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李银桥去中南海告状,毛主席得知后大怒:银桥,我给你做主 2021-08-14 17:43
图|毛主席与李银桥合影 前言 在李银桥的心目中,或许这一生最遗憾的事情就是,弄丢了毛主席的《七律·长征》的手迹。 从60年代初开始,李银桥就走上了寻找这篇毛主席手迹之路,一直到晚年,始终没有找到下落。 临别赠诗 李银桥在被调到毛主席身边当卫士时,曾经是周恩来的警卫。 从心底里考虑,李银桥是不想留在后方的,当兵就是为了打仗,李银桥渴望到前线去,最初调他到毛主席身边工作,李银桥心里是很不愿意的。 毛主席看出他的心思,与他约定: “你想去前线是好事,但是就私心来讲,我现在不希望你走,这样吧我们定个君子协定,你在我这工作半年,如果时间到了你还想走,我是同意的。” 李银桥也始终为此憧憬着,可半年之期到了以后,毛主席还是不想放他离开,于是又与他约定: “我们再定个半年协定,等我打败胡宗南后,你再走可以不。” 图|李银桥 一来二去,李银桥也为毛主席的魅力深深折服,他下定决心要跟随毛主席一辈子。 李银桥在毛主席身边一留就是15年,毛主席也始终对他信任有加,可人生在世难免离别,1962年4月李银桥被调到了天津工作。 临别之前,毛主席叫值班卫士把李银桥叫了过来。 “听说你要走啊。”一进门毛主席就招呼李银桥坐到身边。听到毛主席如此关切地询问,李银桥心里既是感动又是伤心。 毛主席见李银桥不说话,又问了一句:“听说你要到石家庄去?” “您听谁说的?”李银桥再也忍不住,随即说道:“主席,我要是离开您,我也不去石家庄,要是离开您,我就想去天津。” “天津,为什么?” “天津离北京更近一些,我不想离主席很远。” 毛主席点点头: “天津是工业城市,距离北京也近一些,你来我这里也方便,而且我从那里经过时,也可以见到你,我们还可以谈谈。” 两人缅怀了一阵,临走之前,毛主席还嘱咐了一句,下周六把妻子和孩子也都带来见一见,还说要写一首诗送给李银桥。 图|毛主席工作照 周六下午,李银桥携同全家如约而至,毛主席勉励了几句后,还同他们全家拍了照片,临别之时,毛主席递过来一个折子: “近来没作新诗,抄了一首旧诗送给你吧,” 这个折子是荣宝斋出的,是个相当精致的折子本。 李银桥心里十分感动,接过来打开一看,是一首《七律·长征》。 说起来,《七律·长征》这首诗,毛主席送过不少人。1945年毛主席到重庆,恰逢柳亚子要编《民国诗选》,毛主席手书了一份《七律·长征》送给柳亚子,后来还送了《沁园春.雪》,结果一下子引发轰动。 斯诺、江西省农垦局文工团文艺工作者邢韵声也都收到过毛主席的诗稿。 不过能让我们看到的《七律·长征》毛主席手迹,就只有两份,一份是1936年斯诺到延安时,毛主席赠送的,还有一份就是李银桥手里的这个折子。 由此也可见这份手迹的珍贵程度。 可真实情况还不仅如此,李银桥将这首诗拿回家里去,反复看了好几遍,确认诗句中“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毛主席少写了一个“索”字,为此李银桥第二天专门跑去找毛主席,希望能加上这个字,这个“索”字也成为这幅手迹特殊之处。 图|毛主席手书《长征》 毛主席写好以后,李银桥还小心翼翼地用宣纸吸干了多余的墨汁。 而且在临走之前,李银桥还拿着这份手迹,又去请周总理、朱老总在后面题字。 无形中也增添了这份手迹的价值。 李银桥离开中南海以后,还时常回去看望毛主席,1963年李银桥回去以后,毛主席还专门嘱咐他: “我说过,这里就是你的家,有什么困难要对我讲,以后你每年回家乡一次,了解下面的情况,给我写汇报材料。” 1964年,李银桥到中南海去,准备将自己准备好的材料交给毛主席,结果不凑巧的是毛主席已经动身南下视察去了,因此李银桥将材料专门托付给了杨尚昆,拜托他转交给毛主席外,还转告了他一件事,让他务必要向毛主席汇报。 借出去真迹,还回来复制品 1964年9月,毛主席回到了中南海,杨尚昆将李银桥准备的材料交给了毛主席。 “银桥很会办事,不该放他走。”毛主席兴致很高,一边接过材料,一边嘴里不住地念叨。 杨尚昆在一边小声说道:“要不再把他调回来?” “不要,那样不好……”毛主席摇摇头: “人已经走了,而且在天津工作得很好,没必要多此一举。当初他来我身边工作,是我从恩来身边‘借来’的,说好是‘借用’半年”,不想他到我身边来,一干就是15年,辛苦他了。他人是好人,肯干,守纪律,就是太老实了......” 图|毛主席 杨尚昆想起来李银桥的嘱托,于是专门向毛主席又汇报了一遍: “前年李银桥临走时,主席写给他的那首《长征》诗,在天津被林铁两口子借走了,一直不还给他......” “竟有这样的事。”毛主席听了这件事,顿时有些生气: “这个林铁,去年他请我给他写一首诗,我没写,不想他把我写给李银桥的那首长征诗拿跑了!告诉李银桥去向他要回来!这个银桥,他就是太老实了,办了傻事,吃了大亏啊......” 那么李银桥手中的毛主席手迹,又是怎么被借出去的呢? 1962年李银桥到天津工作以后,和当时河北省委书记林铁关系不错,也就认识了林铁的夫人弓彤轩。 弓彤轩对书画有着独特的兴趣,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擅长书法、绘画的大家,而且还可以左右手开弓同时书写,晚年曾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 李银桥得到毛主席手迹以后,曾对林铁说起,弓彤轩也从自己丈夫口中得知了这件事,心痒难耐,于是跑去李银桥家里问: “你离开主席时,主席送了你什么文字纪念啊。” “送了我一份《七律·长征》诗手书。” 李银桥不疑有他,老实地回答道。 图|1958年周总理、林铁(左一)在河北 架不住弓彤轩的请求,李银桥拿出了这份手迹让她欣赏,欣赏完了以后,弓彤轩对李银桥说:“不如拿去在报纸上发表,让更多的人看到。” 李银桥一开始并不情愿,后来碍于情面,不得已之下答应下来。 虽然李银桥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多年,可他居然不知道,一般毛主席的书法信件发表是有严格规定的,当年毛主席在重庆时,曾送给柳亚子《沁园春.雪》的诗句,柳亚子写下一首和词,本来打算一起发表到《新华日报》上,哪知刊登出来以后,就只有柳亚子的和词,一打听才知道,未经许可不能随意发表毛主席的诗词。 可因为柳亚子一首和词,大家都想看看毛主席原词究竟是什么样?后来才由《新民报》的编辑吴祖光发表在了副刊《西方夜谭》上。 弓彤轩借走这幅毛主席手迹以后,过了没多长时间,李银桥从河北省一家省报上看到了发表的《七律·长征》毛主席手迹,可随后从林铁办公室主任李朴送还给李银桥的,居然是一份复制件。 图|弓彤轩晚年 说起来李银桥这件事并非个案。 1949年12月,湖南人邹介圭写信给毛主席陈述地方弊政,毛主席收信后回了一封信,这封信一直被邹家人当做“传家宝”。1977年新化县档案局得知此事以后,将信件借走,不料竟一借不还,后来只收到了复印件,邹家人追索多年未果,湖南省档案馆对此曾有回应:"这封信我们没有收藏。所有毛主席的物件都要交给中央有关部门,我们无权处理。" 甚至于档案馆还表示,十分理解邹家人的心情,但领袖物件市民要查看,需要办手续,通过中央文献研究室批准。 李银桥所面对的情况显然又特殊一些,因为他收到的是一份复制件。几乎可以一眼看出分别,李银桥临走之前,还曾找朱老总、周总理在后面题字,而收到的这一份手迹上,却没有题字。 一开始李银桥还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等到他想要拿回来的时候,时间上却已经来不及了…… 辛苦追寻几十年 说起来,李银桥和林铁的关系一度不错,1963年11月12日,林铁受毛主席所托还专门找到天津市公安处工作的李银桥:“卫士长,你到主席那里去一趟,他打听你呢。” 只是后来没想到出了这样一档子事,让李银桥的心里十分难过。 图|弓彤轩书刻集 1965年,毛主席专列在天津短暂停留,还派人通知李银桥来,只是见面以后,李银桥也没再提手迹的事情,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等到李银桥想要下定决心要回来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有些晚了。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无论是林铁还是李银桥都被卷入进去,无法置身事外,李银桥的“罪名”中,曾经有一条是专门这样写的:未经同意擅自发表毛主席 《长征》诗手书捞稿费。 李银桥是百口莫辩。 1969年,毛主席外出视察,专列停在天津,地方汇报了李银桥的情况后,毛主席当即说:“ 银桥是位好同志,跟我那么多年,我了解,他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没有别的问题。” 也因为毛主席的说情,李银桥得以幸免。可寻找毛主席《七律·长征》诗手书的事情,也因为这些变故不得不被搁置。 当然,林铁以及其夫人弓彤轩,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虽然后来几年不联系,但李银桥相信,他们恐怕无法置身事外。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李银桥在广播中听到了这个消息,顿时痛不欲生,当即携全家一起到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时,李银桥不由得泪流满面…… 图|李银桥夫妇晚年 李银桥的职务后来屡有变动,1979年李银桥被调回北京,任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副局长,1982年又被调入公安部工作,1989年李银桥办理了退休手续。虽然历经多年变迁,可在李银桥的心里,还是有一件事要完成,那就是寻找毛主席的《七律·长征》诗手书。 四处寻找之下,还是没有结果,李银桥晚年身体情况也不太好,操劳之下病势沉重,1997年李银桥身体情况好转,又动了寻找的念头。 可到哪儿去找呢?思来想去,也只有从林铁夫妇那里打听消息。 一打听才知道,林铁于1989年病故,其妻子弓彤轩住在何处也不得而知,李银桥的身体情况,已经不允许他到处去寻,无奈之下只能寻求党组织的帮助。 李银桥详细的写了一份有关得到毛主席的《七律·长征》诗手书以及丢失的全部过程,接到报告的中央办公厅十分重视,立即批转河北省委迅速查找林铁的夫人以及亲属的下落。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中组部办公厅的帮助,李银桥找到了住在北京的林铁夫人弓彤轩。 弓彤轩虽然已经老迈,但是对于当年这桩公案仍然记忆深刻,她并没有否认从李银桥处取走了毛主席的《七律·长征》诗手书,不过却也提到了关键的一点。 “关于毛主席为银桥题写的《长征》诗手迹,按组织纪律也得交出来。“ 图|李银桥夫妇 不过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面,林铁夫妇一家也未能幸免,弓彤轩原本就是有名的书法大家,家里也收藏有不少的字画,包括毛主席给林铁的回信,也在那个特殊的环境下全部丢失了,等到这些装有字画的八九个铁柜子还回来的时候,里面的东西都已经找不到了。 根据弓彤轩所述的经过,这些柜子被拿走以后,先是运送到了保定,钥匙则是交给了省委干部高海保管,大约是在1968年或1969年,又被送到了石家庄省委四号院,最后又被送到了石家庄图书馆保存。 调查人员又找了几个当年知情的人,详细的调查经过,可中间间隔了太长时间,弓彤轩所提供的知情人中,有不少已经联系不到。 原省委干部高海也是弓彤轩提到的知情人之一,他指出: 当年从林铁夫妇家里找到的这些大铁柜子,确实是运送到了保定,而且据他本人所描述,也确实是拿到过柜子上的钥匙,但是他并没有打开这些柜子,也不知道柜子里面有什么东西。后来他把柜子移交给了当时的秘书长刘元生。 可惜的是,刘元生已经故去。 图|李银桥夫妇晚年 石家庄图书馆的一名老工作人员王泉林也证实了弓彤轩的描述: “林铁的柜子确实在图书馆存放过,后来经过多次清理,凡是林的书和物都进行清退。而且,弓彤轩也来过几次,凡该给人家的书、画,都给了人家。至于《长征》诗手迹,没有见过。 ” 这一次调查十分的详细,除了当年几个相关的人未能找到,有的已经去世,大多数人都十分细致地回忆了当年的经过,可惜的是,并未能顺利的从他们口中,得知《七律·长征》诗手书的下落。 李银桥得知查找的结果后,心情倍感抑郁,病情也加重了不少。 抱憾一生 毛主席《七律·长征》诗手书,对于李银桥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调查人员也表示了将会继续查找下去,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找到的希望也十分渺茫。 李银桥、韩桂馨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多年,他们无法肯定弓彤轩所说的是否真的是她所知道的实情,心里却又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手迹一定是在个人手中收藏着。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李银桥想到了,或许可以通过法律来将这一珍贵文物寻回。 1999年12月6日,李银桥夫妇正式向中共中央组织部提交报告,明确提出将毛主席《七律·长征》诗手书上交给国家文物部门,请求采取有效措施,追回这一失踪38年的国家文物。 按照李银桥的想法,自己主动捐出毛主席的诗手书,就代表该手迹已经成为了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历史文物,除了物主人外,任何人私自藏有该文物,都属于违法,敦促收藏者尽快将这一文物交到有关部门。 图|毛主席手迹《西江月·井冈山》 不过遗憾的是,过去了很多年,毛主席《七律·长征》诗手书依旧是下落不明。 2009年,病重的李银桥意识恍惚,他从昏迷中醒来后,拉着身旁的侄子说: “咱们去中南海看看毛主席吧,我好久没去看主席了,他现在肯定生我气了。” “毛主席还在吗?”侄子红着眼眶回了一句。 一席话李银桥不由得泪流满面:“是啊,毛主席他不在了。” 9月22日,李银桥因肺部感染去世,享年82岁,直至临终之前,他也未能如愿找到毛主席《七律·长征》诗手书,成为了老人家一生永久的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