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洵年轻时不肯发奋读书,别人不解,他父亲的这句话值得深思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 07:01: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洵年轻时不肯发奋读书,别人不解,他父亲的这句话值得深思                                                         2021-09-07 19:48                    
                          好多人都知道苏轼的父亲苏洵在接近三十岁时才开始发奋读书,终于学有所成,名气爆棚,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三字经》里就有这样的句子:“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总而言之,苏洵的故事,经常被人拿来训导孩子:一个人只要勤勉发奋,终会成功。读书学习,要趁年少。当然,任何时候读书都不算迟。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其实苏洵“二十七始发愤”的故事给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启发远远不止这些。

第一、苏洵年轻时不肯发奋读书,绝非顽劣不化。
苏洵童年少年时一定读过书。苏洵禀赋聪颖,思想独立,但天性沉默寡言,性格古怪,似乎也有点不服管教。这或许是有才气的孩子的一大特点。
如果说苏洵年轻时天资平平,吊儿郎当,游手好闲,不思读书,到了二十七岁时才发奋读书,而能文名大噪,跻身于唐宋八大家之一,这显然是不容易的。
二十七岁似乎成了苏洵发奋读书的分水岭。
依我之见,二十七岁以前的苏洵绝非不读书,也绝非书读得不好,而是他可能对科举功名不怎么热心。到了二十七岁这一年,苏洵的长子苏轼降生了,这可能对苏洵是一个刺激。另外,苏洵的哥哥、两个姐夫、内兄都已科考成功,也将为官做吏,这也可能狠狠地刺激了一下苏洵。大丈夫怎能如此平庸,碌碌无为。这样的事情,即便是平庸之才,也都会受到刺激,何况对一个天赋智力如此之高的苏洵而言,所受的刺激可想而知。“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也就不难理解了。
因此,我觉得,虽然说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但对一个孩子来说,还是要从小养成发奋努力的意识和习惯。读书学习要持之以恒。同时,要让孩子志存高远,这样才能唤醒他的内心,激发他的斗志,让他变得勤奋起来。

第二、教育的时机和方法很重要。
苏洵二十七岁前不肯用心读书而他的父亲却不肯管教,好多人很不理解,有朋友就这件事去问苏序(苏洵的父亲),苏序很平静地回答说:“这个我不用发愁。”
苏序的话里暗示出他真正了解儿子,而且也坚信儿子总有一天会痛改前非、发奋努力的。
至于苏洵的父亲到底是如何管教苏洵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由“二十七,始发愤”和苏洵父亲的这句话来看,苏序是懂得教育的真谛的。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智慧。“孟母三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讲大道理,不生硬灌输,不死拉硬拽。而要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把握教育的时机,讲究教育的方法,孩子是会不断进步,走向成功的。
我们经常说“因材施教”,其中的道理虽然人人都明白,但未必人人都能做得到,做得好。苏洵父亲的这句话,无疑对我们是有启发的。
不知大家对此有何看法,欢迎讨论,欢迎留言。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8 19:57 , Processed in 0.00761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