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际才:什么是山水画中的势?如何取势?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9 04:41: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张际才:什么是山水画中的势?如何取势?             2021-11-18 20:27                    

                                       

  以下文字由子语整理自张际才中国写意山水画训练营, 图片选自训练营教学课稿及《怎样画写意山水》(岭南美术出版社 2017版)、《张际才山水画册》(2020版) 以及近作等。
一、 什么是山水画中的"势"? 创作时如何"取势"?
山水画中的“势”是画面整体形象的一种倾向性、趋势性的韵律感,或者说是动感、节奏感,也是画面的一种形式美感;比如太行山,它就有一种向上的、峻峭的、硬朗的动感;南方山岭,它就有一种流动的、连绵的、温润的节奏感。这就是“势”,它既是大自然本身的特征,也是我们画画时要重点去表现的一种形式美。
我们经常说看画要“远取其势,近取其质”,又说创作时要从整体到局部,讲的就是要抓住画面整体之“势”,没有“势”的画面,则气脉不通,气韵不连,很难达到想要表达的意境。所以有人将构图称为“置陈布势”,“布势”是决定构图成败的关键。
那么,创作时如何“取势”呢?
1、时时把握全局,从整体到局部。画面所有的形象,都要为造势服务,切忌一上来就抠细节,被形象细节所纠缠,一定要先确定画面整体的大势,即你所描绘形象的布局、走势,它们排列组合的大致方向形式如何,一定要先心中有数,才落笔具体的细节。
2、注意在写生中写“势”。“师造化”是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经常呈现出让人惊叹的形式美,这就要求我们善于观察,抓取自然景物本身的“势”,合理取舍,适当重组,把大自然中本身蕴涵的“势”写出来,然后内化于心。
3、利用透视关系去表现。比如要画出山川之高峻之势,就可以运用高远法;要表现群峰星罗棋布,气象万千之势,就可以运用深远法,作“鸟瞰”之视;或用平远之法,作全画幅式扫描;要画出群山巍峨、连绵不断的气势,就要注意前景大、笔墨重,后景小、笔墨淡。
5、注意构图中的呼应、虚实、藏露、开合等关系,善于运用对比、映衬、夸张等手法,表现景物的动势,“山本静,水流则动;石本顽,树活则灵”,大小前后、浓淡粗细的对比,景物的形式变化、遮盖掩映,弯曲小路,留白,小桥,点景,甚至画中的题款钤印等等,都能助力营造各种不同的“势”。

二、现代山水与古典山水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1950、1960年代,经过“新国画运动”,画家们走进现实生活,以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自然山水,像西北画派的赵望云、石鲁,北京画坛的李可染;江苏画坛的傅抱石、陆俨少;以及岭南画派的关山月、黎雄才等艺术家。都在用自己的笔墨直接面对大自然,重新探索中国画的笔墨表现,中国山水画呈现出与古典山水大异其趣的局面,使中国山水画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那么,这种现代山水与古典山水有什么显著区别呢?
一是古典山水画以线条勾勒为主,现代山水则加入了“块面”的造型表现方法,淡化了线条的作用,强化了点染、挥写的“块面”造型手法。像李可染、傅抱石、关山月、石鲁的山水画,近景树石出现大量的浓墨团块(或色彩),以块面来表现树石,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树干树枝虽然仍然是以线为主,但已不再是传统的篆隶笔意,使铁画银钩变得轻松、自然、流畅,使之服务于形象塑造;树叶也不再拘泥于传统技法,用圈和勾来表现,而是随意点染,甚至用大块的墨块(或色彩)来表现。
二是古典山水画面是二维平面的,而现代山水则借鉴了西方风景画的表现方法,更注重空间感和立体感的营造,更接近于自然物象。如李可染的山水画便是借鉴了西画中的光影变化,以及焦点透视法,山石树木注意立体感,敢于用浓淡墨的深浅拉开远景与近景的空间层次,消解了笔墨的独立性,同时更注重画面的整体效果,以营造整体韵味情调为主导。
三是古典山水虽然千笔万笔,但对自然物象的结构把握往往是图案化的、程式化的,缺少真实感。现代山水则强调到真山真水和现实生活中去写生,注重山石的层次结构、脉络走向,树枝的穿插交待,云烟的起伏变化,写实与写意融为一体,使山水画更加厚重磅礴,辉煌壮丽,气韵不凡。
四是在意境改造上,现代山水则完全不同于古典山水萧疏荒寒的艺术格调,改变了寒山瘦水和残山剩水的静雅,不再图绘古人诗意,描绘林泉情趣,取而代之的是充满时代气息的画面,并呈现出主观情致气韵丰沛浓郁的基调。

三、为什么要重视山水画中的题款?
传统中国画特别讲究诗、书、画、印一体,现代中国山水画虽然简化了题款(题跋)的要求,未必一定要有诗,书、印的形制也没有古代那么严格,但题款仍是中国画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书、画、印),因为它有五大作用:
一是增加形式美。书画同源,题款的书法本身就是一种用线的形式构成,如果题款的书法优美,笔致与画面的笔墨一致,就会增加画面的形式美,使书画在美学上融为一体,形成中国画独特的表现语言。比如你画了一幅现代泼彩山水,表现祖国山川的变迁,如果你用篆书题款,就显得有点不搭,反而破坏了画面的形式美感。
二是加深画面意境。贴切的诗句(标题)、题跋,概括性较强,又富有诗意,可以起到点醒画面,深化画中意境的作用。对欣赏者来说,好的题款可以起到启发、提示的作用,更容易产生“诗情画意”。
三是贯通气韵。在山水画创作中,我们经常强调景物要分组,要讲究整体布局的“势”,但有时景象布局还是有点散,这时用题款来弥补也是一个办法,通过题款或题跋的文字(或印章)使景物上下或左右连接起来,使画面整体效果更加协调一致,从而起到贯通气韵的作用。
四是制衡画面。一幅画初稿完成,有时构图上会发现左右上下太对称或畸轻畸重的失衡现象,这时通过题款文字的墨色浓淡、字数多少、字体形式、横竖格局等形式,可以打破对称,或者制造平失衡,使画面的上下左右、虚实、轻重均衡得当。
五是增加装饰美。装饰美是绘画作品的艺术属性之一,题款的书法本身就具备书法的形式美,题款文字的风格、排列形式、字体、大小、浓淡、粗细等,都能增加画面的装饰美。
初学中国画者,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重视题款,一是注意勤练书法,不要求达到多高的水平,但起码书法水平要与画面一致,要找到一种适合你画风的书体;二是要多读文史哲方面的书,增加文学修养;三是题款时要注意上述五方面的正面作用,不要起反作用。

四、为什么说画山容易点苔难?点苔要注意什么?
“苔点”是山水画中重要的构成要素,也是一种必须掌握的重要技法,其表达形式丰富多样,被历代画家重视。明代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说:“ 画不点苔,山无生气。昔人谓苔痕为美人簪花,信不可缺者。又谓画山容易点苔难,此何得轻言之。” 点苔就像美女插花,能起到点睛传神,强化突显主体形象的作用,所以黄宾虹曾说:“山水打点,似人物画点睛。点非微不足道,点之得当,山水精神倍增。”
在山水画中,点苔要注意如下几点:
1、不要勉强为之,要与画面协调自然。点苔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平衡调节画面,比如感觉哪里形象太疏散,哪里墨色结板,就可以通过色彩点苔或浓墨点苔的办法进行破解,使之协调。画面空间显得过于拥挤时,可用“ 点” 分而化之,使其密而不挤、聚中有散、气息畅通。正如清代华琳所说:“至若有脱节,苔可以接也;皴有遗漏,苔可以补也;合者欲其分,苔可以分也;连者欲其断。苔可以断也。”
2、苔点要与画面笔法相融洽。苔点实际是皴法的一种演变,传统点苔法有圆点、横点、竖点、斜点、逆锋点、马蹄点、大小混点、色点等多种形式。点可以是写实的、具象的,也可以是写意的、意象的,也可是作为抽象的符号,所以点苔要与画面的笔法、墨法以及风格协调统一。
3、点苔要与画面意境相符。比如用披麻皴、雨点皴表达江南植被丰富、烟雨迷茫、云雾飘渺的意境时,苔点可多一些,含水量也可以大一些;表现北方山水时,则可干笔点苔或破笔点苔。苔点的多少,要根据画面的需要,画面完整,则可不点。
4、点苔也要有浓淡大小之分。一般来说,近景点大,浓而实,远处的点小,淡而虚,以增强画面的空间感。

五、为什么说学画起手的临本质量一定要高?
关于山水画临摹学习,陆俨少老师有一段话说得很精彩,他说:山水画学习的方法,起手不外临摹,从中可以得到传统的技法。临摹要有好的本子,起步不高,终身受累。因为我们知道临像一家不容易,临像之后,再要不像,所谓“入而能出”,更加烦难,所以第一口奶很是要紧。如果起手学习了风格庸俗、笔墨不高、或则坏习气很多的本子,将来要改掉,那就很不容易,反而不如一张白纸从头学起为好。
正如陆俨少老师所说,临摹学习,首先要选自己喜欢、质量高的临本,临本不对,容易带偏;二是要选印刷质量好的图片,最好是原作,因为看原作才能体会到作者的笔触、笔墨等细微之处;三是临摹需要耐心,不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今天临这家,明天学哪家,学了一点皮毛就跑了,成为四不像。要深入研究吃透一至三家,走进去,再出来,在这个基础上再博采众长,加上写生练习,最后形成自己的笔墨语言;四是即使名家的东西,也要学其所长,避其所短,知道哪些是不可学的,哪些是可以吸收为我所用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8 17:33 , Processed in 0.0087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