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也许当我们老去,才能读懂李清照这首词,一字一句皆是人生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15 07:49: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也许当我们老去,才能读懂李清照这首词,一字一句皆是人生                                                         

2021-08-12 10:30                    
                          浮生如梦,为欢几何,红尘陌上,多少前程过往,化作点点轻烟,消散于天地间。
看过的风景,走过的路,到最后都要还给岁月。
人生何其漫长,多少时光堆砌而成;人生又何其短暂,不过几次花开,几场落雨,便是一生。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晚年时曾写过一首咏梅词,道尽了一生的哀乐,读懂已是过来人。
这首词便是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刚读到李清照这首词时,我便想起了南宋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壮年听雨客舟中,而今听雨僧庐下”
,三场雨代表着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是词人一生的写照,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李清照这首《清平乐》虽不像《虞美人》一样,将时间划分得十分明确,但是从字里行间亦不难看出这是她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早年,无论是待字闺中还是和赵明诚新婚的那段时期,她都是幸福的;后来和赵明诚分隔两地,她像很多古代很多独守空闺的思妇一样,担忧思念着远方的丈夫,因此写下了不少相思之作;到了晚年,赵明诚因病去世,徒留她一人在世间漂泊,心中的愁苦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首词从少年的甜蜜写到晚年的孤苦,道尽了她一生的哀乐,读懂已是过来人。

先来看上半阕,从词人的回忆写起。
开头两句“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描绘了一个十分甜蜜浪漫的场景。
透过这两句,我们仿佛看到了年少的词人和丈夫踏雪寻梅的恩爱画面。
一个“醉”字将词人当时快乐幸福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时携手,游遍芳丛;如今花开,不见昔年人,可以想象,词人的心中该有多痛苦。
昔日越是美好,当它成了过去,便越令人心碎。

接着后两句“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描写的是她中年时期的生活。
那段时期,她曾和丈夫两地分居,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李家和赵家先后出事,赵明诚丢了官职,李清照随赵氏一族回到青州老家,开始了长达多年的屏居乡里的生活。
和赵明诚离别的那段时间里,她独自一人,即使梅枝在手,亦无心赏玩。
而屏居乡里的那段时间,虽也安宁平静,但毕竟不比先前富贵优渥,赏梅的雅兴亦不如当年。
从“插梅”到“挼梅”,从醉卧花丛到泪洒花间,两相对比,将词人不同时期的心境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不忍卒读。

再来看下半阕,描写的是词人如今的境遇。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又是一年梅花开,可是昔年和她一起赏花的丈夫已不在人世,词人孤身一人天涯漂泊。
饱尝生活艰辛的她,两鬓遍染霜华,憔悴苍老。
前一句从空间上极写她远离故土,漂泊异乡的愁苦,后一句从时间上充分表现她青春不在,年华逝去的悲痛。
结句“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表面上写晚来风急,一夜过后,梅花凋零,词人想看也看不成。
实际却是以花喻人,寄寓了身世家国之感,升华了整首词的境界。
全词截取了三个不同时期的赏梅画面,在今昔对比中,写透了她一生的哀乐。
也许当我们老去,才能读懂李清照这首词,一字一句皆是人生。

时光如水,世事浮沉,烟云故事的底色里,晕染着淡淡的忧伤。
断送一生憔悴,不过几场花开花落。
岁月长河里,我们都曾是散淡的看花人,到最后又都成了词中人。
今生,只愿在红尘深处,静享流年。
愿时光老去时,有那么一个人,始终伴你左右,知你冷暖,爱你如昔。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6 18:32 , Processed in 0.00806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