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老兵谈云山初战:漫山遍野中国兵,机枪打坏了都无法阻止他们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5 05:28: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美国老兵谈云山初战:漫山遍野中国兵,机枪打坏了都无法阻止他们                                                         2021-12-28 10:49                    
美军满心欢喜以为胜局在握  

1950年10月20日,趾高气昂的美第一骑兵师杀到平壤。一时间美军上下欢呼雀跃,在他们看来,拿下这座标志性的城市后,就意味着这场战争已经接近尾声。虽然在接下来的数周里,不断有美军或者韩军报告抓获中国俘虏。这些俘虏不仅指认了他们所在的中国军队番号,还承认已经有大批成建制的中国军队跨过了中朝边境的鸭绿江。

显而易见的是,在美国第八集团军的高级将领当中就弥漫着一种极其危险的盲目乐观情绪。11月25日在第8集团军的防区内,那位久负盛名的第2步兵师的劳伦斯·凯泽少将,召开了所有军官参加的一次特别军事会议。这位以为自己即将带着美国第2步兵师撤离朝鲜凯旋回府的少将,神采飞扬唾沫四溅地说道:各位,我们就要回家了,我们要在圣诞节之前回家了。

而对于正在从平壤向云山出发的美骑1师第8骑兵团来说,全团上下几乎所有人都始终坚信,挡在他们前方的只是一些朝鲜人民军的散兵游勇,他们很快就可以抵达鸭绿江畔,然后对着江水撒尿以庆祝胜利了。殊不知,前方密林深处,一场巨大的灾难正等待着他们。

美军向云山进军途中

朝鲜农夫的预警再一次被忽视

美国第一骑兵师第8团,一路浩浩荡荡,畅通无阻地抵达云山。L连重武器排的麦克·米勒中士听说上级之所以让他们刚刚占领平壤后,又北上云山,只是为了稳定韩国人的军心。本来他还想在平壤多待上几天,还想着去苏联驻平壤大使馆里面再弄出几瓶好酒来畅饮一回的。无奈军令如山,现在他们的任务就是去收拾那些打起仗来只会不断逃跑的韩军留下的烂摊子了。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米勒所在的这支美军已经参加过无数次战斗,虽然死伤无数,营里的战友基本上已经换了几茬,没剩几个老朋友了。但是米勒和自己的挚友,来自密苏里州的另一位二战老兵理查德·赫廷格仍然约定彼此照顾对方,尽管所有人都在传言,他们将在圣诞节之前回家。这位中士却固执地认为,除非你已经站在家门口,否则就还没有到家。谁也没想到后来发生的事让这位来自纽约州一个小镇的中士的话一语成谶!

麦克·米勒中士

到达云山后,米勒对驻地方圆5英里的地方进行了一次巡逻。途中遇到一位朝鲜农民,这个农民告诉他们在这一带有成千上万的中国军队,其中不少还是骑兵。老农的话虽不多,但却言之凿凿,因此米勒深信不疑,他马上把这个农夫带到营部,可是营部里却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话。中国军队?成千上万的中国兵?还有骑兵?真是荒谬至极。最后这件事也不了了之。

和米勒一样,3营负责作战的麦卡比少校,对于该团的现状同样感到十分不安,但是他却再也没有机会就此同团长哈尔·埃德森进行讨论了,因为此后三年他是在志愿军战俘营中度过的,他后来回忆说:“我的预感告诉我会出状况,但自己也无能为力。”

11月1日,当米勒醒来的时候,发现附近森林上空浓烟滚滚,谁也没有想到志愿军已经将这支孤军深入的美军骑兵团包围的像铁桶一样了。正如以严谨著称的美国战争历史学家罗伊阿·普尔曼后来所描述的那样:

  “11月1日夜幕降临前,骑兵8团已经被中国军队三面围死,只故意在东面留有一个缺口,如果当时韩军15团能够在原地抵抗的话,那么他们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我志愿军正在冲锋

当晚,这个团所有的士兵都听到了一种类似于某种亚洲风笛的声音,一开始有些军官还天真的以为是英国人的援兵到了,然而那种声音却不是苏格兰风笛发出的,而是从一种类似于军号或者喇叭里发出的一种诡异的声响,对于这种声音,只怕很多人会在此后一生永生不忘,因为他们很快就知道这种声音不仅代表着中国军队即将投入战斗,同时还是对敌人的一种强大威慑力。

晚10:30左右,中国军队开始发动猛攻,一时间美军兵败如山倒,中国士兵如入无人之境突入敌阵,迅速穿过美军薄弱的防线,美军看似防守严密的防线在顷刻之间就被夷为平地,各个排的一些幸存者想要临时构建一条防线,但很快就因寡不敌众而土崩瓦解,阵地上到处都是哀嚎不已的美军伤兵。

正在冲锋的志愿军战士

L连的胡里奥上士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中国人发射信号弹以后,当从小在纽约州北部一个农场长大的他看到满山遍野的志愿军时,不由得想起家乡麦浪翻滚的景象。现在这种景象令人不寒而栗,成千上万的中国士兵朝他们扑过来。即便你打倒一个,还会有下一个;就算你打倒一百个,还会有另外一百个前仆后继。

胡里奥知道,身边几名士兵的弹药已经所剩无几,而且恐怕他们的时间也所剩无几;他们不断开火,而且是近距离平射。胡里奥后来回忆说,一小时,最多两个小时之后,弹药都打光了,机枪也因为过热而不能使用。凌晨2时许,排长找到他,胡里奥用手中仅剩的一枚手榴弹炸毁自己的机枪,然后两人设法一起来到迫击炮旁边发射空包弹,这多少给了他们一点掩护。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熬过这个夜晚。天刚破晓的时候,他们试图重新编组,惊讶地发现整个排的人几乎所剩无几了。

美军炮兵负隅顽抗

美骑8团彻底陷入中国军队的重围

在营部指挥所附近匆匆建起的防御圈内,身负重伤的卡鲁已经成为事实上的领导。他是一名“二战”老兵、经验丰富的步兵军官,深知美军的作战能力;他很清楚怎样才能在极为有限的时间里、极为有限的范围内做出选择,从而使部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和他在一起的还有彼得森中尉、他的朋友梅森和理查森;后者虽然不是一名军官,但是在朝鲜战争初期艰苦卓绝的北进过程中,已经成长为一名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军士。

终于,这些二战老兵意识到自己面前的对手不是什么朝鲜人,而是作战意志极其坚定的中国人,意识到整个8团已经成为战场上的最先头的美军部队,意识到这次战斗甚至会最终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屠杀。虽然防御圈内的这些士兵已经在志愿军的第一次进攻中成功脱险,但是今后的日子仍然愁云密布。尽管总部已经不止一次说过援兵就在路上,但是时至今日仍然看不见一兵一卒。那一天一架美军直升机为了运出部分伤员而试图降落,但因中国人的迫击炮打得过于猛烈,在投放了一些医疗用品和食物后,不得不赶紧掉头溜之大吉。

美军直升机放下物质赶紧起飞

志愿军的包围圈越缩越紧,现在几乎没人再谈论救援行动了。当天,澳大利亚飞行员驾驶的几架B-26轰炸机对该地进行了一次空袭,但是天公不作美,轰炸效果微乎其微;还有一次空投补给行动,一架小型侦察机在距离防御圈大约150码开外处投下一个巨型包裹。理查森一路翻滚过去捡了回来,但是里面的东西也很少,而且也没有他们此刻急需的弹药与吗啡。

他们终于明白,援军是不会来的了。

数天前就坚持让8团撤离该地域的骑一师盖伊师长曾经派几支队伍前来营救,但是途中却遭到埋伏在一处最佳地点的志愿军痛击,并且切断了他们北上的道路。这是中国某军的一支队伍,他们早就埋伏在此,等候一举歼灭前来营救的美军,用的正是他们过去几十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用得十分熟练的“围点打援”战法。

美军的救援分队缺乏必要的炮火与空中打击力量,很难对中国军队造成什么威胁。约翰逊中校率领的骑兵1师5团是其中的一支救援分队,他们试图突破敌军的防线,但伤亡惨重,有250名官兵葬身于志愿军的枪林弹雨中。11月3日,眼看救援无望,该部不得不撤回,救援行动也随之终止,被困的这些美军不得不自生自灭,自求多福了。

师长盖伊后来说,当时自己做出了一生中最为艰难的一次抉择。

美军伤员在后撤

当天晚些时候,又有一架侦察机传来信息,要这群被困者尽力脱险。这算不上一种鼓舞,理查森和这里的大多数人早就决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围了。夜幕降临以后,志愿军发起全面进攻。被困的美军官兵向南方和东南方向道路上一些废弃的美军车辆发射反坦克火箭筒,车辆很快就燃起熊熊大火,汽车着火后会燃烧相当长一段时间,既能作为已方的信号弹,也能暂时有效地阻止敌军的进攻。

然而一夜过去,防御圈内尚有行动能力的美军仍在不断减少。一开始他们还有将近一百人,但是现在人数越来越少,弹药也所剩无几。11月4日天亮前,理查森估计,大约还有25人正在使用从中国士兵遗体上搜罗来的苏制冲锋枪坚持战斗。第二天晚上又是一场硬仗,他们的最后一辆坦克也完蛋了,有人说是美军故意毁掉的,也有人说是在战斗中毁掉的,这样一来,这里与外界的一切无线电联系都不复存在,意味着不会再有任何人前来救援,这一点着实令人感到可怕。有件事彼得森记得十分清楚,那就是当中国军队集中火力进攻时,他们只剩下最后一挺机枪,而周围美军的尸体却堆积如山,血流成河。

幸存的美军伤员

11月4日一早,理查森、彼得森、梅奥、森和其他一些幸存的老兵试探着出来侦察,看看是否还有突围的可能。此时军衔高低已经不再重要,尽管梅奥和彼得森都是军官,但是他们同时也是炮手和前方观察员。而卡鲁也提醒理查森说,尽管他只是一名军士,但很可能是这群人中最有步兵战术经验的人,因此他必须相信自己的直觉。

突围之前,彼得森记得发生了一件令人十分难过的事情。当他爬过一个身负重伤、躺倒在地的无线电话务员身边的时候,这名士兵问道:“彼得森中尉,你要去哪里?”彼得森回答,他们要去看看能不能突围,然后再来救大家。这名士兵哀求道:“彼得森中尉,请不要丢下我!请不要丢下我!你们不能把我丢在这里!”彼得森看了一眼,知道这名士兵大概活不了几个小时了。“对不起。对不起,我们必须得走出去,才能回来搭救大家。”他一边说着,一边和巡逻队的其他人爬开了。

被抛弃的美军伤兵

理查森认为正东方向应该有能够突围的路线,因为除此之外,到处都有志愿军机枪吐出的火舌。在缓慢前行时,他们发现河床附近到处都是横七竖八的中国伤兵。随后,他们在一所装有美军补给的房屋前停下来,里面到处都是中国伤兵,这些伤兵似乎都在发出同样的声音——Shwee,简直令人毛骨悚然。后来理查森才知道他们说的是“水”。他们走到河床后发现,这里的中国伤兵有四五百人之多,大都是被炮弹炸伤的,大部分人已经死亡,活着的也奄奄一息。至此,这些美军士兵才相信,他们能够带领同伴从东面突围,于是他们又悄悄地溜回防御圈内。

理查森回来后不得不做出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此后发生的任何事情都难以与之相提并论。

这里现在大约有150名伤员,在敌人猛烈炮火覆盖下的崇山峻岭当中,他们根本没有突出重围的可能,而且还会让那些尚有行动能力的战士白白牺牲。所有伤员都清楚这一点,但没人希望自己落到中国人手中。理查森回来后,不断有人找到他,哀痛欲绝地请他看在上帝的份上,不要把他们留到中国人的手里,不要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死去。

被抛弃的美军伤兵

理查森后来回忆说,如果自己尽忠职守,服从上级的命令,并且尽可能地救出战友,自己的良心是否仍然会感到不安?对于做过的这些事情,你会不会最终原谅自己?七十年过去了,他仍然在问自己同样的问题,因为他丢下那么多曾经朝夕相处的战友、那么多曾经共同浴血奋战的士兵。

这支美军小防御圈里仅余的将近六十人的队伍准备在下午5点前开始突围,实际上他们已经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但是由于人数过多,很容易被察觉。来到主干道后,发现有两辆美式坦克正朝这边开来,有些士兵本能的想跳上坦克车,美国人总是离不开自己的运输工具,理查森心里想,好像这些工具能够让他们大难不死一样,他敢肯定中国人一定会首先拿坦克下手,所以他和卡鲁将很多士兵又劝了下来。

对坦克极为偏爱的美国士兵

他们在理查森的指挥下鱼贯而行,迅速穿过这条道路。在停下来休息的时候,其中一名来自情报部门的军士溜到理查森身边对他耳语,大意是说如果他们两个悄悄离开,那么完全有可能顺利回到美军的防线之内,因为他们都是职业军人,否则就会受到这些人的拖累。他的话固然没错,换作别的军官也许会听从他的建议,但是理查森没有这样做,此时此刻,他更不会丢下这群人不管,即使为此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11月5日一早,他们误打误撞地来到一个中国军队的哨所面前,于是双方交火。现在他们已经暴露目标,中国军队也知道了他们的具体位置,在这支队伍当中,理查森拿着唯一的一把冲锋枪,他让别人先走。当他觉得自己就要成功突围之时,却被中国人发现并活捉。看来,他不可能像美军那位不可一世的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在东京总部承诺的那样,在圣诞节前回家了。反之,在接下来的两年半里,他将要在志愿军的战俘营中度过。

像理查森一样,卡鲁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走进了中国军队的战俘营。

麦克阿瑟将军美梦破碎

中美云山之战的影响

这次战斗结束后,美骑一师8团原有的两千四百人中死伤八百余人。时运不济的3营原有的八百余人只有近两百人成功突围出来。迄今为止,这是朝鲜战场上美军伤亡最惨重的一次败仗。美军经过四个月和朝鲜人民军的苦战,眼看就要胜利在望时,战场形势却突然逆转。这一结果对于一向战无不胜骄横无比的美军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完全无法接受,麦克阿瑟将军所谓的让美军回家过圣诞节的美梦也彻底破碎。

中国人民志愿军仿佛一瞬间突然从天而降,转瞬之间就将美军的一个王牌师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在云山战役中,骑兵8团死伤无数,还损失了许多武器装备,包括12门榴弹炮、19辆坦克、130辆卡车与数十支无后坐力炮。在中国人发动攻击后的次日,该团发言人对记者的一席话至今仍然让人闻之胆寒。

他说:“这次战斗完全就是一场印第安式的大屠杀。”

被俘的大量美军士兵

云山战役作为中美两军的第一次正面碰撞,虽然只是一个开始,而真正的鏖战就发生在三周以后,在比云山更北、更冷的地方。云山之战毫无疑问是中国人发出的一个再明显不过的警告,但是,自傲的美军却再一次错失良机,等待他们的将是志愿军又一次更加沉重的打击。

朝鲜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黑洞,一场没有美国人愿意回忆和了解的战争。很多曾在那里战斗过的美国人一直把这段往事深深地埋藏于心,不愿意听到与这场战争有关的任何事情,从来不向家人和老友提及,如果有人想了解这段故事,无疑是让他们撕开尚未痊愈的伤疤。

而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抗美援朝战争留给了中国人太多的享用不尽的财富。新中国一举将十六个国家的联军击败在邻国的土地上,以无可争议的胜利宣告了自己的无比强大,彻底夺回了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上的应有地位。

如果说新中国成立前的国内战争是新中国的“开国之战”,那么朝鲜战争便是新中国不折不扣地“立国之战”。

这场胜利涤荡了中国百年国耻和民族自卑感,今天,中国人终于迎来了民族振兴的黄金时代,可又有多少人能体会到,六十多年前那场战争与今天中国人平和安定的生活之间的关系呢?

向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你们的战绩永垂不朽,功在千秋!!!祖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11:34 , Processed in 0.00928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