于生活,也有一定的章法和规律可循。当然,想要写出优秀作品也不容易,长年累月的努力必不可少。仅凭本文中说的这一个小技巧,是不可能一步登天的,只是为大家提供一种写诗的思路而已。
"陌上花开缓缓归"能流传千古,是吴越王、苏轼、晁补之共同作用的结果。
哪怕我们现代的生活中,也有不少地方充斥着历史的印记。只不过,部分人习焉不察而已。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6 20:08 , Processed in 0.00841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