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大千教学生徐雯波学画,6年后娶她,送她一幅画卖了4377万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1 12:56: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张大千教学生徐雯波学画,6年后娶她,送她一幅画卖了4377万                                                         2021-11-21 06:18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在真爱面前,是否一切阻力都只是虚无?

1943年的一天,自认生活陷入“瓶颈期”的张大千,在画室里独自陷入沉思。

彼时的他早已在业界名声鹊起,事业家庭皆令人羡慕。

但在大师看来,一切似乎顺利得再难以有追求,更难以有太大的转变。

等到十二岁的女儿心瑞放学归来,试探性地推开画室的门,竟也为父亲打开了新世界。

原来,自家女儿的身后,还藏着一个唐突造访的小同学。

怯生生的目光中,包含了太多复杂的心情。

进门之前,两个小女孩都已做好了被忽视的心理准备。

毕竟张大千最烦的便是被打扰,何况是十几岁的黄毛丫头呢。

然而,抬头看见跟着女儿回家的小同学,张大千的心中却泛起了不寻常的涟漪。

小同学年纪虽小,稚嫩的面容中,掩盖不住天生的美人坯。

仅是抬头一眼,张大千心中就有了触动。

这个平日里喜静的人,竟主动带着徐雯波参观画室,滔滔不绝地讲起了绘画艺术。

彼时,只有十二岁的徐雯波似懂非懂,女儿心瑞虽疑惑,却也因父亲愿意给面子而感到满足。

只有张大千心里明白,表面上所看到的一切,并没有那么简单。

直到时隔六年之后,张大千宣布与徐雯波结为夫妻,所有的“不寻常”才得到了解释。

那一年,张大千年近五十,女儿的同学仅有十八岁,外界一时哗然。

或许,在教那个十二岁少女学画时,张大千就已想好了六年后的故事。

大师与十二岁“学生”

张大千生于动荡年代,究其一生,漂泊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或许正是因为面对的生活变故太多,张大千沉迷于绘画世界时,尤其讨厌外人的打扰。

这样的秉性,连年幼的女儿也不敢冒犯。

当同学徐雯波提出希望到家中拜访张大千时,心瑞犹豫了。

“父亲喜静,不喜欢被打扰”。

话虽这么说,在徐雯波再三恳求之下,心瑞还是答应了“不情之请”。

推开张家大门,两个十来岁的小女娃眼神带着试探。

原本有些不耐烦的张大千,看见徐雯波稚嫩中掩盖不了的美人坯子时,态度瞬间变了。

小孩子的心思最是掩盖不住,在张大千的盛情款待之下,彻底没了最初的拘束。

十二岁的女孩儿不谙世事,只类比作父亲一般的疼爱。

此次拜访,徐雯波一睹绘画大师名作的愿望得到满足。

更令她意想不到的是,除了同意让她经常来玩,张大千竟还主动提出教她作画。

众所周知,张大千并不轻易教学生,徐雯波虽然仰慕,也不敢厚着脸皮提出要拜师。

诧异归诧异,出于对大师的仰慕,徐雯波很快答应了下来。

此后六年里,徐雯波成了张家中的熟客,放学后的闲暇时光里,她更像住在张家一样。

彼时的张大千家中还有两个妻子,第二任妻子已生下八个孩子,心瑞便是其中之一。

但夫妻多年异地,张大千活得更像个单身汉,家中只有心瑞一个孩子。

同样年幼的徐雯波混入其中,也未曾有人感到不妥。

在张家学画的日子过得飞快,徐雯波也渐渐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在此期间,徐雯波不是没有考虑为自己要一个正式的身份:张大千的学生。

说来奇怪,张大千主动提出教其画画,却不曾真正以师生相称。

尽管已在张大千身边学习多年,徐雯波还是猜不透这位师长的想法。

但张大千已表示不愿意这么麻烦,她也只好不再提此事。

毕竟是由小姑娘长成了大姑娘,岁月流逝间,她也渐渐察觉到了张大千对她表现出的不一般。

有些事不必点破,待到心意相通时,便顺其自然了。

从始至终,没有察觉事态发展开始不受控制的,或许只有心瑞了。

满心欢喜地看着自己的同学顺利学画,却不曾想到,自己的父亲早已别有用心。

那时的张大千心中早已有了想法,顾及到双方年龄地位相差巨大,也迟迟没有开口。

直到国内局势逐渐失控,有了生命威胁之时,张大千才得知,徐雯波竟也有意于他。

在那时,国内战争尚未平息,局势最为紧张时,敌军的战机还在上空盘旋。

及时躲进防空洞,才能得到暂时的安全。

混乱的局势之下,大师也慌了阵脚。

张家的条件远远好于寻常人家,但在当时并没有防空洞。

就在张家一筹莫展之时,徐雯波匆匆赶来,邀请张大千随她躲到姑妈家中,那里有着防空洞的保护。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徐雯波实为报恩,却又似乎带着不一样的情愫。

少女的心思羞于点破,久经情场的张大千是个聪明人。

他曾为未婚妻的突然离世心灰意冷,甚至跑到寺庙中出家避世。

但回归红尘俗世之后,他对美色的追求从不曾断绝过。

第二个妻子黄凝素对此颇有不满,但忙于在家照顾八个孩子,对于丈夫的花心依然无可奈何。

张大千心中有数,再次动娶妻的心思,很可能引起黄凝素的反抗。

但美人在前,他也顾不上考虑太多,一心只顾着与美人互通心意。

在考虑如何安抚夫人之前,张大千追求徐雯波的最大阻力在于后者的姑妈身上。

毕竟年纪尚轻,少女心中有着对张大千的仰慕,在对方的猛烈攻势下,很快同意了关系更进一步。

从师生到恋人,张大千与徐雯波要面对的不仅是现实条件的差距,更有夸张如父女一般的年龄差。

当时的张大千功成名就,将近五十岁,还有着八个子女。

而徐雯波不过十八岁。

更令人顾忌的一方面是,徐雯波还是张大千女儿的同学。

将徐雯波带到家中时,心瑞或许怎么也想象不到,自己的好同学竟会在多年后,不可思议地变成了父亲的恋人。

更为难以接受的是,恋人的身份只是起步,两人皆有意结为夫妻。

女儿不愿接受却无法阻止,在张大千看来更算不上阻力。

能否顺利娶到娇妻,需要考虑的只是来自对方姑妈的阻力。

最为气愤时,徐雯波姑妈还曾直言张大千“为老不尊”。

但,世间万事,只怕“有心人”。

得到徐雯波的接受之后,张大千深知,姑妈的阻力不过是假把式,经不起生米煮成熟饭。

少女的心被恋爱填满,竟谎称已怀了身孕,到了不得不嫁的程度。

无可奈何之下,姑妈终于同意了两人的婚事。

张大千抱得美人归,却在同一时间失去了另外一位妻子。

在心瑞的提醒下,远在老家的黄凝素得知丈夫不久将再娶,对方还是已怀有身孕的十八岁少女。

多年来生下八个儿女,为家务琐事操劳的黄凝素崩溃不已。

张大千连女儿的同学都发展为妻子,终于击溃了黄凝素多年的隐忍。

就在徐雯波正式嫁入张家时,勇敢而独立的黄凝素登报公示离婚。

即便有八个儿女之实,张大千的多情,还是让她选择了逃离。

她的勇敢令张大千诧异,也令徐雯波心中有愧。

此后即便徐雯波生下了一儿一女,还是以黄凝素的儿女为先。

三十岁的年龄差,让徐雯波得到了宠爱与保护。

美满婚姻与破碎的家庭

倘若只谈论两人的婚姻,张大千和徐雯波无疑是幸福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嫁给张大千之后,徐雯波便成了前者最大的创作灵感。

两人相伴几十年的岁月里,张大千还是热衷于为徐雯波作画,无论如何也不会感到厌烦。

最美好的事情,无非将爱人融入到生活中,也融入自己视作生命的绘画中。

因张大千的工作,夫妻曾有过短暂的分别时刻。

独自在阿根廷的日子里,张大千时刻牵挂着家中的娇妻,即便爱人不在身边,心中也刻着她的模样。

两人再次团聚之时,张大千带回了他在异乡为妻子作的画。

画的命名更是寓意深远,张大千亲自命名为《云山万众,寸心千里》。

即便相隔千山万水,也阻隔不了心与心之间的情意相通。

徐雯波对此视若珍宝,珍藏了许多年。

在张大千离世之后,这幅伟大的作品拍卖出的价格令人咋舌,拍卖价竟高达4377万。

这还不是最为高价的作品,张大千的巅峰之作曾卖出2亿的天价,他的才气令人折服,徐雯波倾心于他,也并非丝毫不能理解。

世人听闻的不过是事件,其中的亲历者,才方解其中味。

徐雯波在与张大千的婚姻中得到了幸福,却不得不委屈了自己的儿女。

张大千的前几位妻子虽已离去,但留下的八个孩子,却是徐雯波不可忽视的存在。

或许是为了不成为世俗眼中恶毒的后母,徐雯波竭力为黄凝素的孩子提供更好的待遇,为此却忽视了真正的骨肉。

为时局所迫,张大千不得不举家搬迁到国外,但偌大的家族却只有三张救命的机票。

除了夫妻二人之外,只有一张救命的机票可以留给孩子。

徐雯波的一儿一女,以及前妻黄凝素留下的其中一个女儿。

看似必然的选择,结局却令人意外。

徐雯波主张将机票留给黄凝素的女儿,而自己的一儿一女却不得不暂时托付给他人。

唯一的儿子张心健当时尚在襁褓中,便被亲生母亲送到其他人家中寄养,这一别竟是一生。

徐雯波显然误判了时局,她并非心狠到完全弃骨肉于不顾,但此后辗转多国,竟真再没有了团圆的机会。

跟随张大千的一生,是漂泊的一生。

徐雯波已记不起自己跟着丈夫究竟去了多远的地方。

台湾、巴西、印度和美国,都曾有过夫妻两的足迹。

归家的计划却迟迟不能提上日程。

夫妻俩漂泊异乡的同时,儿子在寄人篱下的漫长等待中,已失去了对生活的期望。

“生活太苦,只愿不再有来生”。

给姐姐留下绝笔信之后,一生几乎未曾与父母谋面的张心健,跳上铁轨,选择了最为绝望惨烈的告别方式。

说来唏嘘,多年前徐雯波为张心健取名时,正是为求平安健康,才选用了“健”字。

一生平安,身体健康。

但带走他的不是病魔,却是心魔。

徐雯波自认与张大千的婚姻美满,却无暇顾及两人的骨肉。

谈及儿子张心健的离去,两人难掩悲痛。

但由于相隔万里联系稀少,得知此事时,张心健已去世十余年。

这个渴望得到理解的孩子,以死表达控诉之后,得到的道歉还是太晚了。

以死进行控诉的张心健,多年后迫使父母思考起了自身的选择是否错误,好歹有了一丝影响,张心瑞却是真正地有苦难言。

父亲对于婚姻和家庭本就没有太多的责任感,她间接性将徐雯波送到跟前,更是加剧了自己家庭的危机。

人前的家庭美满不过是虚幻的,心瑞虽小,也深知父母亲之间的不和。

但她终究是低估了父亲的胆量与耐心。

从徐雯波十二岁开始,他便做好了打算。

从十二岁到十八岁,父亲的想法不曾放弃,等到她的,却是一场情感上的暴击。

张心瑞余生都对此后悔不已。

而徐雯波对于婚姻的痴狂,使她未曾后悔过与张大千结为夫妻。

哪怕因此为千夫所指,好友心瑞也自此不再往来,亦不能使她动摇半分。

为了不让丈夫为难,还牺牲了自己的骨肉,也未曾埋怨过张大千。

哪怕在嫁给张大千之后,她才真正面对着生活的真实一面。

十八少女嫁给年近五十的艺术大家,难免被外界揣测用意,徐雯波却未曾有过回应。

她在几十年里努力与丈夫一起重建稳定的家庭,却始终是梦一场。

离家千里,归途未定,等待她的不过是一个个异国他乡。

在多个国家的辗转之间,少女的美好年华逝去,却依然没有归期。

一向多情的张大千,在徐雯波的陪伴下也收了心,此后不再追求莺莺燕燕。

但丈夫毕竟年长三十岁,在生命的残酷现实中,最终还是先行离开了她。

“我的成就,多少沾我太太的光”。

徐雯波之于张大千,带来的不仅是婚姻的满足,甚至还有事业上的成就。

弥留之际,张大千留下遗嘱,将大部分作品捐给了国家,剩下的大部分私人财产中,除了少数补贴前妻之外,都归为徐雯波所有。

一生共娶了四个老婆,徐雯波来得最晚,却最得其心。

几位前妻被抛弃多年后,得知自己竟还能分到一点财产,为此还感慨良多。

可见,张大千从不是什么重情重义之人。面对最后陪伴自己走过无数风雨的徐雯波,他才给了真正的补偿。

对于徐雯波,世人评价不一。就连昔日的好友心瑞,在其摇身一变为“后妈”之后,也因不能接受而离去。

排除万难嫁给张大千之后的生活,是否如徐雯波当年所愿。

在张家学习的六年时间,足以改变许多。

从女儿的同学,变为父亲的妻子,一切都太过离奇。

一生兜兜转转,皆是命数,当年最早有意的张大千怕也是预料不到。

倘若重回多年前,初次以同学身份拜访张家的十二岁女孩徐雯波,是否又能接受如此结局呢?

唏嘘之余,也只能感慨一声“万般皆是命”。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6 17:47 , Processed in 0.01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